教育筆記:耐心打開孩子倔強的“心門”
我們班的軒軒是個文靜的小姑娘,平時話不多,但很有主見,不過最近她的表現簡直可以用“固執和倔強”來形容。一天吃補點時,我怕孩子們打不開點心的外包裝,就逐個用剪刀剪了個小口。別的孩子都沒有反應,只有軒軒嚎啕大哭,還賭氣把點心扔到地上,拒絕吃它。問明情況以后我為沒征求她意見就拆開包裝道了歉,并又拿了個完整的給她,但她仍不接受,聲稱這不是剛才那一個,真是讓人無可奈何。如果說“點心事件”還有因可循,那軒軒接下來的變現更讓人費解了。一連有2個周的時間,以前從不尿褲子的她“堅持”天天尿褲子,沒辦法我們只好每半小時提醒她一下,但她依然有辦法把褲子尿濕,然后一臉得意地告訴我“老師,我又尿褲子了。”就連軒軒的媽媽也對她的異常表現束手無策,我們只好在反復勸說無效下等待機會。
每次軒軒換完褲子后我都拿去清洗,這次我帶上了軒軒。我一邊教給她正確的洗衣方式,一邊和她拉起了家常。當我無意中提到如果這條褲子不趕緊曬干,再尿就沒褲子換時,軒軒脫口而出:“那就讓媽媽把我接回家唄。”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終于知道了軒軒為什么尿褲子了,原來,不久前軒軒午睡時尿過一次床,由于沒有換洗的被褥,就叫來了她的媽媽把她接走了,這個小姑娘就認為只要尿褲子就會被接走,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這下我心里有數了,于是婉轉地告訴她,媽媽的工作特別忙不應該打攪她,在幼兒園有老師照顧。我用輕松的語氣說:“反正幼兒園的小朋友這么多,一定會有褲子換的。”軒軒聽了有些氣餒了。接下來的日子,我繼續和她一起洗衣服、拉家常,熟悉的場景可能讓她想起了和媽媽在一起洗衣服的時光,竟有幾次脫口而出叫我媽媽。終于有一天,在我洗完衣服想站起時,腰部閃了一下,我哎呀一聲用手扶住,軒軒小心翼翼問我怎么了,我笑笑說:“老師就是洗了很長時間的衣服有點累了,沒事的。”軒軒沒出聲,默默地幫我用小拳頭捶了幾下腰,但從此以后,沒再尿過褲子。
其實,3—6歲的孩子好多都處于執拗秩序敏感期,會表現出叛逆、執拗、不妥協的一面,就像變了一個人,常常讓家長和老師頭痛不已。既然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的必經階段,我們大人應該以尊重的態度接受他們的改變,給他們一個溫暖有序的環境,注意觀察,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耐心地陪伴孩子度過這一特殊時期,相信會重新找回那個開朗、快樂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