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學會承認錯誤
在科學活動“甜甜的糖果”中,孩子們都帶來了許多的糖果,五顏六色的糖果是小朋友的心頭愛,在活動中我們不僅感受了糖果的形狀和外形,糖果捏上去是軟軟的,硬硬的,就連形狀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圓的,有的是長圓形的,在觀賞完了之后就是我們一起還品嘗了甜蜜的糖果,大家都很興奮,可是問題來了,甜蜜的糖果還有一層漂亮的外衣,我們應該如何把這層漂亮的外衣脫掉呢?于是我們一起來試著把糖果的外衣脫掉,教會了小朋友撕糖果的方法。
陸陸續續有孩子成功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撕好的糖果外衣讓大家欣賞,就在大家懷著興奮的心進入分享交流環節時,有孩子大聲嚷嚷了起來:“老師,桌上有一個糖果被咬壞了,就扔在了桌子上,肯定是剛才有的小朋友弄壞的!”孩子拿著壞了的糖果走上前給了我。“是誰弄壞的?”我看著孩子們說。這時孩子們都停下來看著我,有的輕聲說“不是我。”“是樂樂,我剛才看見他把糖果直接用嘴巴咬的!”突然,小貝冒出了一句話。接著,所有的孩子附和了起來“對,是他是他,就是他。”樂樂馬上漲紅了臉,說:“不是我,不是我咬壞的。”接著哭了起來。我想了想,一方面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學,一方面還是要留一點面子給孩子,于是,我說:“做錯事情要勇于承認,是個誠實、勇敢的好孩子,再說糖果打不開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故意的,勇敢承認錯誤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好孩子。我希望等會兒自由活動的時候,會有一個勇敢的孩子向我承認錯誤,好嗎?”我的眼神看著田姚樂。活動結束后,樂樂悄悄地走到我身邊,說了聲:“對不起!老師,是我不小心弄壞的。”我笑著說:“今天,你真勇敢,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以后要小心點了。”孩子不好意思地點頭。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在對于犯錯后的態度,對于承認錯誤缺乏勇氣,也就是缺少責任心。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身子女,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有家長包辦。即使做錯了事情,孩子們也會找各種借口,為自己開脫。時常可以聽到孩子們會說:“都是我奶奶不好,沒給我帶。”“都是我媽媽忘了叫我起床,才會遲到的。”這些理由都把錯誤與自己撇清關心,什么事都與自己無關,即使是自己應該做的也不去管。所以,才會導致孩子責任意識的缺失,才不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活動中,我采用了避重就輕的方法。避開是誰弄壞糖果的事情,把重點放在讓孩子承認錯誤上。并且,考慮到了孩子的年齡特點,既要面子又膽小,所以,沒有嚴厲指責犯錯的孩子。反而,讓他為自己承認了錯誤,體驗到了“釋懷”的感受。其實,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可能體會到了承擔錯誤需要勇氣,并且,體會到了承擔錯誤的責任感。但是,責任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老師長期的指導、關注。從這件事中,給我的感觸就是,要學會耐下心來,給孩子一個機會,挖掘批評孩子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要和家長做好溝通,無論孩子制造了什么錯誤,都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