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幼兒習慣的培養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的重復,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而習慣體現在細節之中,細節決定成敗。
最近,覺得班級里孩子特別容易興奮,生活習慣也存在不穩定的狀況:放學時,孩子們急著排隊,椅子歪歪扭扭地靠在墻邊;洗手時,手都沒有甩干,卻跑出去擦毛巾,弄得地上都是水;喝水時,你爭我搶吵鬧聲一片,有的孩子則倒滿整整一杯水,弄得“水花四處飛濺”;排隊時,吵吵鬧鬧的好一陣子停不下來……
這些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可能與孩子臨近畢業情緒變化多有關,而更多的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因為幼兒的習慣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因此好習慣的培養要常抓不懈。西方著名教授曼恩對習慣的培養作過這樣的比喻“習慣仿佛是一根纜繩,只要我們每天給它纏上新的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面對孩子的這些狀況,我與搭班曹老師商量:雖然孩子即將畢業,但是習慣還是要繼續培養,于是我們就采取了一個措施:一周一個好習慣,針對某一方面習慣不好,進行專項訓練,反復強化。
于是,這一周的“喝水洗手”習慣培養就開始了:在進行談話教育、教師進行檢查、隊長職責落實、及時進行表揚和批評等一系列舉措后,每天教師就圍繞這兩項進行專門的教育和培養,每個環節兩個教師密切落實。短短的一周后,效果馬上就顯現了,孩子們喝水洗手的習慣就好轉了,而我們下一步的生活習慣也將進行落實,但是這些習慣的養成也決不是一周的事情,必須日積月累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從細微之處入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謂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