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給兒歌換點新花樣
戶外活動回來,請小朋友們解小便,洗手,喝點水。這個環節小朋友總會有快慢之分。快的小朋友我總是會請他們念念手指謠。今天,我請小朋友做一個手指游戲〈大門開開〉來平衡小朋友快慢之分。可是,這兒歌念得像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聽得我很是生氣!要求他們重新再念一遍,這次比第一次念得好一點,可是我還是不滿意,手指謠應該要有動作的,為什么都不加上動作?我又一次要求小朋友念一遍,要一邊念一邊做動作。就這樣三遍下來,所有的小朋友都已經到齊了。可我的“氣”還沒消。我仔細想一想,因為經常念,可能這首手指謠對他們來說已經太熟悉了,所以沒有投入太多的興趣,像和尚念經一樣。靈機一動,我把這首手指謠改了一下。“大門開開進不來,二門開開進不來……五門開開誰誰誰請進來”大家一起念兒歌,最后叫到名字的小朋友跑到老師懷里抱一抱,并且告訴小朋友老師請他的原因,因為他剛才念兒歌很認真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因為今天她上課很認真,還舉手了,進步了。這樣一來,發現小朋友一下子人就坐正了,聲音響亮了,動作加上了。哈哈,讓我很是高興!不僅兒歌念了,同時對小朋友一上午的表現進行了總結,而且通過抱一抱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一首普通的兒歌,孩子們剛學時總是會興高采烈,熟悉了后興趣就會降低,那么不要在孩子身上找理由,而是在兒歌上多加點花樣,那么結果就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