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巧用兒歌教穿鞋
小班幼兒剛入園,各方面能力較弱,特別是自理能力方面,為了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我經常鍛煉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教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穿鞋子等,幼兒因為動作不熟練經常把鞋子穿反了,糾正多次還是做不好。 我嘗試了以下做法:在午睡起床時說:“兩個好朋友,從來不分手,要來一起來,要走一起走,要是穿對了,它們頭碰頭,要是穿錯了,它們把頭扭。”說完了問小朋友:“你知道這兩個好朋友是誰嗎?”小朋友一猜就知道是鞋子,“對,它就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鞋子,左邊的鞋子要穿在左腳上,右邊的鞋子要穿在右腳上,如果穿對了,它們就頭碰頭親親熱熱在一起,如果穿錯了,兩個好朋友就會生氣地把頭扭向一邊。”在穿鞋前,我先讓幼兒認一認摸一摸左腳和右腳,把左右兩只鞋子“頭碰頭”擺放好,然后再穿,就不會穿反鞋子了。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就興趣高昂地跟著老師一起穿鞋子,邊穿邊念兒歌,個別能力強的幼兒還去幫助不會穿的,當看到孩子又把鞋子穿反了的時候,只要提醒一下:“看看你的鞋子好朋友頭有沒有碰在一起?”幼兒就會馬上檢查,意識到錯了,把鞋子交換過來。不一會兒,大部分幼兒的鞋子都穿好了,興奮地到我面前炫耀:“老師,我自己穿好了,沒有穿反,我的鞋子好朋友笑了。”幼兒慢慢地學會了正確穿鞋子。 幼兒年齡小,動作協調性不夠,成人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卻要反復練習才能掌握好,對左和右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的,所以幼兒才會經常把鞋子穿反,運用了兒歌指導幼兒練習穿鞋后,幼兒對鞋子左右的概念更清晰了。兒歌簡短、壓韻、瑯瑯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有的時候長篇大論地說教也許不起作用,生動有趣又具有教育意義的兒歌或者童謠,孩子卻很樂于接受,老師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巧妙利用童謠對孩子進行提醒、啟發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