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開展幼兒成語教學
幼兒心理學揭示,幼兒對所從事的活動有了興趣,就有了不可阻止的內驅力。在成語積累的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他們聽成語故事,做成語動作,玩成語游戲。在理解成語的正確含義并積累了相當數量的成語之后,他們能夠恰當靈活地運用成語,從而大大提高了對語言的敏感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完成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如在學習成語之前,當他們看到公園里五顏六色的鮮花,假日里五光十色的彩燈,還有那些海洋世界里色彩斑斕的魚兒時,他們大多用真美啊,太漂亮啦之類的語言來表達。而現在,他們能用以上的成語直接抒發他們的情感。又如,在故事“孔融讓梨”中,幼兒理解了“先人后己”這個成語以后,當他們發生爭執時,從以往互不相讓到現在會用成語提醒別人,小朋友之間應該要互相謙讓“先人后己”。
在關于成語的系列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產生了一系列的能動效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語言表述質量提高了,語言富有感染力了,對事物的概括能力也增強了。有時還會把學過的成語用于生活中。如老師在班中指出某個小朋友說話前后不符時,有的小朋友會隨聲附和:“對,你怎么說話自相矛盾啊?”
雖然目前我們只是引領孩子走進了“成語”這個樂園,但可以看到孩子現在所學到的一點成語也將成為他們一筆寶貴的語言財富,今后自然而然地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去。總之,通過成語的學習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綱要》中所要求的本著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我們的教學從這點出發或許能更好的讓幼兒全面掌握語言,發展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