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關注幼兒,注重家校溝通
小班幼兒在經過一個月的磨合后,從當初的不熟悉到現在的打成一片,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天能自己一個人開開心心的獨自入園并且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些都是好的現象,但是在這些好的現象下也有一些個別幼兒的狀況引起了我的關注。
1、zej小朋友的上廁所問題
zej小朋友是個性格內向的小男孩,平時不與人爭吵,膽子比較小,做什么事都要和老師說一聲,比如:他每次會拿著喝完的牛奶袋和老師說:“我牛奶喝完了。”老師說:“那就把袋子扔掉吧。”他才會扔牛奶袋。老師說請小朋友去上廁所,他每次都會跑到老師的跟前說“我不要上廁所”。一開始我們并沒有特別關注他,但是有一次家長反映,他在學校不敢上廁所,每次都憋回家上廁所,有時憋不住會在回家的路上尿在身上,我們老師都對他的上廁所問題重視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原來他不是不要上廁所,而是不會上廁所,在家里家長沒有讓它練習過站著上廁所,在學校他看到男孩子都站著上廁所,只有女孩子才蹲著上廁所,所以他就不敢上廁所了。在觀察到這種現象后每次上廁所我都會跟著他去指導并督促,但是由于家里沒有傳授過這方面的經驗,他每次站著上廁所時還會把尿尿在褲子上,幾次下來他就又不敢上廁所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和孫老師通過面談、短信、電話的方式和家長溝通過多次,讓家長重視起這個問題。告知家長幼兒長時間憋尿對他的身體是不好的,家長在家應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讓他多喝水,增加他的排尿量,讓他多練習上廁所;讓幼兒多和爸爸在一起從心理上慢慢適應等),和老師一起從根本上解決他上廁所的心理障礙。家長也能把在家對孩子采取的措施與情況都及時的反饋給老師,經過雙方的協作,現在zej小朋友的上廁所問題已有了好轉。
2、xhx小朋友上學哭鬧問題
xhx小朋友在開學第一個月里一直是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孩子,在9月份一直沒有出現哭鬧情緒,但是在國慶以來家長多次反映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每次早晨都哭著入園并且情緒比較激動,家長擔心孩子在園是否被小朋友欺負或是老師責罵,他才會抵觸上幼兒園。我們老師經過觀察,發現他在入園時情緒有點抵觸,但是過一會情緒就穩定并且能和小朋友開心的玩在一起,但是每次早晨上學時又會抵觸。和家長反映在校情況,跟蹤拍了孩子在園的照片和視頻給家長看,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狀態是非常好的,并沒有家長想象的整天哭鬧。多次和家長一起交流意見,先后采取多種措施尋找幼兒早晨抵觸上學的原因,如:是否是因為國慶長假休息時間長后孩子對家和父母的依賴感強了所以抵觸上學;是否是因為孩子比較依賴媽媽,每次看到媽媽送到學校后走心里難過,建議換爸爸接送幾天試一下。在經過多方查找原因后我們最后發現是因為他抵觸到其他班上延時班的原因。本月該家長報名讓幼兒參加延時班,由于報名延時班的人比較少,我們老師組織小1、小2和小5班的幼兒合在一起在小2班上延時班。該幼兒在每次到小2班上延時班時情緒開始波動,但是回到自己的班級后就又平靜下來。幾次下來我們終于明白他是抵觸去其他班上延時班,他認為自己是小1班的幼兒,只愿意在小1班活動,于是我們便在延時班時把他單獨留下,在班里自己活動或者是幫老師布置環境做小幫手,孩子開心的很,從此開始早晨上學又恢復到了以往開心的狀態。看到孩子的轉變,家長表示很滿意,并且對老師所做的工作表示支持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