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案(通用13篇)
中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熟練地進行單腳連續跳,進一步提高平衡能力。
2.激發幼兒熱愛體育活動的興趣。
3.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提前學習并熟練兒歌《雞蛋殼,鴨蛋殼》。
活動過程:
1.創設“小雞出殼”的情境,進行熱身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熱身活動,重點活動腳踝跟膝關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集體游戲,邊說兒歌《雞蛋殼,鴨蛋殼》邊進行單腳跳練習。
3.教師講解“雞蛋殼,鴨蛋殼”游戲玩法和規則,激發幼兒游戲的愿望。
玩法: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集體說完兒歌后,兩組幼兒都進行單腳跳,并向對方“進攻”。想辦法讓對方身體失去平衡,并使其腳落地。腳落地者停止游戲,最后以游戲場上人數多的一隊為勝利。
規則:
進攻時不能用手推對方,腳落地后應自覺停止游戲,活動過程中注意安全。
4.和幼兒一起開展游戲,鍛煉連續單腳跳的能力,教師及時提醒、指導、總結。
5.游戲結束時,引導幼兒放松腰部、腿部、腳踝。
附兒歌:
雞蛋殼,鴨蛋殼
大白雞,下白蛋,
沒有雞窩怎么辦?
跟狗走,狗咬我,
跟驢走,驢踢我。
雞蛋殼,鴨蛋殼,
誰先落地誰下課。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傊谝院蟮幕顒又形覀儠⒁膺@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中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爬、滾、走、跳等動作,感知身體各部位的用途。
2、在運動中體驗自信、勇敢、成功的快樂。
3、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4、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在運動中體驗自信、勇敢、成功的快樂。
難點:讓幼兒練習爬、滾、走、跳等動作,感知身體各部位的用途。
活動準備:
1、獨木橋一座、障礙物三個、墊子1個、半圓形爬桶一個,幼兒用書A《我是誰》和《膽小先生》。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活動身體:
“我們身體上哪些部位可以動?”“手腳可以幫助我們做哪些運動呢?”
請幼兒隨著音樂的節奏,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
2、提供材料,請幼兒自由探索:
請幼兒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練習,體驗身體各部位用途:
“這里有許多運動器械,想一想,玩這些器械時身體哪個部位作用最大?”
請幼兒集中交流經驗:
“在運動時哪些部位的作用最大?”
3、重點指導,請幼兒練習難點:
向幼兒介紹游戲“能干的我”:幼兒分成四隊站在場地的四個角上,每組幼兒按逆時針的順序進行游戲,依次完成過獨木橋、跳著繞過障礙物、滾過墊子、鉆爬桶等項目,先完成的小組獲得勝利。
請幼兒游戲1-2次,并向他們強調,雖然每組幼兒起點不同,但所有人必須依次完成四個游戲項目。
4、請幼兒聽《健康歌》自由放松身體,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每一個“我”不僅是一個獨特的“我”,而且是一個不斷成長發展的我,對幼兒來說,發現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的成長,可以幫助他們增加自信心,更好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人”。升入中班的幼兒,幼兒有了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同時也開始對事物的緣由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并試圖自己來處理和解決問題,獨立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很關心自己的同伴們如何看待自己,老師、家長如何評價自己,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有了初步的意識,羞恥心和榮譽感也逐漸增強。因此我們設計“我長大了”的主題活動,我們從多元的角度,讓幼兒回顧自己的成長變化,體會“成長”是一件神奇和令人興奮的事。
中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穿著大鞋子協調的行走,發展平衡本事。
2、體驗穿大鞋子模仿爸爸的趣味。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里帶來的男士成人鞋。
2、課件:(爸爸的拖鞋、涼鞋、皮鞋、水鞋)。
3、自備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活動身體
“孩子們,跟教師一齊來做運動!”師幼隨音樂《智慧樹》進入活動室,做活動前準備,重點活動踝關節、向前走、向后退等。
二、穿穿爸爸的大鞋子
1、教師出示課件。師幼圍坐一齊,請幼兒說說這是誰的鞋子,想穿大鞋子嗎?引起幼兒的興趣。
2、談話:“教師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的大鞋子”,讓幼兒任選一雙,穿上大鞋子自我感覺一下。(提醒注意安全)
3、我們的大船要起航了,幼兒排成一隊,放音樂《我穿爸爸的鞋》,隨教師幼兒有規律的走。再次體驗穿大鞋子的感覺。
4、師幼交流:大船到碼頭了,提問:孩子們,穿著大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覺?應當注意什么?
三、進行游戲
1、師:你們想駕駛著自我的“大船”來進行一場比賽嗎?比比看誰走得又快又穩嗎?下頭我們一齊來玩個游戲。
2、放音樂《運動員進行曲》,按事先貼好的標志,分成紅黃兩隊。運動員入場。
3、教師講解游戲規則與要求。
4、聽教師口令,幼兒進行游戲。
四、學學爸爸的精典動作
1、“游戲好玩嗎?來到教師那里來休息一下”,師幼圍坐一齊,剛才我們模仿了爸爸走路,那爸爸在平時還喜歡做什么動作?他的表情怎樣?引導幼兒模仿爸爸的動作、表情。
2、教師小結:
孩子們,今日我們穿著爸爸的大鞋子,又快又穩得走路,還學了爸爸的精典動作,模仿了爸爸的表情,對我們的爸爸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我們要以爸爸為榜樣,向爸爸學習。
“來,跟教師一齊聽一段音樂來放松一下”,放音樂《智慧樹——再見》。師幼共同做放松動作出教室。
中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面對困難。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 愿意用積極肯定的`語言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3、理解故事內容,理解積極肯定與消極否定這兩種語言表達所反映的不同心態。
活動準備:
故事背景圖、人物圖片、幼兒照片等
活動過程:
1、出示人物圖片,引出活動內容。
2、看圖講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理解積極肯定與消極否定這兩種語言表達所反映的不同心態。
3、出示幼兒遇到困難時的照片,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遇到的不開心的事,調動其他幼兒的積極性,去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學會用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4、畫表情,結束活動。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中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主動探索廚房里面的危險隱患
2.初步了解廚房里的危險
3.能初步掌握在廚房里保護自己的方法,避免事故的發生 活動重難點:
重點:觀察了解廚房里的安全隱患及后果
難點:知道預防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教師:了解有關廚房里的安全隱患。
幼兒:了解火及煤氣泄漏等危害。
2.材料準備:
洋娃娃一個,廚房玩具若干套。教師活動冊,幼兒 活動冊,健康《廚 房大搜索》。
活動過程:
1.小朋友自由選擇廚房玩具,玩玩,看看,說說,這些是什么東西? 都是在哪里用的?
2.翻開教師活動冊,提問并引出主題。
教師:這是什么地方?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廚房?小結:廚房里有這 么多東西,小朋友個子矮,應少到廚房里去玩,廚房中隱藏了很多 危險。
3.了解廚房里的幾種危險。
。1)第一種危險:廚房中刀具的危險。
出示刀:玩具刀與真刀的對比,輕和重,大和小的對比,提問,廚房 里的刀是拿來做什么的?如果小朋友去廚房玩刀,刀不小心落在自 己的腳上會怎樣?
出示圖一:一個小孩,晚上廚房里的刀,刀差點落在幼兒腳上讓幼兒 看圖和感知一下針刀。
。2)第二種危險廚房燃氣爐的危險。
請個別幼兒找出燃氣爐玩具,讓小朋友想想,廚房中燃氣爐有危險 嗎?有哪些危險?
出事圖二:一個小孩在廚房里自己去開燃氣爐,爆出了火苗,射在小 孩臉上。
小結:小朋友自己不能開燃氣爐,因為年齡小掌握不好開關,燃氣泄 漏會中毒,還會引發毒氣爆炸的'。
。3)第三種危險:炒菜時油爆在臉上眼睛里的危險。
出示圖三:讓幼兒觀察后講述,媽媽在炒菜小朋友不能靠近鍋邊,油 爆在臉上,眼睛里,小朋友會受傷。
。4)第四種危險,自己站在板凳上,高空取物的危險。
出示圖四:一小女孩站在板凳上,去拿高處的易碎物品,這樣容易從 高處掉下來,摔碎手中的物品,弄傷自己。
4.讓小朋友說出圖中的危險,教師再總結。
5.翻開幼兒活動冊,請幼兒討論:廚房里還有什么危險?要避免這些危 險有什么辦法?
活動延伸:
可讓幼兒開展家庭大搜索,教室大搜索,幼兒園大搜索的活動,尋 找這些地方的安全注意事項,進一步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配套活動資源:
教師活動冊,幼兒活動冊健康《廚房大搜索》
中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舌頭的外形特點和構造。
2、讓幼兒在嘗試、比較、討論中了解舌頭的三大作用。
3、引導幼兒認識在生活中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舌頭。
4、發展幼兒的味覺感官,培養探索自身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鏡子一面,調味品一份(包括酸、甜、苦、辣、咸),吸管一根。
2、電腦、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引出主題
1、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舌發出聲音。
2、提問:是誰幫助我們發出這些有趣的聲音?
認識舌頭各部分的名稱及部位
1、師:對了,是我們的舌頭,你有沒有仔細的觀察過它?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面鏡子,請你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的舌頭,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
2、幼兒邊觀察邊發言。
3、教師把自己的手當作舌頭演示,幼兒認識各部分名稱:舌頭后面連著喉嚨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體”,舌體的最前面叫“舌尖”,舌體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頭、舌苔,舌體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帶、血管和突起。
4、師:剛才小朋友說得真好,小舌頭自己還想介紹一下自己,我們一起來聽聽它說什么。(看多媒體軟件)
了解舌頭的作用
1、幼兒和教師試試舌頭不動,還能不能說話。
2、師:舌頭除了能幫助我們說話,還有什么作用?(幼兒討論)
3、幼兒用吸管品嘗各種調味品。品嘗后教師提問:
你嘗到了什么味道?是誰幫助你知道這些味道的?舌頭為什么能嘗出各種味道呢?(教師:因為舌背上有許多小小的味蕾,這些味蕾對味道特別敏感。)什么地方的味蕾對什么味道反映最靈敏?(看多媒體介紹。)
4、幼兒和同伴互看,比較舌頭的異同。 教師指導并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舌苔會特別重?(教師:因為舌頭是反映身體狀況的一個標志。)
5、教師:我們的舌頭不僅能幫助我們說話、品嘗味道,還能反映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舌頭的作用真大。
討論如何保護舌頭
1、師:如果舌頭生病了或受傷了,我們一定會覺得很痛苦,那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舌頭呢?
2、幼兒討論。
3、師生共同小結:舌頭最怕刺激性強的食物,我們以后吃東西時要小心,不要吃太辣、太燙或太冷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邊吃邊說,以免咬著舌頭,還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強營養,保持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讓小細菌無法生長。
活動延伸
1、智力搶答,教師出有關舌頭的知識題,幼兒搶答。
2、回家找資料查查動物的舌頭是不是跟人類長得一樣,它們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健康:多吃水果有營養
中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進取愉快的參與活動,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
2.能與朋友一齊站在一張報紙上,堅持身體的平衡。
活動準備:
廢報紙每兩人一張并貼好在地上、每人貼上一個小海龜圖。
活動過程:
一、為運動做準備。
1.小海龜寶寶們和媽媽一齊出去玩好嗎?
2.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我是小海龜,住在龜殼里,餓了——把頭伸出來,困了——縮頭打瞌睡。(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做動作)
3.小海龜在大海里還會做什么呀?(引導幼兒做做小海龜爬行和游泳的動作)
4.帶領幼兒進行熱身游戲:朋友多力量大。寶寶們,在大海里有大鯊魚,假如碰到大鯊魚該怎樣辦?(我們手拉手,大鯊魚就不來吃我們了)教師扮演大鯊魚,小海龜在場地內隨意的`游泳(走跑)。當大鯊魚發出“我要吃掉小海龜”的信號時,教師并敲打鈴鼓,敲三下就表示3個小海龜手拉手,敲打2下就表示2只小海龜手拉手,鈴聲結束后,小海龜便迅速根據鈴聲手拉手,大鯊魚則設法追逐那些沒有找到朋友的小海龜。
5.引導幼兒感受“朋友多力量大”。當小海龜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怎樣樣?(被大鯊魚吃掉)可是當小海龜和其他小海龜手拉手的時候就怎樣樣啊?(不會被大海龜吃掉)這說明什么呀?(朋友多力量大)
二、游戲“歡樂島”。
1.這張報紙就是大海里的歡樂島,你們是小海龜,你們圍著“歡樂島”游泳,當我說停的時候,你們就要去找一個好朋友同時站在一個“歡樂島上”,相互擁抱,堅持身體平衡,腳沒有離開報紙的就勝利了。
2.請兩個幼兒組合成一對海龜朋友,拿一張舊報紙先嘗試一下。
3.幼兒游戲。
“我發現有兩個鯊魚寶寶站得異常穩,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站在小島上的?”(引導幼兒觀察后練習)
4.引導幼兒將報紙對折,縮小報紙面積,提高游戲難度,增加游戲趣味性。
5.幼兒再次游戲,提醒幼兒每次游戲后都將報紙對折,使報紙面積越來越小,鼓勵幼兒相互合作,使自我依然能站在報紙上堅持身體的平衡。
三、放松運動。
1.幼兒坐在報紙上,想象自我坐在船上,在平靜的大海上飄蕩。
2.收拾好報
四、活動延伸:報紙投放到區角,幼兒們在教室也還能進行游戲。
中班健康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健康 我和拼板一起玩
教學目標:
1、學習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身跳,使跳躍同協調。
2、探索并感受拼版的不同玩法,萌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3、勇于接受挑戰,并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知道拼版的特性,安全、輕巧。接觸過拼板,并有一定經驗。
2、物質準備:拼板每人一個,郊游的音樂,幼兒每人身上標有顏色標記。
3、《郊游》音樂以及場地布置:場地上貼有顏色標記。
4、30厘米見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塊(3種顏色)。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兩腳并攏跳。
難點:在拼版的兩邊跳,動作協調 ,輕輕落地。
教學方法與手段法:
自主探索法、示范法,嘗試法、練習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1——
。ㄒ唬╅_始部分的準備活動
1.帶好小拼板去郊游。(播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如頭頂、左右側身、膝蓋頂拼版、舉在胸前走等)
2.停止后問:“剛才把小拼板變成什么?”
3.請在空地上玩玩,拼板變成什么?(幼兒分散玩)
4.停止個別交流動作,集體學學做做,教師配上一些簡單的動作兒歌)
。1)帽子頂在頭上。
。2)拖地板。
。3)小馬。(得兒駕,小馬小馬騎騎騎)
(4)飛盤。(轉、接、高點接)
。5)蹦蹦床。(1、2、3、4,跳得高,用力跳,輕輕跳、單腿跳。
。6)跳過拼板。
、俳處煱l出指令:把拼板直直的放在右邊,教師檢查每個幼兒拼板的方位。
、谔^來,跳過去。(練習兩次)
、厶臅r候注意什么?(輕輕跳、并攏跳、輕輕落地、不碰板)
幼兒活動1——
幼兒隨音樂活動活動身體
幼兒交流:我們剛才把小拼板當成了什么
幼兒分散玩拼板,嘗試拼板的多種玩法。
幼兒說說自己的拼板變成了什么
幼兒跟老師學做某些動作。(如:小馬等)。
幼兒學習跳過拼板:兩腳并攏跳
幼兒練習跳過拼板(練習兩次)
幼兒聽老師小結:跳的時候要掌握需要注意的地方。(輕輕跳、并攏跳等)。
設計意圖1——
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做熱身運動,熱身運動是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我以游戲口吻開場,一下子吸引幼兒,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從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進入狀態,并對活動產生興趣,為下一個環節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探索單塊拼板的玩法,更貼近了幼兒與材料的親密接觸,使幼兒與材料和諧對話的直接經驗。萌發創新意識和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提升并組織幼兒練習相關動作,重點練習多種跳法,并引導幼兒學習原地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跳
教師活動2——
。ǘ┌哑窗遄兂砷L條,練習雙腳并攏側身行進跳。
1.幼兒按照自己所拿拼板的顏色很快地拼成長條。教師問:“有幾條拼板?像什么?”
2.用剛才跳過來,跳過去的方法跳過小河。(請一位幼兒來示范)教師問:“跳的時候注意什么?”
3.幼兒分成四組接力跳。(教師用雙手扶的方法幫助膽小的孩子)
4.教師問:“有沒有碰到困難?”
5.教師提出觀察到的一些問題:(1)跳的時候站在拼板的哪里?(2)從頭跳到尾。
6.再玩一次。
幼兒活動2——
幼兒按自己的顏色將版拼成長條形。
幼兒說說拼好的長條形像什么
老師告訴幼兒這是三條彩色的路
請一幼兒用學過的方法進行示范跳。
幼兒以小組進行接力跳。幼兒再玩一次。
設計意圖2——
組合拼板,練習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身行進跳,并敢于跳過高30厘米的拼板,體現了教育活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針對幼兒的不同水平,活動中老師要適時地幫助與指導,使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體驗成功的快樂。當幼兒遇到困難、膽怯時,老師會鼓勵他,幫助他讓幼兒感到溫暖。
教師活動3——
(三)在豎擺的拼板前方,出示豎擺的圍成方形的'拼板,練習原地縱跳動作。
1.這是什么?(筐)
2.怎么玩?請誰來挑戰。(請一幼兒示范,教師在一旁用動作語言提示:雙腳并攏側身行進跳過小河,再原地縱跳進小筐跳出小筐,然后跑回起點與第二位幼兒交接)
3.幼兒分組嘗試新玩法。
4.評獎:勇敢獎、神氣獎、精神獎、堅持獎。
幼兒活動3——
老師出示豎擺的圍成方形的拼板,讓幼兒說說是什么,怎么玩。
請一幼兒示范。教師提示。
幼兒分組嘗試新玩法。
幼兒進行評獎
設計意圖3——
直線形變為方形再變為立體的方形,由平面逐漸發展到立體,將運動密度、運動強度、動作難度、心理挑戰性等都寓于游戲之中,讓幼兒期待著又一次新的玩法,對活動充滿著無盡的樂趣。對幼兒挑戰更有自信心。
教師活動4——
。ㄋ模┙Y束部分的休息、放松操和小游戲。
1.播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做放松操。(抖抖手、敲敲腿、彎彎腰、揮揮手、聳聳肩等)
2.請幼兒坐在自己的拼板上。
3.教師將豎擺的拼板站起來,問:“小筐豎起來變成什么?”(車輪)請一位幼兒站在車輪中間滾,再請兩位滾。有四個車輪分別請兩位幼兒滾。最后教師出示一個超大的車輪,請剩下的幼兒一起乘上車,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回教室。
幼兒活動4——
幼兒聽音樂做放松動作。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顏色座在相應顏色的拼板上。
讓幼兒說說小筐豎起來變成了什么。
請一幼兒玩站在車輪中間滾,
幼兒玩超大的車輪,玩乘車游戲,然后回活動室。
設計意圖4——
讓幼兒做在拼版上休息,這樣親切的語言讓幼兒感到溫暖。孩子在運動后進行適當的放松運動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動中,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的情緒。初步了解“滾車”玩法并體驗“滾車”游戲的愉悅,為再玩拼板留下懸念。
中班健康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的孕育過程,懂得感激媽媽為自己付出的辛苦。
2、通過聽聽、說說,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媽媽懷孕時的照片。
2、一張寶寶孕育過程的圖片,故事《肚子里的家》。
3、請一位老師扮演懷孕的媽媽。
4、每個幼兒一個靠墊。
活動過程:
一、介紹自己的媽媽。
1、出示媽媽懷孕時的照片,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媽媽,并說說那是媽媽什么時候拍的.。
2、那時侯你在哪里?
二、逐一出示寶寶孕育過程的圖片,傾聽故事,了解寶寶的孕育過程。
1、圖片上的媽媽有什么不一樣?
2、她的肚子里有什么?
3、傾聽故事《肚子里的家》。
教師逐一出示圖片,以小寶寶的口氣講述故事《肚子里的家》,讓幼兒了解寶寶的孕育過程。
三、情境表演
1、一位老師扮演懷孕的媽媽來到我們教室,說說懷孕時的感受。
2、懷孕的媽媽真辛苦啊,你現在最想對媽媽說一句什么話?
3、媽媽從懷你們到生出你們一直到把你們撫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要如何報答媽媽呢?
四、模擬游戲:我來做媽媽
請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靠墊,跟著老師的臺詞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
。ń處煱凑眨郝鸫病⌒淖呗贰獜澭驋咝l生———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體驗媽媽懷孕時挺著大肚子的辛苦。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屬于性教育,這也是父母最覺得尷尬的問題,說的淺顯,可能會誤導孩子,說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兒童道德智慧發展的肥沃土壤,沒有以兒童生活為基礎,沒有以兒童生活實例為載體,兒童是無法產生情感體驗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對兒童來講就將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將兒童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活動與兒童生活建立聯系,才能喚起主體積極主動參與體驗的欲望,才能促進主體主動參與體驗活動,從而獲得真切的感受。體驗成長是快樂的,發現是驚喜的,學習是幸福的。
中班健康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撐傘的情況下,練習了平衡、跳躍、走S路線的技能。
2.體驗《黃雨傘》中的孩子們雨天撐傘上學的獨特感受。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人手一把小傘、一個小書包,獨木橋四座,塑料圓圈若干,小椅子等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用手中的傘作為操棍,進行簡單的操節。
2.回顧繪本《黃雨傘》的內容
師:前段時間我們欣賞了繪本《黃雨傘》,各種顏色的雨傘隨著它的小主人,走了好多路,經過了好多地方,最后來到學校,他們都經過了哪些地方呢?(……)
二、游戲:撐傘上學去,練習了平衡、跳躍、走等動作。
1.介紹游戲材料,講解游戲過程和要求。
2.請一名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示范完成這個游戲過程。
3.老師再次強調要求:
(1)走小橋時要注意不能掉下來,手中的.傘要撐好,不能倒;
(2)過小水溝要兩個腳一起跳過去,不能走著過去;
(3)小樹林要求走S形的路線,最后順利到達學校,完成之后不能玩傘,坐在小椅子上,為你的好朋友加油,聽明白了嗎?
4.幼兒進行初次練習。
三、進一步感受撐傘去上學的樂趣。
1.對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
2.并讓幼兒再次進行游戲,進一步體驗這份獨特的樂趣。
四、放松離場。
師小結,活動結束 和孩子們一起拿著傘做一些放松運動。
游戲玩累了,休息一會兒,來說說一個人撐著雨傘,背著小書包去上學的感覺怎么樣?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讓孩子們積極探索,讓孩子們掌握了一些正確使用傘的安全常識,如,開傘時不能對著、當心夾著手;不能拿傘當玩具打來打去會傷人;撐傘時要把傘舉高些,免得遮住視線等等。
中班健康教案 篇11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大多來自農村,對蔬菜瓜果十分熟悉,但是由于農村家庭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比較少,所以很多幼兒只能說出蔬菜瓜果的名稱,對于他它們的特征了解很少,為了激發和培養幼兒的興趣和觀察能力,結合我班幼兒的實際,決定設計這樣一個活動既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又能養孩子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區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菜的基本特征。
2、通過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的來歷,體會父母勞動的辛苦。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活動準備
蠟筆,畫有各種水果、蔬菜的圖片,火車道具。各種蔬菜水果實物。
活動過程
一、區分蔬菜和水果、
1、小朋友請一起來歡迎一位客人。
a、“汪、汪、汪”小狗來了,它來咱們班還帶了好多禮物,你們來看看是什么?
b、出示水果和蔬菜,請小朋友看看你得到的是什么禮物?
c、哪一個是水果,哪一個是蔬菜?
d、請把蔬菜舉起來,請把水果舉起來。
e、將水果和蔬菜放到老師指定的位置。
二、給水果和蔬菜涂色。
a、“老師給每個小朋友也帶來了禮物,請你們給這些禮物穿上衣服,好嗎?”
b、老師:這些蔬菜和水果應該穿上些什么樣的衣服呢,說說為什么?
c、幼兒給水果和蔬菜圖片涂色。
d、撕貼蔬菜和水果,讓自己做一個蔬菜娃娃或水果娃娃。
三、做游戲:聽我說,跟我做。
a、蔬菜娃娃站起來,(拿著蔬菜的小朋友站起來)跟著老師一起唱編好的兒歌。
b、水果娃娃扭一扭,(拿著水果的小朋友站起來)跟著老師一起唱兒歌扭一扭。
c、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過之后,我就進行了深深的反思,為了促進以后的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活動準備。活動準備的充分與否,是活動成功的基礎。這次活動的物質準備很充分,但是,對孩子的知識經驗的準備不夠,也就是說,備教案時,備了過程,對學生的了解不夠,而教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在活動中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充分準備到過程中,孩子可能出現的情況,都應該在老師的預想之中。這樣活動效果就會更加理想。
二、教學過程。過程的設計環節緊湊,環環相扣。每一環都能緊扣活動主題,孩子通過各個環節的學習和操作,達到了教學的`目標。但是過程有些長,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時間長,不符合中班孩子的生理特點。在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太多,問題太難,孩子不能回答。使這個活動一度陷入了僵局,顯得有些枯燥乏味。但活動中我也能夠隨機應變,根據孩子出現的突發性舉動,靈活轉變方法。
三、選材。本次活動的選材合適就是設計的問題有些深,不太適合中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顯得挖掘的太多,太深,是孩子在活動中,有些茫然。
經過反思,我知道以后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上來。讓孩子大膽的說話,尤其是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備教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把活動準備的更加細致,更加的貼近孩子。設計問題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這次課的失敗,要深深牢記,在以后的活動中,不能輕率,做每一見事情都要認認真真、都要用全心。
中班健康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識五官,并了解五官的正確位置(數量)及功能。
2、教給幼兒保護五官的一些常識,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3、初步了解防止噪音污染及環境保護法的相關知識。
4、進一步了解五官的重要性,愿意保護五官。
5、學會保護五官的常用方法。
活動準備:
娃娃、五官輪廓圖、背景音樂《五官歌》、漿糊、棉簽等。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1)哇!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可熱鬧啦!老師不僅請來了客人老師,還請來了一個小朋友。寶貝們,想知道他是誰嗎?瞧!他在這里呢。
教師出示娃娃:"小朋友好,我叫多多"。大家歡迎他吧!
。2)摸一摸,說一說。多多是一個很可愛的孩子,都說他的臉長得很漂亮。小朋友想看一看,摸一摸嗎?知道多多的臉上有什么嗎?(引導幼兒說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
2、五官的數量。
哦!原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叫做五官。多多有一雙眼睛、一張嘴巴……
3、五官的功能教師出示布袋偶并布袋的語氣說:耳朵、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呀!它們有許多的本領呢!你看!我有耳朵,你的耳朵呢?在哪里呢?(在臉的兩邊),用手指出來吧!耳朵能做什么呢?(播放錄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嗯,我們的耳朵能到聽到聲音。
我有眼睛,你的眼睛呢?在哪里呢?(在眉毛的下面)用手指出來吧!眼睛能做什么呢?(指認周圍的物品),哦,原來呀!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很多的東西。我還有眉毛,你的眉毛呢?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鼻子在哪里?用手指出來(嗯?在哪里呢?我沒看到的。我們來找一找吧!哦,原來鼻子在眼睛的下面的)能做什么呢?鼻子呀!能聞到氣味(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聞氣味的動作)。
我有嘴巴,你的嘴巴呢?在哪里呢?用手指出來吧!嗯?在哪里呢?我沒看到的。我們來找一找吧,哦,原來嘴巴在鼻子的下面的。嘴巴能做什么呢?(說話、笑、哭、吃飯、喝水、表演動作),嘴巴的本領真是太大啦!
4、保護五官。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都很重要。想一想,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呢?
5、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么也看不見,我們不用臟手揉眼睛,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距離電視機2米,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眼睛疲勞看看遠處的綠色植物;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么氣味也聞不到,也不能呼吸;不挖鼻孔。沒有耳朵我們就什么聲音也聽不到,不把臟東西放到耳朵里,看電視時不能將聲音開得很大,會弄破耳膜。而眉毛呢,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中班健康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皮膚的作用,知道保護它們的衛生常識和正確方法。
2、對探究人體奧秘很感興趣。活動建議: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人體模型、X光片,《知識百科》音像資料等活動過程:
一、認識皮膚。(1)
幼兒互相觀察,看看身體的哪些地方有皮膚。(2)
幼兒在放大鏡、顯微鏡下觀察皮膚,看看皮膚上有什么(有紋路、毛孔、汗毛等)。(3)
幼兒摸摸自己的皮膚,說說有什么感受。(4)
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二、皮膚的用處。(1)
提供冰水、熱水、絨毛玩具、砂紙、綢布、海綿、鋼絲球等材料,讓幼兒逐一觸摸或用身體不同部位的皮膚感覺材料的冷熱、粗糙、光滑、軟硬等特性。(2)
請當醫生的家長結合圖片及具體事例,向幼兒介紹皮膚保護人體的重要性。
三、保護皮膚(1)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皮膚的正確方法:經常進行戶外鍛煉,保持皮膚的清潔,使用適宜的護膚品,防止皮膚凍、裂傷及損傷,皮膚受傷或被蚊蟲叮咬應及時處理,防止感染。
四、活動延伸(1)
提供不同人種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了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有著不同的膚色。(2)
與家長比一比,看看自己的皮膚和他們有什么不同。附資料:皮膚的作用皮膚就像一件合身的衣服,穿在我們身體的外面,保護著我們的身體。它能感覺出冷、熱、疼、痛,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粗糙。有了這些感覺,我們就能保護好身體不受傷害,如很燙的東西我們就不去碰它。皮膚上有小毛孔和汗毛,能調節人體體溫,天熱時,毛孔張天,幫助身體排汗、散熱;開冷時,毛孔收縮,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du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