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誰的點子巧
主題網絡圖:
聰 明 娃 —→ 巧取 —→
乒乓球
鐵釘
主題目標:
培養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品質,理解合理地、巧妙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巧點子,進行求異思維訓練,學會運用巧妙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獨創性和靈活性。
活動設計:
1、給孩子設計一些問題情景,引導并啟發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2、利用各種小實驗,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找到更多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思維的獨創性和靈活性,幫助孩子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3、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們玩一些智力游戲,培養孩子思維的靈巧性。
科學小實驗:瓶中取物(乒乓球、鐵釘)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利用提供的材料大膽探索物體的浮沉象。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加強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實驗材料(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小石子、橡皮泥、紙杯、釘子、磁鐵、紙盒、勺子、線、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可以收集的物品)一盆清水。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發現物體沉浮的現象。
難點: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幼兒運用多種方式把瓶中物體取出來。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景
孩子們,快來和老師一起猜謎語吧。身穿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捉害蟲是行家,保護莊稼人人夸。(調動孩子們快樂的情緒)
(二) 擴散思維活動,設懸念。
引導孩子們發現各種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欲望。
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到水中會出現什么現象?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 是否一樣?
(三) 操作活動,得出結論
教師把準備好的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小石子、橡皮泥、紙杯、鐵釘等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物品,讓孩子自由選擇,每個孩子拿1——2件物品,放在準備好的水盆中,觀察并說出物品在水中的變化。(有的沉到水底下,有的浮在水面上)
教師總結:物體比水的浮力中,就會沉到水底下,相反時,就會浮在水面上。
(四) 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
做《瓶中取乒乓球、鐵釘》的實驗
請你想一個好辦法,取出瓶中的乒乓球和釘子,好嗎?
材料:乒乓球、鐵釘、線、磁鐵、瓶子、筷子、水
要求:瓶子里有一根鐵釘、一個乒乓球,不能把瓶子倒過來,手不許伸進去,怎樣才能把乒乓球和鐵釘取出來?
(五) 結束活動
老師把孩子們創新出的各種方法做一總結。
(六) 活動延伸:
課后,小朋友可以與同伴或者家長們共同探討,利用輔助材料,還有那些方法可以完成這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