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毛毛蟲(通用3篇)
小班美術:毛毛蟲 篇1
學習目標
1.學習用圓形和圓形連接的方法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2.愿意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打扮毛毛蟲,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學習用圓形和圓形連接的方法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2.愿意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打扮毛毛蟲,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你們想不想和毛毛蟲一起跳舞呢?(想)那我們排成一排來跳舞吧。
2. 師:請你向左爬一爬,請你向右爬一爬,請你再向上下爬。(適當增加點音樂,調節氣氛,并引導幼兒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3. 師:毛毛蟲說寶寶們跳的可真好!邀請我們做毛毛蟲的好朋友,你們愿意么?(愿意)
4. 師:身體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呢?(圓形)它長的象什么呢?頭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認識毛毛蟲的主要特征)。(活動開始的跳舞起到了組織幼兒有序排隊,集中注意力的作用.“與毛毛蟲一起跳舞”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和毛毛蟲玩一玩,抱一抱,親一親,學它爬一爬,讓孩子在玩中感知毛毛蟲的特征。這看似簡單的玩一玩,卻在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玩得開心,看得仔細,加上老師的不斷引導,從而,給幼兒視覺上的沖擊效果,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的外形特征,為后面的教學環節做鋪墊)。二、出示圖片,了解毛毛蟲的畫法
1. 師:毛毛蟲家里有好多的圓形圖,誰能用這些圓形組合成一只漂亮的毛毛蟲呢?出示畫好的毛毛蟲圖片一張,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圓形與圓形相連的畫法。(在引導幼兒討論方法時,如有孩子說到把圓圈連起來,那么教師就可以請他上來做示范,再請其他的孩子來評論,最后再進行繪畫方法的小結)。
2.師:多可愛的毛毛蟲啊,圓圓的、長長的多好玩,可是它一個人多沒勁啊,現在我們來幫它找些朋友吧!
3.師:這邊有只毛毛蟲,它的頭部在左邊,誰愿意來添畫后面的身體呀?要記住身體不能分開,每一個圓圈都要緊緊的挨住下一個圓圈,這樣毛毛蟲才能爬的快一些。(教師隨機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4.師:毛毛蟲的肚子好餓呀,誰愿意喂它吃東西呢?”(以喂毛毛蟲吃東西的形式,請一位幼兒示范給毛毛蟲涂色,要求做到短線條,快跑步,不出邊,均勻涂)。
(此環節是活動的重點,老師把機械的示范繪畫方法和乏味枯燥的技能訓練,轉變成說一說和畫一畫,逐步讓幼兒掌握圓形連接的方法,再形象的加入 “喂毛毛蟲吃東西”,使幼兒產生極大的創作欲望)。
5.師:公園里還有好多的毛毛蟲也來和我們玩游戲了,猜猜毛毛蟲在干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教師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不同姿態的毛毛蟲的不同之處,重點觀察毛毛蟲頭部的表情及身體的動作)
(運用直觀的方法,提供毛毛蟲的范畫時注意提供不同姿態的毛毛蟲,有向上的、有往下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這樣繪畫就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能力強者可選擇多個側面表現,能力弱的幼兒選其一種進行繪畫,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美術創造的各種技能)。
三、幼兒作畫,感受創作的樂趣
1.師:你們也來畫只毛毛蟲吧?請幼兒自由選擇畫不同動態的毛毛蟲。
2.以“毛毛蟲肚子餓”的話題來引導幼兒進行涂色。(這一環節教師要及時抓住孩子的興趣,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將本次活動推到了高潮)。四、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1. 在音樂聲中,請幼兒扮演自己繪畫的毛毛蟲向別人介紹“我是一條顏色的毛毛蟲?在干什么?
2. 在老師的帶領下,外出找朋友,自然結束本次活動。(在結束環節,主要是對幼兒的創作成果進行評價,給予每個孩子成功的展示舞臺,給予其肯定和鼓)
小班美術:毛毛蟲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并學習簡單的添畫。
2、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難點:
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并學習簡單的添畫。
活動準備:
1、范例一幅(毛毛蟲)。
2、畫好的樹葉圖每人一份、雙面膠、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水彩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問:這是什么?( 毛毛蟲)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毛毛蟲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大,考吧。幼,師,網(圓片片)那這個毛毛蟲漂亮嗎?(漂亮)你們想做嗎?(想)
2、教師講解示范。
先取一張樹葉,再挑選不同顏色的圓片片5—6張,在每張圓片片后面貼上雙面膠,然后將雙面膠上的紙撕掉,貼在樹葉上,注意要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接起來才能拼成毛毛蟲,在最后一張圓片片上畫上毛毛蟲的眼睛、嘴巴和觸角。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將撕下來的廢紙放在盆子里。
4、講評。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讓幼兒相互欣賞。提問:你的毛毛蟲在干什么?你最喜歡哪條毛毛蟲?為什么?
課后反思:
從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粘貼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粘貼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他們的作品非常的美麗。本活動的重點是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接起來粘貼成毛毛蟲,并能以不同的顏色區分,我在示范過程中大概顏色這點強調得不太夠吧,又或許我提供給孩子們的圓片片搭配不太妥當,以至于有一部分孩子的毛毛蟲顏色只是一種,目標一沒有全部達成。每次活動中我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在我示范后讓幼兒自己操作時,總有幾個幼兒在喊:“老師,我不會!”當我再次詳細講解并示范后,他們還是說“我不會!”那我就在想,幼兒如真的不會時敢對老師說,他們沒有錯。可是講解得那么清楚還是不會,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呢?還是對活動不感興趣呢?我認真分析了原因,一是我的教學方式方法太過單調吧,沒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以后要在教學上多下點工夫,多動點腦筋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二是也有幼兒可能真的不會,那我可以改變一下示范的方法,比如我貼一點后,讓其他小朋友個別上來當小老師進行示范粘帖,然后教師啟發鼓勵,孩子們肯定會興趣濃厚。還有由于時間緊張,使得最后的活動評價未能完成的很好。
小班美術:毛毛蟲 篇3
設計意圖:
由于本班幼兒年齡比較小,從開學至今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美術活動,從這些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粘貼活動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也比較敏感,本著一切從興趣出發的原則,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片片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的粘貼在紙上,并學習簡單的`添畫。
2、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4、能在合理的位置粘貼,大膽想象,拼貼出毛毛蟲的不同造型
5、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范例一幅(毛毛蟲)
學具:畫好的樹葉圖每人一份,漿糊、各種不同顏色圓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毛毛蟲” 。
提問:
這是什么?(毛毛蟲)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毛毛蟲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圓片片)
那這個毛毛蟲漂亮嗎?(漂亮)
你們想做嗎?(想)
2、教師進行示范,要求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與此同時,著重講解操作中的要領。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4、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分層次講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發現幼兒對畫毛毛蟲的興趣比較濃厚,而且他們對色彩比較敏感。通過活動可以看出,幼兒的動手能力較好,做出來的作品很美麗。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對粘貼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也初步具備了良好的手工活動的習慣,他們的作品非常的美麗。
不足之處:
范例稍微小了一點,另外由于教師非常緊張,使得教師的最后的活動評價未能完成的很好。以后要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多動點腦筋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