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活動《朋友你好》
小班社會活動《朋友你好》
活動目標:1.嘗試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5以內兩組物品數量的多少,學習用“去1”“添1”的方法使兩組物品一樣多2.愿意探究,能仔細觀察,表達自己的發現3.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參與游戲和活動,感受有朋友的喜悅活動準備:小兔、胡蘿卜的圖片各5張 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13頁《朋友對對碰》活動過程:1. 游戲“找朋友”鋪墊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找到喜歡的朋友多么快樂!讓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老師一開始唱歌你們就好找朋友了,只用找一個,找到朋友就拉好小手,老師唱完就要停咯!(教師邊唱歌邊拍手)師:嗯,我來看看是不是每個人都找到朋友了(事先點好人數,若是奇數則老師加入)。哇,你們都找到朋友了,真棒!讓我們抱一個吧!你好朋友!師:小朋友們先回到位置上去吧。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我請幾個小朋友再來玩一次,這一回一定要男孩子跟女孩子拉拉手哦!(請4個男孩和5個女孩)開始游戲!師:男孩子、女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嗎?你們發現了什么?那有什么辦法讓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樣多?(引導出“加1”和“減1”的方法)2. 情境“請朋友吃點心”導入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也抱一個吧!你好朋友!好了,謝謝你們,先回去把。今天小熊遇到困難了,你們來幫幫他好嗎?小熊邀請小兔子一家來做客。他準備了小兔最愛吃的胡蘿卜(出示圖片5只小兔、4根胡蘿卜,上下一一對應排列,引導幼兒比較)有什么問題?小熊準備的胡蘿卜正好是每只兔子一根嗎?幼:不是!師:哪里看出來?(引導幼兒觀察胡蘿卜和兔子是否一一對應)一只小兔子只能找一根胡蘿卜當朋友,怎么辦呢?幼:加一根胡蘿卜!(如果幼兒回答“減去一根兔子,就回應“可是客人都來了,你把這只小兔子請回去不好吧!”)師:你們的小腦袋真聰明!過了幾天,小熊又請小兔子們來吃飯了,這回呀,一只兔子有事情來不了(出示圖片4只小兔、5根胡蘿卜,左右一一對應排列,引導幼兒比較),什么情況啊?幼:多了一根胡蘿卜!師:對呀,那怎么辦呢?怎樣使小兔子跟胡蘿卜一樣多呢?幼:減去一根胡蘿卜!3. 朋友對對碰師:看來這些都難不倒你們!(出示幼兒活動材料第13頁)小朋友們你們看,小豬和小貓買了什么東西?哪些東西經常一起使用,是可以做朋友的?(如鉛筆與書包都是學校用品,總是在一起)?師:小豬和小貓去商場買了五次東西,你們比一比每次誰買的得多,誰買得少。如果左右兩邊的物品數量不一樣的,就選擇相同粘紙貼上,使兩邊物品的數量一樣多。然后我請最快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使小豬和小貓買的東西一樣多。4. 總結師:好,今天啊多虧了大家,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想出“加1”和“減1”的方法,小熊才能讓小兔子一家吃得開心,還幫那么多的物品找到了朋友。我們再來玩一次找朋友的游戲吧!(找到朋友玩石頭剪刀布) 教學過程記錄1、游戲“找朋友”鋪墊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找到喜歡的朋友多么快樂!讓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老師一開始唱歌你們就好找朋友了,只用找一個,找到朋友就拉好小手,老師唱完就要停咯!(教師邊唱歌邊拍手)師:嗯,我來看看是不是每個人都找到朋友了(事先點過人數是奇數,所以老師拉住一名幼兒的手)。哇,你們都找到朋友了,真棒!我也找到朋友了,我們抱一個吧!你好朋友!師:好,小朋友們先回到位置上去。接下來老師要加大難度了哦。我請幾個小朋友再來玩一次,這一回一定要男孩子跟女孩子拉拉手哦!(請3個男孩和2個女孩)幼1:可是男孩女孩不一樣多……師:是嗎?我們先看玩一下試試!(教師邊唱歌邊拍手)師:男孩子、女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嗎?你們發現了什么?幼1:有三個人……幼2:他輸了……師:哦,這邊是不是有兩個好朋友了?那這邊呢?為什么這邊搶來搶去的?現在周逸涵想跟池家諾成為好朋友,王聲威也想,你們有什么辦法?周逸涵、王聲威都在拉池家諾的手:走開!走開!走開!……(其他幼兒也在附和)師:停!你們這樣池家諾多疼啊!好先回到位置上去,不玩了!(周逸涵不肯,跟我對峙著,其他幼兒帶著警告的語氣說:周逸涵!周逸涵!)師:回到位置上去。剛才有小朋友說了,可以請一個男生回到位置上去,還可以再請一個女生上來成為周逸涵的好朋友,可以嗎?這樣大家才是好朋友,對不對?幼:對!2、情境“請朋友吃點心”導入師:剛剛小熊給我打了個電話。他邀請小兔子一家來做客。他準備了小兔最愛吃的胡蘿卜(出示圖片5只小兔、4根胡蘿卜,橫排上下一一對應排列)有什么問題?幼1:小白兔比胡蘿卜多了一只。幼2:有個小白兔沒有吃胡蘿卜。師:(總結幼兒說的)你們哪里看出來?幼:因為小白兔下面沒有胡蘿卜!師:哦~這只小白兔下面有胡蘿卜,它也有,它也有……但是這只小白兔沒有。那有什么辦法呢?幼:再拿一根胡蘿卜!師:哦~小熊幼去買了根胡蘿卜,那這只小白兔也有胡蘿卜了。你們的小腦袋真聰明!過了幾天,小熊又請小兔子們來吃飯了,這回呀,一只兔子有事情來不了(出示圖片4只小兔、5根胡蘿卜,豎排左右一一對應排列,引導幼兒比較),什么情況啊?幼:多了一根胡蘿卜!師:對呀,那怎么辦呢?怎樣使小兔子跟胡蘿卜一樣多呢?幼1:把這個胡蘿卜拿掉!幼2:拿掉一個唄!師:那這個胡蘿卜就不要了。是不是所有小白兔都找到胡蘿卜做好朋友了?幼:是!師:那有沒有小朋友給我總結一下?小白兔想跟胡蘿卜成為朋友,兩邊數量不一樣,但是一只小白兔只能跟一根胡蘿卜成為朋友,有什么辦法呢?幼:多了胡蘿卜,就把小白兔放在它旁邊……師:哦,池家諾說了,如果多了一跟胡蘿卜,就可以用加一只小白兔的方法。如果小白兔不能來呢?有什么辦法?胡蘿卜多了一個?幼:把胡蘿卜放到地上!師:哦。池家諾說可以把胡蘿卜拿掉,小白兔和胡蘿卜就一一對應了,對不對?5. 朋友對對碰師:看來這些都難不倒你們!(出示幼兒活動材料第13頁)幼:老師我不會翻……師:不會的小朋友老師來幫你,或者翻到的小朋友幫一下……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是不是這一頁?有一只小豬和一只小貓的那頁……師:是不是都翻到了?小豬和小貓是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去 超市買東西。他們買了什么東西?哪些東西經常一起使用,是可以做朋友的?師:小豬和小貓去商場買了五次東西,是不是每一次去買的數量都不一樣啊?那如果要兩邊的東西都成為朋友,有什么辦法呢?拿第一次說吧。小豬買了四個羽毛球拍,小貓買了5個羽毛球,你們有什么辦法啊?幼:把一個羽毛球扔掉……師:嗯,不錯。還有什么辦法?我要不一樣的辦法?我不拿掉羽毛球呢?幼1:那就不能打了!師:不能打了?那我可不可以加一個羽毛球拍?幼:可以!師:那是不是每一次都有兩種解決辦法?幼:是!師:看,這是什么?幼:貼貼紙!師:接下來我給每個小朋友都發貼貼紙。你們看怎么讓兩邊的東西變得一樣多,都找到朋友。然后我請最快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使小豬和小貓買的東西一樣多。注意只撕羽毛球拍這一行的哦,其他地方的現在撕了,以后就沒得玩了!師:好,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了。你們看仔仔的,有什么問題嗎?幼:雨鞋少一雙!師:哦,是的,雨傘想跟雨鞋做朋友,但是雨鞋少了,那應該怎么辦?幼:貼一雙雨鞋!師:仔仔明白了嗎?(幼兒點頭)6. 總結師:好,今天啊多虧了大家,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想出“加1”和“減1”的方法,小熊才能讓小兔子一家吃得開心,還幫那么多的物品找到了朋友。我們再來玩一次找朋友的游戲吧!(找到朋友玩石頭剪刀布) 反思這次活動的設計我基本上是按照原本的教案來的,本來以為設計比較平淡,不會出什么特別情況,沒想到還是出現了讓我措手不及的事情。活動一開始,我用“找朋友”的游戲做鋪墊。全班都玩過之后,我故意找了人數不平衡男女生來玩游戲。沒想到其中一個男生因為沒找到女孩子做朋友,一直用力拽著女孩子的手不放。我勸他他也不放,而另一個男孩子也不愿意退出。這種尷尬的場面直到我最后強制分開才勉強結束。其實我當時的做法太死板了,應該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讓那個男孩子放手,比如我可以當他的朋友。在環節的設置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設置的情境有兩個,一個是蘿卜不夠需要加1,另一個是蘿卜多了需要減1。但是在后面的練習中,書上設置的情境全是通過加1的方式解決的,所以我前面應該把情境與后面的活動匹配起來,這樣小朋友才可以進行更好的遷移。我在活動中經常問到“怎么讓他們對應呢?”,但是這個問題對小班來說是不恰當的。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太抽象了,不如就直接問“兔子跟蘿卜是好朋友,但是現在蘿卜多了出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蘿卜不孤單呢?”在講評環節,我選擇了一位沒有完成的孩子的書當例子,但是老師建議我可以讓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這樣方便我個別指導,進行鼓勵,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每組選出一個最好的來分享。???次活動我最大的體會是我活動前準備的不夠充分。第一是我直接用小朋友的書講解了,但這樣畫面太小了,我應該事先做成放大版;第二是我直接說翻到第13頁,但實際上小班的孩子還不會翻,我事前沒有想到這樣的情況,所以我更應該做成放大版,這樣就可以給小朋友們看頁碼了,直接又清楚;第三是我沒有考慮到有些小朋友還不會撕貼紙,所以出現了個別幼兒把整個貼紙撕壞的情況;第四是我在要用到書的時候才發書,這樣的確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應該先把書給小朋友們放在位置上;第五是在練習中提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是好朋友,但是會有小朋友反應過來兩個球拍一個球才可以打起來,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我應該事先說明這是專門一個人來顛球玩的球拍。最后我結束得太倉促了,可以把活動延伸開,讓幼兒回家找一找哪些東西嗎可以是好朋友,或者在讓幼兒去區角找一找。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有一條是“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參與游戲和活動,感受有朋友的喜悅”,主要體現在活動一開始的游戲環節,通過拉拉手,抱一抱,感受找到朋友的衣服和與同伴玩耍的快樂。如果按照原計劃在進行一輪游戲,就可以把這一目標貫徹得更徹底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