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太陽和月亮》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一個太陽和月亮,但是對于小班小朋友來說,還分不清什么時候會出現太陽,什么時候會出現月亮。
孩子們對太陽是白天出現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現的這樣的一個自然現象了解還比較模糊。《太陽和月亮》這節課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個最突顯的素材,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歡瑯瑯上口的詩歌,于是,我嘗試通過引導幼兒對兒歌的欣賞和音樂體驗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選擇了《太陽和月亮》這篇充滿趣味性、童真性的詩歌,萌發孩子們對詩歌活動的興趣,樂于參與集體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體驗“熱鬧”與“安靜”對比形成的意境,學習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2、學習短句“….醒來了”、“….睡著了”
3、感受詩歌所營造的藝術氛圍,嘗試根據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抽拉式大背景圖一幅,小鳥、小花、小朋友、太陽和月亮的圖片。
2、各種小動物圖片。
3、音樂:《公雞叫聲》、《快樂的早晨》、《雪之夢》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音樂①聽聲音:(公雞叫聲)
提問:聽!什么聲音?
公雞叫是在告訴我們怎么了?
那天亮了誰會出來呢?
小朋友們真聰明,懂得這么多!快給自己放串鞭炮吧!
二、分段配樂理解詩歌內容。
(一)、理解詩歌第一段內容。
1、出示圖一,播放音樂②
教師邊操作教具邊提問:
師:咦!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引導幼兒說短句:
幼:小鳥;小花;小朋友。
師:我們用好聽的話說,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幼兒: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花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
師: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他們會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洗臉、上幼兒園、唱歌、跳舞、做游戲。
師:哦……他們會做那么多事情啊!白天真熱鬧呀!
師: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把我們剛才說的連起來說一說吧!音樂②,師幼一起和著音樂說詩歌第一段。
2、感受熱鬧的氣氛,隨音樂師生共舞。
師: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小朋友都醒來了,他們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兒園;畫畫;唱歌;跳舞;做游戲……
師:讓我們來小動物刷牙、上幼兒園、畫畫、唱歌、跳舞、做游戲熱鬧一下吧!
3、感受熱鬧的音樂:隨《快樂的早晨》的音樂,師生共舞。
(二)、理解詩歌第二段內容。
1、師:哎呀!太陽公公玩了一天累了,回家了,誰會出來呢?
師:月亮出來了是什么時候呀?
晚上的時候我們要干什么了?
2、出示圖二,播放音樂③
教師邊操作教具邊提問:
師:咦!月亮出來了,誰睡著了?引導幼兒說短句:
幼兒:月亮出來了,小鳥睡著了∕小花睡著了∕小朋友睡著了。
引導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停止在睡覺的樣子,問:小朋友現在感覺怎么樣?
幼:很安靜、沒有聲音、一點聲音也沒有。
教師概括:哦!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對!很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我們來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說:靜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