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迪迪醫生
一、對教材的分析:
《迪迪醫生》是小主題《不怕打針》里面的第二個素材點,根據主題目標主要讓孩子知道生病了要去看醫生,不怕打針、吃藥并了解一些常用的醫藥用具如聽診器、注射器、藥瓶等。
故事和動物形象是孩子們喜歡的,在讓孩子們觀察畫面,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發現迪迪醫生是怎么樣治療生病的小動物,小動物們又是怎么樣接受醫生的治療,從而積累更多的看病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到生病并不可怕,要和小動物們一樣勇敢地接受醫生的治療,這樣才能恢復健康。同時我也仔細地觀察了教材配套的小圖書,雖然上面的動物形象有點夸張但是特征還是比較明顯的,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和發現,而且小動物們生病的情境也是易于孩子觀察的,如小猴感冒一直打噴嚏,小烏龜發燒了臉蛋紅紅的頭上還冷敷了毛巾,老師可以通過提問調動孩子的相關經驗來觀察和理解。
二、對孩子的分析
小班的孩子多數都害怕醫生、害怕打針、害怕吃藥,所以看病的時候會出現哭鬧的現象,不愿意接受治療。我們首先,在該主題背景下開展了“小醫生”的角色游戲,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孩子在心理上漸漸接受生病了要打針這個事實,繼而讓孩子知道:打針吃藥忍一忍就好了做個勇敢的寶寶。其次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如《迪迪醫生》里面的烏龜、猴子、大象等不怕打針、吃藥、勇敢就醫的正面例子來鼓勵和激勵寶寶和他們一樣做一不怕打針、吃藥的勇敢寶寶,知道生病了要積極接受治療。
活動目標:
1、 感知故事情境,知道生病要去看醫生。
2、 能仔細觀察畫面,猜猜并說說人物的表情和心理。
活動準備:
課件、 醫療器械(針筒、藥水、手帕、餐巾紙等)
活動重點:知道生病要去看醫生,愿意接受治療。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畫面說說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和心理。
活動過程:
一、動物生病了
1、(出示圖片動物生病)森林里的動物都怎么了呀?(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畫面)
你怎么知道他們感冒了呢?(鼻涕都流出來了)
你知道他們是誰嗎?(根據動物局部特征猜測)
2、大膽介紹自己的辦法。
3、教師小結:發現生病了最好的辦法是馬上去看醫生。
價值分析:
這里我采用了直接出示圖一,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及觀察來說說小動物們怎么了,因為圖上動物生病的狀況是很明顯的,同時引導他們說說生病了的小動物是怎么樣的,沒精打采都不想做游戲,進而引導孩子們想象生病了怎么辦,知道接受治療的重要性。在這里我也沒有說是什么動物讓孩子們自己根據動物的局部來觀察,并能說自己是認為什么動物的理由。
二、欣賞故事《迪迪醫生》
1、(出示迪迪醫生圖片)迪迪醫生長什么樣呢?介紹森林里住著一位大名鼎鼎的迪迪醫生,他呀正忙著給動物們看病呢!
2、依次呈現烏龜、大象、小猴的圖片。教師講故事,幼兒欣賞。
3、提問:
烏龜爺爺生了什么病?迪迪醫生怎么給他治病的?烏龜爺爺有沒有哭?你們會哭 嗎?
大象伯伯得了什么病?迪迪醫生怎么給他治病的?大象伯伯怎么做的?
小猴弟弟得了什么病?迪迪醫生用什么方法治病的?小猴弟弟怎么做的?
價值分析: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經驗來觀察動物們得了什么病,是怎么樣接受治療的,借助于烏龜不怕打針、小猴不怕吃藥、大象不怕滴鼻藥水勇敢接受治療,讓孩子知道其實打針、吃藥并不害怕只要忍一忍就可以了,同時我也進行了反問“你會哭嗎?”孩子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這也是鼓勵孩子要和動物們一樣勇敢。再說道小猴弟弟感冒了戴口罩的時候,我請孩子們討論了為什么小猴弟弟要戴口罩,告訴孩子們打噴嚏、咳嗽的時候要帶口罩或者用手帕捂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