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迪迪醫生
四、設計思路:
溫暖的春季,細菌很容易滋生,各種呼吸道疾病也接踵而來,這段時間班級中生病和打預防針的孩子漸漸多了,但是小年齡的孩子往往都很怕打針吃藥。3-4歲的小年齡孩子好模仿。平時的榜樣和鼓勵,能讓他們在心理上漸漸接受生病了要打針這個事實,繼而產生“打針疼痛的時候忍一忍,要做個勇敢的孩子”的情感。同時部分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關愛和勇敢情緒也會感染許多的同伴,繼而體驗關心別人的快樂。因此我想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使得孩子理解人們生病需要醫生治療才能恢復健康,遇到打針吃藥不害怕。
第一環節:以收到小動物生病的電話為切入點,激起孩子關心、保護它們的愿望。
第二環節:自主閱讀,理解故事,結合故事情節和生活實際說說如何勇敢地打針、吃藥和在大家面前打噴嚏。
第三環節:整體感知故事,全面了解故事內容。五、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能感知并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和講述故事內容。
2.在看看、說說的過程中,了解生病時要勇敢面對不怕打針和吃藥。
六、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 人手一本故事書
七、活動過程:
環節
活動過程
環節價值分析
活動后反思
一、想一想——小動物生病了
1.引導語: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哦,大森林里要舉辦一次運動會了,你們想參加瓦?可是呀,我早上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說森林里的小動物生病了,這下可麻煩了,森林運動會不能照常開了。那怎么辦呀?
小結:你們想的辦法真不錯,發現生病了我們就得去醫院找醫生看病。
以收到小動物生病的電話為切入點,激起孩子關心、保護它們的愿望。
二、說一說——理解故事
1.過度語:瞧,誰來了?(醫生) 它呀,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迪迪醫生。現在我就打電話給小動物們,讓他們趕緊去森林醫院找迪迪醫生看病。
2.教師假裝打電話。
3.你知道哪些小動物去醫院看病了嗎?現在就請小朋友自己拿著書,仔細看看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去森林醫院看病了?但是,老師有個要求:
1)雙手接書
2)用回形針夾住的地方不能看
3)看好后說說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去森林醫院看病了?
4.自由閱讀
5.你看了書后,發現誰誰去迪迪醫生那里去看病了?
它得了什么病?醫生是怎么做的?
預設:
1.烏龜看病
(1)第一個看病的是烏龜爺爺,他正在發高燒,迪迪醫生給它打針,可烏龜爺爺的殼實在太硬,怎么辦呢?
(2)烏龜爺爺有一個堅硬的殼和一身粗糙的皮膚,打了幾針才能打進去。如果你也在烏龜爺爺的身邊,你會對他說些什么?(理解詞語“一聲不坑”。)
2.大象看病
(1)第二個看的是大象伯伯,他因為感冒引起了鼻炎,得了鼻炎會覺得怎么樣?
(2)t:看,迪迪醫生是怎樣給大象伯伯治病的呀?
小結:鼻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平時我們要好好保護它,不要讓鼻子生病,不要讓鼻子受到傷害。
(3)t:大象在看病的時候呀也很勇敢,不哭不鬧,不吵不叫,用我們剛剛學會的好聽的詞怎么說呀?(一聲不吭)
3.小猴看病
(1)最后一個看的是小猴弟弟,他“阿嚏,阿嚏”一連大了好幾個噴嚏,迪迪醫生看見小猴子打噴嚏,會對他會說什么話?
(2)那我們小朋友要怎么打噴嚏的?(例如使用手帕、紙巾、用手捂住嘴巴轉過身)
(學習正確的打噴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