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乒乓球奇遇記》
在活動后的反思中,發現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如何在支持幼兒興趣的同時,又能讓幼兒做到自我約束? 活動中閱讀故事情節部分鼓勵孩子集體模仿乒乓球和毛毛蟲旋轉跳舞的動作,使整個活動達到了高潮,但是大部分幼兒也因此過度興奮,聲音明顯不受約束,甚至有幼兒開始趴在地上。我想問題的關鍵在于,不能一開始就讓幼兒手拉手模仿旋轉,因為活動中幼兒急于找好朋友,又有幼兒因找不到拉手的好朋友而情緒不悅,影響活動?梢試L試讓幼兒先單個模仿旋轉,老師可以以毛毛蟲的角色指導幼兒配合旋轉跳舞。(如:向右旋轉;向左旋轉;踮起腳旋轉等),口令能更有效的讓幼兒掌握動作要令。2、如何調空結束環節的談話? 由于時間倉促,在結束環節,小朋友的答案受故事內容的影響,思維局限,雖然我也用語言加以引導“小朋友上次告訴老師幫助奶奶做什么事情了?”小朋友也立即能回答上來,但是還是不能成功把小朋友的思路吸引過來,可能這些事例并不是幼兒親眼所見,不是親身經歷,所以印象不深刻。另外老師的語言運用太寬泛“你在生活中幫助過誰?”小朋友只是把生活中不同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作為幫助對象。在提問中可以將“生活中”改成“在幼兒園,家中你幫助過誰?”把“生活中”一詞具體化,能有助于幼兒理解。 活動后的課間,許多小朋友表現出了互助行為。璇璇等小朋友幫助搬椅子,推黑板。我即刻對此進行了表揚。在下一個活動中,我繼續延續了結束部分的談話“你幫助過朋友嗎?遇到什么事情你去幫助他的?幫助以后心理覺得怎樣?”小朋友的答案卻出奇的精彩:慧慧小朋友說“上次在醫院掛水時,一個小朋友沒有棉花,就給那個小朋友一團棉花!碧咸险f“我在家幫助媽媽倒水了”好好說“我幫助爺爺拿報紙了!奔唁h說“我爸爸打媽媽時,我就幫媽媽打爸爸!辫瘩g說“那是不對的,我爸爸打媽媽時,我就告訴他們不能打架。”……在許多問題上,小朋友意見發生了分歧,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差,所以這些問題又可以生成許多問題,組織幼兒再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