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題:筷子總動員
2、幼兒間在相互模仿,許多幼兒都選用了筷子。
3、有個別幼兒用筷子搗出了一小塊顏料加進了面泥,想揉成彩色面泥。
場景二:音樂活動--敲敲樂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驚愕交響曲》、雙響筒、鼓、鈴鼓、杯子、碗、盤子等,少量配套小棍。
教師觀察發現:
1、幾個幼兒用筷子敲擊杯子等為樂曲伴奏,并嘗試將幾種容器結合起來。
2、有的幼兒用小棍或筷子敲擊樂器,后來索性拿著樂器圍坐在一起為樂曲伴奏。
場景三:生活活動--喂動物
活動準備:紙盒制成開口動物、裝有豆子、花生、繩子小段、花片等的瓶子,小勺少量。
教師觀察發現:
1、有的幼兒用勺子到瓶子里舀東西很困難;有的幼兒選擇了筷子從瓶里夾東西較方便。
2、幼兒在交談,討論哪一種東西比較好夾。
場景四:科學活動--小小筷子走天下、筷子休息室
活動準備:記錄紙、分類盒(按材料分、按長短分)、蠟筆、粉筆。
教師觀察發現:
1、有的幼兒研究記錄紙,嘗試用筷子測量后記錄,有的幼兒遇到困難互相詢問,并請求老師的幫助。
部分幼兒在嘗試用筷子測量時遇到了困難,在量桌面時不會用筷子量好一段再量一段。
(以下過程實錄)
師:你量的哪一條邊?
蘊儀:這條最長的。怎么用筷子量?
師:你剛剛量的椅子邊是怎么量的?
婧兒:對齊這一頭,再看看超過筷子一點點。
師:那有沒有辦法讓筷子變得更長,和桌子邊差不多長?
陽陽:筷子怎么變長?要么把它們粘在一起!(擺弄兩只筷子)
師:真是個好主意,那我們能不能把筷子連起來呢?
婧兒:和剛才一樣,把筷子排在桌子的邊上,一頭對齊。
幼兒開始嘗試,在幾個人的合作下獲得了成功。
(測量經常是作為中大班幼兒的活動內容。這一次,我們大膽地嘗試在小班開展這項活動。在以前進行的"大腳王"等活動中,孩子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比較的方法,如"要一頭對齊進行比較"等。這些規則的掌握,有助于幫助幼兒理解測量的方法。同時,對于小班幼兒,我們沒有強調提出"測量"這一概念,而是提出"比一比,幾只筷子連起來和x條邊一樣長"這一任務,孩子們能用"比較"的方法來理解。標準的測量方法是用筷子量好一段后作記號在繼續量,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且在記錄時,數標記不容易數清。因此,在幼兒提出"怎么用筷子量"時,我并沒有直接將方法灌輸給幼兒,而是以"讓筷子變得和桌子一樣長"這一逆向思考的方法啟發幼兒,從而幫助幼兒找到了便于操作的方法。)
附:筷子測量記錄表格
物體 數量
(注:" "表示筷子的數量。)
2、幼兒分類時能注意分類盒上的標志。按長短分時會將筷子直豎在桌面進行比較。
教師反思:
區域活動為孩子們的相互學習提供了機會,他們喜歡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中自己選擇工具、嘗試方法,在遇到困難時再尋求幫助,這比我們直接傳授方法有效得多。
活動四 筷子專賣店
活動來源:
在"筷子來幫忙"活動中,我們把許多筷子放在架子上。
(幼兒語言實錄)
陽陽:老師,那么多筷子放在架子上象開店了!
旭陽:是有筷子店的,我去過。
誠誠:這么多筷子,真的開店吧!
許多幼兒聽了都附和進來:"把筷子放放好,排到架子上就好了。""還要有個大招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