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綜合活動:穿襪子
五、簡短談話,活動結束。
小結:小朋友們可真能干,學會了找襪子、穿襪子,以后穿襪子這種小事就不要麻煩媽媽、奶奶了,我們自己干,好不好?
分析:這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學會穿襪子,談話的目的是激發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結束語:時間不早了,讓我們的襪子去找鞋子做朋友吧。(師幼穿鞋子排隊出門。)
活動反思:
1、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較差,在家大多數都是父母包辦代替。為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穿脫衣服、穿脫鞋子等,如果不是天氣轉熱,幼兒脫襪子,我們也沒有想到要讓幼兒學會穿襪子。所以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發現問題,抓住切機及時解決問題。
2、嘗試—觀察—比較—改正,這種讓幼兒自己嘗試的方法比直接示范的效果要好。事先我詢問過幼兒,多數幼兒認為穿襪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直接示范,幼兒難以產生興趣。經過嘗試、體驗、比較,幼兒發現了問題:襪子不聽話,襪跟不能和小腳親親熱熱在一起。這樣就引發幼兒繼續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知識的積累是循序漸進的。前幾次活動中,幼兒對腳的部位、對襪子外部特征有了認識,才能在觀察、比較中很快發現對應關系。幼兒的思維方式以直觀思維為主,枯糙的解說幼兒難以理解、接受,幼兒經過自己的發現找到了對應關系后,教師再出示兒歌,既加深了幼兒的印象,又給了幼兒完整系統的知識經驗。
4、幼兒穿好一只襪子,這時讓幼兒找襪子配對,增加了活動的難度,給了幼兒新的挑戰,且在挑戰中,幼兒又鞏固了襪子的穿法。
5、學穿襪子是為了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所以適當的要求和鼓勵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