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做客》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材來源:禮貌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有禮貌的人才會受別人的歡迎。從小我們應該教育幼兒學一些常規用語特別是一些禮貌用語,由于幼兒年齡偏小,單純地教育難以使幼兒理解掌握,娃娃家是幼兒很喜歡的游戲,我在游戲中讓幼兒學習一些禮貌用語,這樣使幼兒更容易接受.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娃娃做客》這節課做為教學活動.
2、目標定位:所有領域的目標既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該領域特有的價值,也共同體現了《綱要》的基本精神。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游戲教幼兒學習短句:娃娃,我請你吃糖。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于:學習短句:娃娃,我請你吃糖。
活動難點是:根據“娃娃,我請你吃糖“這句短語,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包糖。為了使教育過程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情境、游戲之中。為此,我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桌椅往后移,前面擺進娃娃家的東西。
(2)物質準備:電話、桌椅、床、布娃娃、小汽車、皮球、每人一張糖紙、一塊糖(由橡皮泥充當)小兔頭飾。
(3)經驗準備:根據準備的東西能夠作到相應的動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本次活動采用的教法有:
1、游戲法:陳鶴琴說:“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是游戲。”所以我們要利用游戲,去教導兒童,然后把游戲引入教學。本次活動第一環節中,復習名詞讓幼兒做相應的動作,既認真掌握了名詞,而且在玩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他們樂于參與、樂于嘗試。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操作是讓幼兒包糖,在包糖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情境教育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經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幼兒喜歡的娃娃形象,結合娃娃家,引發幼兒請娃娃吃糖,培養幼兒懂禮貌。
三、說學法: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比一比,來引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2、嘗試法:幼兒通過自己包糖來請娃娃吃,在動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我把它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觀察娃娃家,有許多漂亮的東西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用電話鈴突然響起,引起幼兒好奇心,使他們對這一節課充滿好奇。
(二)基本部分。
用娃娃來班上做客為線索,引出要復習的名詞“小汽車、皮球、小兔,讓幼兒來表演這些東西,不僅幼兒興趣很大,而且更加加深對這些詞的印象。娃娃要來做客,請娃娃吃糖,幼兒自己動手包糖,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娃娃來時,幼兒要把糖給娃娃吃時,還要說“娃娃,我請你吃糖”。然后把盒子里的禮物都分別讓給小朋友送給娃娃,比如摸到汽車,就說“娃娃,我請你玩汽車。”等。
(三)結束。
一堂課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老師表揚做的好的說的好幼兒,告訴幼兒都是講禮貌的好孩子,娃娃要請小朋友去她家玩。在歡樂的音樂聲中,開著火車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