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水餃
活動目的:
1、在勞動過程中, 通過動手動腦, 親歷實踐, 促進技術素養的形成, 獲得基本技術知識與技能,體會勞動的樂趣,感受到團體合 作的力量。
2、學會包餃子的基本步驟。
活動準備:
1、課前用橡皮泥練習包水餃和看過媽媽包水餃的經驗;
2、面粉、搟面杖、水、大臉盆若干,調餡
3、幼兒手洗干凈。
活動時間:xx年11月13日
活動組織者:李芳
活動參與者:全體幼兒
活動地點:大二班教室
活動過程:
一、復習
1、餃子的第一步和面,把面粉倒入大臉盆。加入少許水搓,直至面粉變成軟硬適中。
2、在用橡皮泥時,我們已經學會了怎樣調餡和如何做餃子皮。誰能說一說調餡的技術關鍵是什么?(放好調料后,始終朝著一個方向攪拌之上勁。)上勁就是——(餡很粘,不殺湯)
3、要包好餃子,除了調好餡之外 ,餃子皮也很關鍵,什么樣的皮比較好用呢?
(薄厚均勻,皮的四周略薄一些)
二、學習包餃子
1、 拿起一個餃子皮問幼兒:“這樣的餃子皮可以嗎?”這是老師課前準備好的, 還有餡。 (向學生出示餡)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包餃子。”
2、在家報過餃子的請舉手。 誰愿意到前面來包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他是怎么包的。
教師在前面做解說:
第一步:拿起餃子皮,把皮放在手上 ,(看餡的多少,如果多的話要指出來:塌方的餡比較多。再看壓沒壓餡, 如果沒有要強調:餡好像很散,壓的話要給予肯定:嗯,還壓了壓,真細心啊 ?醇胁患, 集中的話要以肯定的語氣:把餡集中在餃子皮中央了,很聰明, 這樣包起來, 餡就不會流出來了。)
第二步:將餃子皮對折成半圓,捏牢中間。
第三步:由兩邊向中間封口。
第四步:雙手拇指和食指按住邊,同時向中間微微一擠(中間鼓起了餃子肚)這步如果幼兒說不出來的話,教師就拿起餃子托在手心里,問:“這個餃子的小肚子,和家里媽媽做的一樣嗎?差在那里了?”(媽媽做的餃子肚是鼓的)咱們幫他加工以下,看老師把餃子餡往中間微微一擠,小肚子出來了吧?這個小餃子像什么?為什么想,還記得嗎?(餃子的由來)記憶力真好!同學們再看,找一個有元寶耳朵的同學,將餃子放到他的耳朵旁邊,問:“還像什么?”(耳朵)真聰明!東漢河南的張中景用“去寒嬌耳湯”治好了百姓們的耳瘡,至今河南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天朗氣清,秋風蕭瑟的秋季即將過去,寒氣逼人,塑風凜冽的冬天正悄悄走來,所以,同學們在添加衣服的同時,不要忘了常端餃子碗,要不然凍掉相依為命的耳朵可是不好,要吃餃子,得先包餃子,現在,包餃子的基本步驟你們知道了嗎?這樣,咱們每個小組說出一個步驟,那個小組先說包餃子的第一步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