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教案(精選3篇)
《小樹》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和5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
1、朗讀表演《輕輕地》。
2、出示課題。大家那么愛護小草,又是怎么愛護樹木的呢?課題讀兩遍。
3、啟發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畫出來多讀兩編,記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3、學生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4、檢查朗讀。認識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頓。
5、齊讀課文。
三、認記生字
1、鞏固字音,完成課后“我會連”。
2、識記字形。復習偏旁,認識新偏旁,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不、開” 。
1、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筆順。
小結 :談學習收獲,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卡片出示生字生齊讀。
2、自主復習生字。
3、生翻開課本自由練習生字。
二、學習課文:
出示課題 爺爺和小樹
生齊讀課題,寫了關于爺爺和小樹的什么事?
1、自由朗讀,尋找答案 (老師巡視)
2、反饋答案,師:你讀懂了什么,到底寫了關于爺爺和小樹的什么事情?
抽生個別回答,大致了解課文。
知道本課的大意。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反饋后,指名讀第一段,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3、分小隊讀,男女生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
冬天有什么特點?(冷)
。1)出示掉了葉子的小樹
a引導學生觀察并說話,問:小樹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b 看課文中的插圖,“爺爺對小樹穿衣服”仔細觀察,并指導學生說話。
問:爺爺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
c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劃出輕聲的字。
d指導朗讀輕聲的詞語,指導朗讀段落。
e拓展練習:“如何你是小樹,你有什么感覺?會對爺爺說些什么?”如何去朗讀?
。2)老師范讀,學生模仿。
(3)自由練讀,小隊賽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到了夏天”夏天來了,你有什么感受?與全班交流。(當學生說出熱的時候,相機指導熱這個字)
(2)出示小樹茂盛的樹子夏天到了,瞧小樹的葉子長得多茂盛啊。
。3)指導學生觀察圖 指導說話。
。4)朗讀課文。小樹是如何幫助爺爺的?邊讀邊畫出輕聲,注意輕聲的讀法。
。5)老師范讀。學生模仿,指導爺爺的感受。通過小樹的幫助,爺爺不熱了。用什么語氣去讀,學生自由探究。
。6)引導理解“綠色的小傘”為什么說是綠色的小傘,你讀懂了什么?
指導以各種形式讀第三段。
六、小隊組織自讀,分段朗讀,分男女生讀,齊讀。
七、朗讀全文。
自由朗讀,比賽讀,齊讀。
《小樹》教案 篇2
教學目的:1、認識9個生字,認識筆畫“橫折彎、利刀旁、絞絲旁、兩點水、人字頭、四點底”5個偏旁。
2、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冬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了,天氣變得怎么樣了?人們的穿著有了什么樣的變化?(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是啊,天冷了人們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以免被凍病了。今天早上,老師在上班的路上發現了一個現象:路邊的很多小樹都被人們纏上了用稻草編制的草席,誰知道這是為什么?(保暖、防凍、保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們是多么愛護小樹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發生在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的課文。(出示課文,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呢?打開書邊讀課文邊圈畫生字。然后接住拼音讀一讀。
2、認讀生字。(多媒體出示)
學生自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
3、把拼音去掉再讀一讀
學生自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通過小游戲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多媒體出示每個字后面有一部分畫)
5、給生字找朋友。(給生字組詞,給生字找偏旁)
三、再讀課文
1、在掌握生字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知道因為爺爺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因為小樹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爺爺不熱了。(多媒體出示小樹不冷了,爺爺不熱了。)
3、到底在什么情況下小樹不冷了,爺爺不熱了?再讀課文。
4、通讀全文。
5、分段讀課文(多媒體出示)
6、齊讀全文(多媒體出示)
四、背誦全文
五、看圖填空練習背誦課文。
《小樹》教案 篇3
主題生成: 環保是世界最關注的問題,為了培養孩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設計了語言主題活動,讓中班的孩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愛護植物。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讓孩子們了解樹與人類、動物的關系,產生愛護樹木的情感,知道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 活動主題:兒歌《小樹》 預設目標: 1、通過主題活動了解樹的種類及樹的用途(如遮陰、擋風沙、綠化環境、凈化空氣等)。 2、幼兒能背誦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激發幼兒愛護和保護自然環境。 活動準備: 1、flash動畫 2、擬人小樹圖片、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師幼問好:奧爾夫問好方式集中注意力 師:寶寶好——! 幼:老師好——! 師:寶寶,寶寶,早上好——! 幼:老師,老師,早上好——! 二、小朋友欣賞flash,了解一些常見的樹 師:今天有好朋友來我們班來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啊? 幼兒:樹 師:這都是什么樹呢?(柳樹、楊樹、蘋果樹、松樹、芙蓉樹) 幼兒同老師一起看flash說出樹的名稱。 師:小朋友在我們的身邊還有一些我們不認識的樹,你們和爸爸媽媽去公園或小區里看一看還有什么樹,然后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三、情境創設,引出兒歌: 師扮小樹苗:“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呀?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師:原來是小樹苗在哭。 師:我們一起來問問小樹苗為什么哭,好嗎? 幼:“小樹苗、小樹苗,你為什么哭呀?” 教師(以小樹苗的身份)講故事:“我們樹家族被人類破壞了,現在就剩下了我自己,在這里我好孤獨啊,北風都快要把我給吹倒了,我好冷啊,嗚嗚嗚……”(引出兒歌:一棵小樹好孤獨,北風吹來嗚嗚哭。) 師:孩子們我們怎么幫助小樹呢? 幼: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小朋友自己一個人玩是不是也特別孤獨啊,那你們會怎么辦呢? 幼:找小朋友玩。 師:好!我們給小樹找朋友在它的身邊種上樹吧! 師:這樣它們手拉著手再也不怕大風了,看!小樹笑了。(引出兒歌:千棵小樹手拉手,大風見了也認輸。) 師:小朋友們幫助了小樹,太了不起了,老師就把這件事兒編成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四、引導幼兒學兒歌: (1)聽錄音提要求。 師:close your eyes小朋友們認真聽, (2)看幻燈片圖片,教師交代兒歌名稱,帶領幼兒分句讀兒歌。 (3)學習兒歌:師帶領幼兒隨節奏拍手(拍腿等)說兒歌。(變換節奏型); (4)手指律動,集中幼兒注意力。 (5)分角色說兒歌:一名幼兒說兒歌的前兩句,后兩句大家一起說。男女孩交替說;加動作說兒歌。 (6)幻燈片兒歌:幼兒空中點讀兒歌。 五、師幼談話,進行語言思維訓練 師:提問:樹為什么是我們的好朋友呢,它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 幼:樹能長蘋果…… 師:對,能結果子的樹是果樹。 幼:下雨的時候可以躲在大樹下。 師:老師告訴你們,下雨的時候,特別是雷雨天千萬不能在大樹底下避雨,因為大樹能導電,這樣會出危險的。 師:樹蔭可以為我們遮擋火辣辣的太陽;樹可以綠化環境凈化空氣;樹可以擋風沙、防洪。(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解大樹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樹(大屏出示字——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六、學唱歌曲《小白兔和小樹苗》:看flash動畫: 師:看小白兔在小樹林里玩呢!小樹林青又青,小白兔多開心,你來逃呀我來追……呀!小白兔跑來跑去的會碰到小樹的,我們快用歌聲來告訴小白兔要愛護小樹苗吧! 幼:拍手有感情的唱歌《小白兔和小樹苗》。 七、游戲《運小樹苗》: 師:幼兒開小火車說兒歌,運樹苗。幼兒說兒歌開出教室。 活動延伸:請家長在休息日帶幼兒認識一些樹。 教學反思:這次語言開放活動,我組織了兒歌《小樹》主題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根據中班的年齡特點,利用幻燈片、圖片來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理解兒歌內容。語言活動著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想說、敢說。這次活動嘗試用拍節奏型的形式學兒歌,孩子不僅對兒歌有興趣,也能感受節奏的魅力。在今后的活動中,還應讓孩子多動手,大膽的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