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教學設計(精選2篇)
《踢毽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學生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2、發(fā)展腿部力量。
教學準備:毽子若干個
教學方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圍成圓形,聽到信號后,第一個踢毽子的同學踢給圓小組內(nèi)任意一個人,第二個同學接過毽子又傳給另外一個人,直到出現(xiàn)失誤為止。
(圖片)
教學組織:
將活動人數(shù)等分(3——5人),各組成為小組
游戲規(guī)則:
不得用手接毽子。
教學提示:
1、為增強游戲樂趣,鼓勵盡可能用不同的接球部位和踢毽動作。
2、為增加練習密度,建議每組練習不超過5人。
《踢毽子》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 在熟悉《踢毽子》游戲的基礎上,學習聽音樂交換朋友進行游戲。
2. 嘗試跳集體舞,能與同伴友好合作的表演。
3. 感受金華童謠的方言韻味,體驗地方特色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教具準備:紅、黃踺子,教學磁帶。
2. 經(jīng)驗準備:已學過律動《跑跑看》,游戲《踢毽子》。
活動過程:
一. 律動《跑跑看》進入場地。
二. 復習游戲《踢毽子》.
三. 新教《交換朋友》游戲。
1.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幼兒操作。
2. 教師哼唱歌曲幼兒練習。
3. 跟著音樂練習。
四. 集體舞。
1. 回憶三游戲玩法。
2. 完整聽樂曲感受三游戲整合。
3. 教師哼唱幼兒練習。
4. 幼兒跟著音樂練習集體舞。
5. 邀請聽課老師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