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聽到的聲音
活動目標:
1、尋找生活中的聲音,能聽辨好聽的和不好聽的聲音。
2、學習用簡單的繪畫記錄聲音,并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在活動室內開辟專欄“好聽的和不好聽的聲音”。
2、準備一些能發聲的樂器(手鼓、三角鐵等)或其他物品。
3、多媒體課件。
4、毛絨玩具寶寶,笑臉、哭臉。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生活中的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為背景)
師:(播放寶寶的笑聲)聽聽是什么聲音?是誰的笑聲?
師:這是小寶寶剛剛睡醒,你聽聽,是哪個小動物叫醒小寶寶(播放公雞叫聲)大公雞是怎么叫的?學一學。
師:還有什么小動物會叫呢?(幼兒說出小動物名稱并模仿他的聲音)
師:小寶寶起床了,聽聽她現在在干什么?(播放水聲,幼兒想象寶寶在干什么)
師:寶寶要上學了,她是怎么去的幼兒園?在馬路上你能聽見什么聲音?(播放汽車啟動的聲音、路上自行車的鈴鐺聲、摩托車的聲音等。)
師:到了幼兒園要跟老師說什么?聽聽這是小男孩說的還是小女孩說的?
二、感受聲音的不同
師:在剛才我聽到聲音里,你覺得哪種聲音是好聽的聲音。
師:老師把這位可愛的寶寶請到咱們班,你們想認識這位小寶寶嗎?(請出小寶寶)小寶寶收集了許多的聲音,想讓小朋友幫她分辨出這些聲音好不好聽,你們愿意幫助她嗎?如果是好聽的聲音,用寶寶的笑臉做標記,不好聽的聲音用寶寶的哭臉做標記。
(教師播放一些聲音,讓幼兒分辨,依次讓幼兒記錄。)
師:你還聽過什么好聽的聲音呢?不好聽的聲音有哪些?
三、探索怎樣發出聲音
師:小朋友幫了小寶寶的忙,她太高興了,于是,把她的玩具拿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讓它發出聲音嗎?(依次拿出樂器讓幼兒探索)
拿出樂器如三角鐵、手鼓等,讓幼兒探索怎樣才能讓它發出聲音,引導幼兒用各種方法。
師:老師正好給小朋友準備了一首兒歌,我們用自己發現的方法給兒歌配上節奏吧。
(播放兒歌,和孩子們一起為兒歌配節奏。)
師:小寶寶給小朋友分享的寶貝你們喜歡嗎?玩的開心嗎?好運你們是不是要謝謝她呢?那么就用自己的身體發出好聽的聲音給小寶寶表演一下吧!(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各部位發出聲音,并有節奏的表現出來。)
四、活動結束
師:小寶寶今天來咱們班,她非常快樂,現在要回家了,用好聽的聲音一起歡送她吧!
(放音樂,幼兒拍手,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