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聲音變變變
教學目標:
1、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2、探索把聲音變大、變小、變長、變短的方法
3、感知聲音的產生和特點
4、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發現,培養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小鼓、小鈴、喇叭、玻璃杯、紙杯、勺子、空瓶、盒子、米、豆子等
2、錄有各種聲音的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尋找聲音
1、請幼兒傾聽周圍有哪些聲音,是什么發出來的
2、請幼兒事先藏起來,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讓其他幼兒猜猜是誰在說話,引導幼兒感知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
二、制造聲音
1、教師:怎么才能讓我們的身體發出聲音?試試看(拍手、跺腳、說話、唱歌等)
2、給幼兒提供空瓶子,盒子、米、豆子等,引導他們把米、豆子等裝入不同的瓶子或盒子里,搖擺、聽聽能發出什么聲音,再比較一下裝的東西多少的不同是否會影響聲音,有什么不同。
3、老師依次給幼兒提供小鼓、小鈴、喇叭等
教師:怎么讓這些物品發出聲音?它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怎樣使這些聲音變大、變小、變長、變短?
鼓勵幼兒交流彼此所用的方法
三、比較聲音的不同
1、給幼兒提供三個同樣的杯子,用勺子輕敲,聽聽聲音是否相同,在三個杯子里裝上不同量的水,再用小勺輕敲,聽聽聲音是不是一樣,有什么變化,哪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想想為什么(杯子里的水越多,聲音越低)
2、引導幼兒用紙卷成喇叭形,用“喇叭”喊一喊,聽聽自己的聲音和平時有什么不同。
3、給幼兒播放一段優美和一些噪音,讓幼兒聽辨,說說感覺有什么不同。
四、游戲:打電話
指導幼兒用一根細繩把兩個紙杯連在一起,做成“電話”玩一玩打電話的游戲。
五、總結聲音的特點
六、結束部分:
《小樂器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