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紙的下落
6.小結:原來一樣大小的紙,改變了紙的重量和形狀,紙下落的速度比原先快了一些。
(評析:這一環節通過老師的層層設疑孩子的積極回應和具體操作,讓孩子感受到改變紙的重量和形狀,都能讓紙改變下落的速度。采用記錄表,能夠更加清晰展示孩子學習探索的經過。結合記錄表進行驗證和小結也能讓得出的結論更具科學性、客觀性,同時也更加有說服力。)
四、探索不改變紙的形狀,讓紙的下落速度不同
1.設疑
師:哎!我現在又有一個新的想法,如果我不改變紙的重量、形狀,同樣厚薄、同樣大小的紙,也要讓它們的下落速度不同,你有什么好辦法呢?
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1:一張放得高,一張放得低,不行,我要同樣的高度
幼2:我一個先放一個慢放,不行,我要同時放手。
2.師進一步引導:那你有沒有好辦法呢?對,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哦!那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吧!記住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
3.集中交流:你們剛才成功了嗎?(有的話,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集體一起觀察他的操作過程。
(如果沒有成功。)
繼續引導:那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看看是否成功?左手將紙平拿,右手將紙豎著拿,同樣高度同時放下,看看是不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樣?
老師實驗,幼兒觀察。
師:哦!成功啦!這個主意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全體幼兒共同實驗。
5.小結:哦,相同的紙不同的拿法,在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下落的速度也會不一樣。
(評析:不改變紙的形狀,讓紙的下落速度不同,這一探索活動更具有挑戰性,既不改變形狀又維持第一次的實驗條件:同樣高度同時落下,著實給孩子“當頭一棒”,但是老師還是給孩子充分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思考中進行實驗。考慮到了科學活動中各種變量的存在,老師預設了兩種情況并采用相應的積極方式回應孩子的表現。充分體現教學設計的嚴密性和應對科學實驗的靈活性。)
五、延伸活動
1.師:今天我們和正方形紙一起玩游戲,發現了很多的秘密:知道同樣大小的紙,厚薄不一樣、紙的形狀不一樣、紙的拿法不一樣,紙的下落速度也會不一樣。(評析:活動總結是對整堂活動的一個綜合評價,使孩子們實驗中發現的零碎的經驗,在老師梳理總結中得到提升。)
2.師:玩紙游戲中其實還有很多的秘密,如果相同的紙我們改變它的大小,那紙的下落速度又會怎么樣?我們下課后可以去試試,把你的發現和同伴們說一說。(評析:主要是讓活動的內容得以拓展,使探索有新的方向,讓學習能夠象鏈子一樣環環相扣,不斷引向新的深度、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