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紙先落地》教案(通用2篇)
《哪種紙先落地》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紙的特性。
2、知道重的紙落地快,輕的紙落地慢。
3、培養幼兒單獨操作、單獨記錄的能力。
二、活動實施條件
1、幼兒已有經驗:通過平時的生活,學習,已經認識了各種紙,能夠初步感知紙的一般特性。
2、卡紙、宣紙、記號筆、記錄表(每人一份)。
三、重點難點
1、感知紙的輕重影響紙落地的速度。
2、幼兒能夠按規則操作。
3、幼兒能夠獨立完成兩次記錄。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小朋友你們都知道哪些紙呢?”
幼兒來說一說他們知道的紙。
(二)逐一出示兩張紙并進行比較。
(三)進行游戲。
1、介紹游戲
2、猜測記錄
(1)介紹記錄方法,幼兒做第一次記錄。
(2)記錄完了請幼兒來說一說
3、動手操作
(1)強調動手操作是的應注意的,并介紹記錄方法,幼兒操作記錄。
(2)幼兒討論。
四、活動拓展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紙,下朋友回去后可以用其它的紙來做一下這個游戲,看什么紙和什么紙相比哪張紙先落地。下次來告訴老師和其他的下朋友好嗎!”
《哪種紙先落地》教案 篇2
這是修改后的活動,在上次的反思之后再來開展這個活動,確實有所進步,幼兒能夠很好的達到已經提高的目標。在活動中幼兒在比較時就能夠很快的抓住紙“輕重”的特點,在游戲的猜測記錄和實驗記錄這兩次記錄中,幼兒都表現的有條不紊,而且在動手后提問“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時,幼兒因為在活動開始就抓住了紙“輕重”特點,所以都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出紙落地快慢的原因。當然在這里還要教師把握的好,例如,幼兒說“宣紙是晃晃悠悠的漂下來的,卡紙是直直的很快的掉下來的”,雖然幼兒沒有說出“輕重”的特性,但已經表達出來了,只要教師抓住來歸納一下。這樣的結論就是幼兒自己總結出來的,比老師直接傳授的要印象深刻的多。
當然這節活動也有不組之處。首先,操作前的猜測環節,由于想把規則也一并介紹了,語言不明,導致幼兒以為要動手做了,所以都有點坐不住了。在這應該強調幼兒來“猜一猜”,等到幼兒要操作時再具體介紹規則,這樣在示范時幼兒就會更加集中注意力了。其次,就是在延伸部分,只叫幼兒下課去試一試顯得很倉促,同時也引不起幼兒的興趣。如果先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讓幼兒帶著自己的想法課后再去試試,就達到了延伸的目的,也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
這些不足,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繼續探索研究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