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紙桌》(精選3篇)
科學活動:《紙桌》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記錄等活動,初步了解桌腿的形狀與桌面承受能力的關系。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的實驗記錄表,幼兒人手一張實驗記錄表,積木若干塊,彩色紙若干(保證人手兩張),記錄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張紙)提問:這是什么?你能讓它站起來嗎?請個別幼兒來試試。并提問:你是怎么做的?
教師總結: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張紙站起來。
教師:加大難度,用兩長紙,做一張一條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來。
讓老師先來試試。教師演示用直線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來。沒成功,小朋友來試試。
2、幼兒操作以后,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臺上。
教師:老師的桌子為什么沒有站起來,引導幼兒觀察這張桌子的桌腿是一條直線。老師把它記錄在表格里:一條直線的桌腿不能站起來(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記錄下來嗎?
3、教師: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來了,但它牢嗎?上面能放東西嗎?我們用什么來檢驗一下?(積木)請你試試并記錄下來。如果在疊第三塊積木時,桌子倒了,那應該記3還是2呢?記完了每個小朋友在做一張不一樣桌腿的桌子,也記錄下放積木的數量。
4、幼兒操作。提問:剛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幾塊積木?最多的放幾塊是什么樣的桌腿?
5、總結:圓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張一樣的紙。教師:這里有三張一模一樣的紙,我要作成三個不同粗細的桌腿,猜猜那長桌子最牢。請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來疊積木。先試試細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試試剩下的兩張桌子。發現中桌子最牢。
7、總結:一樣形狀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實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狀,粗細、高矮都有關系。我們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學活動:《紙桌》 篇2
溫州市第七幼兒園 葉靜
設計意圖:
紙是幼兒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東西, 幼兒常常用它來畫畫、寫字、做手工作品。在觀察中發現大班的幼兒在創造思維(主要是求異性發散性)上有了明顯地發展,他們已不滿足于已經發現的幾種玩法、用法,而是喜歡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舊”的事物, 為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操作活動,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懂得只要用折疊等方法,改變紙的形狀,紙就能承受一定的力。
活動準備:
1、長方形的白紙若干
2、一元硬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說說紙的用途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說說紙,紙可以用來干什么?(畫畫、寫字、做手工等)
二、 嘗試兩張紙做紙桌
1、今天,葉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2張紙,請你做一張可以站起來的紙桌。
2、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幼兒用語言表述或結合實物表述)
我們的紙桌做好了嗎?你是怎么做的?這是桌子的什么?(桌面)這呢?(桌腿)你做的桌腿是什么形狀的?
三、嘗試紙桌的承重力
1、你的紙桌上可以放東西嗎?葉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20枚一元硬幣,請你試一試,你的紙桌有多少承重力。
2、組織交流:你的紙桌上放了幾枚一元硬幣?它是什么形狀的桌腿?你發現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桌面上可放硬幣多些?在嘗試做紙桌的過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四、進一步改造紙桌
1、怎么樣的桌子是最牢固的呢?我們來試一試,這一張最牢固的桌子吧。
2、鼓勵幼兒嘗試實驗各種形狀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領,教師巡回指導。
五、挑戰五百枚硬幣
1、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訴我,他的紙桌上能放五百枚硬幣。你覺得這件事,是真是假?為什么你覺得是真或是假?(幼兒明確的闡述自己的理由)
2、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
小結:小朋友想用實事求事的辦法來試試。誰說得對,誰說得錯?
3、無論是真是假,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葉老師這里有五百枚硬幣,誰愿意用你的紙桌來試一試?
4、小結:有時聽別人說的話,你覺得有點信、有點不信,最好呢!我們去動手試試,因為事實會告訴我們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不正確的。
六、活動延伸:
我們的紙桌上還可以放什么呢?
科學活動:《紙桌》 篇3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并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創新。
2、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站得穩的方法。
3、通過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感。活動準備:紙、膠水、積木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利用自身的經驗,嘗試制作紙桌,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的原因。
1、引出制作紙桌的課題。教師:“紙可以做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紙桌的課題。)
2、教師簡單介紹紙桌的制作方法。教師:“先用一張紙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張紙粘成紙筒分別做桌子的腿,然后將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兒制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制作。教師:“看看我們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討論,交流。
4、幼兒操作。
(1)引導幼兒給站不起來的桌子尋找原因。教師:你的桌子能站起來嗎?幼兒實驗。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探索桌腿高矮、粗細對桌子站得牢的影響。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并吸取同伴的長處,探索制作一張穩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師簡單小結桌子能站得穩的方法,并啟發幼兒再做一張站得穩的桌子。
2、幼兒第二次制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想辦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兒簡單介紹制作的方法,加深對桌子站得穩的認識。教師:“你的桌子站得穩嗎?為什么?”
4、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教師:“你的桌子能放東西嗎?”幼兒動手試試。
三、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積木,體驗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兒在桌子上放積木。教師:“你的桌子能放積木嗎?”
2、幼兒比賽放積木。引導幼兒盡量多得放積木。
3、通過比賽,以問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承受能力的影響。教師:“誰的積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動延伸。
1、參觀家具城,觀察各種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將參觀的體驗遷至活動。制作漂亮的桌子。
2、區域活動,繼續進行“紙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對桌子牢固度影響,并在家長的幫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項:
1、為幼兒準備一些毛巾,以備膠水弄的滿手都是。
2、玩積木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積木時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為放的太多而讓紙桌承受不了,讓桌子變壞。
3、活動過程中也許會有幼兒制作的比較快,教師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較強的幼兒。
知識背景:
1、幼兒已掌握一定的紙的一般特性。
2、讓幼兒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穩就一定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