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通用6篇)
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習俗。(難點)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重點)
3、品嘗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關元宵節的錄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團,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臺布,盛元宵的容器。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元宵節”錄像,并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從錄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的習俗。
二、學做元宵。
1、師: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幼:吃過。師:吃過什么餡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嘗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說出它的口味)。
2、師:院校是什么形狀的啊?幼:圓形的。師: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幼: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現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后把餡放在中央并包起來,最后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揉,搓,團圓,挖坑,包餡。并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后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結:讓幼兒了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制作元宵。
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的一種習俗。
2、產生對猜謎活動的興趣。
3、嘗試動腦筋猜燈謎,并學習自己喜歡的謎語。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貼有燈謎的花燈若干
2、元宵節猜燈謎視頻一段
3、謎語若干
活動流程:
1、觀看視頻,知道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的一種習俗。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邊人山人海,這么熱鬧,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賞花燈、猜燈謎……)
師小結:大家這是在賞花燈、猜燈謎,新年過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每年的這天晚上,人們就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如果猜對了燈謎還有小禮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開心啊!
2、請幼兒自由賞燈,發現燈謎,激發猜謎的興趣。
出示貼有燈謎的花燈
今天,老師也把這些好玩的花燈帶到了我們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觀賞,觀賞完之后告訴老師這些花燈與以往花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導幼兒發現:花燈上面貼有謎語)
花燈上面所貼的就是燈謎,也就是謎語,需要小朋友把謎底猜出來,大家愿意猜燈謎嗎?(揭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玩猜燈謎游戲,教師隨意選擇花燈,引導幼兒來猜,并有小禮品派送。
4、游戲:比一比
出示謎語,比比哪個幼兒猜得又對又快。
5、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喜歡的謎語。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學會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來猜謎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長、教師、同伴玩猜謎語的游戲。
小結及反思: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喜慶熱鬧的元宵節氛圍下,快樂的玩有效的學,整個過程都是以孩子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知識經驗的積極性,效果極好!
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兒歌形式創編內容。
2、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請幼兒帶一些燈籠來園。
活動過程:
1、復習兒歌《花燈謠》
師:“上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的那首兒歌,你們還記得嗎?”(記得)
“那兒歌的名字叫什么?”(花燈謠)
“我們大家用好聽的聲音來念一念吧!”
幼兒齊念兒歌。
2、創編活動。
①提問:
師:“元宵節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花燈?你喜歡什么燈?”
②幼兒相互討論。
③請幼兒大膽發言。
④將幼兒喜歡的花燈創編到兒歌里面,并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創編的兒歌念給好朋友聽。
3、教師簡單小結,用小紅花鼓勵積極創編兒歌的幼兒。
活動延伸:
請幼兒試著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寶寶和浩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體驗歡快的節日氛圍。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是感受兒歌押韻的特點,能準確地發出姥、鬧、搖、浩等音。可通過活動也發現孩子們對兒歌的押韻始終比較難理解,對“鬧”這個讀音也始終有部分幼兒讀不準,使得這一難點沒有很好的掌握、理解。我想如果以后碰到這樣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可以把詩歌中押韻的字“姥、鬧、浩、謠、寶”等用有顏色的筆畫出或做一標記,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發現押韻這個特點,我想這樣效果會好些,從而有效地達成每一個教學目標。
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干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 鑼鼓音樂伴奏帶
活動重點:
幼兒能從活動中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并能感受到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難點:
幼兒能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樂意進行搓元宵活動。
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 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 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嘗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及民族的習慣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互相關心、友好相處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把幼兒帶的花燈布置在教室,老師準備一些新式的燈。
2、準備幾個簡單的有關的謎語。
3、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談話,讓幼兒了解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人們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賞花燈;元宵節是有家人團結的意思。
二、讓幼兒賞燈。
(1)老師提出觀燈的要求——要求幼兒觀察燈的種類、顏色、形態。
(2)幼兒自由結伴欣賞花燈,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紹自己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3)幼兒觀看老師做燈的過程,讓幼兒知道扎燈是一門民間的手藝,是中國特有的本領。
三、請幼兒講燈。
(1)幼兒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的名稱、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講述買燈時的情景,注意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
(2)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燈。
四、請幼兒玩燈——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到戶外玩燈。在玩燈的過程中要求幼兒使用禮貌用語與同伴交換。
五、與幼兒一同收集紙盒、小棒等廢舊分得材料,讓幼兒制作花燈;作好后舉行“小小燈展”。
活動點評:當前人們盛行過洋節,我們自己的節日往往被忽略了,為了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我們的幼兒教師從娃娃抓起,進行傳統教育,做得非常好。而且在教學方法上,能夠使幼兒參與進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積極性。
中班元宵節科學活動教案范文 篇6
設計思路:
閩南童謠源于生活,它描繪了泉州的風俗民情。在教學中我們以音樂游戲為載體,創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童謠游戲,讓幼兒在“玩”中感受生活,輕松愉快地參與游戲、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親切和和諧。
元宵圓是閩南地區——泉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每逢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做元宵圓,因此幼兒對元宵圓非常熟悉、喜愛,特別對元宵圓的制作過程很感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童謠游戲《元宵圓》,讓幼兒在游戲中再現生活情景,體驗做元宵圓,煮元宵圓的過程和樂趣。
活動目標:
1、能用動作隨童謠節奏表現做元宵圓、煮元宵圓的過程。
2、 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與同伴進行游戲。
3、 體驗與同伴互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幼兒了解做元宵圓的過程,已熟悉童謠《元宵圓》,玩過“照鏡子”游戲。
2、 材料準備:錄像、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邊朗誦童謠《元宵圓》邊自由律動入室。
教師:“孩子們你們吃過元宵圓嗎?元宵圓用閩南話怎么說。”
2、幼兒觀看錄像,回憶做元宵圓的過程。
(1)教師:“你們知道泉州的元宵圓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師:“把元宵餡沾點水,放在糯米粉里滾一滾,沾點水,滾一滾,變大了點,沾點水,滾一滾,哇,變成了又大又圓的元宵圓了。煮熟的元宵圓會怎么樣?”
3、幼兒隨音樂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熟悉音樂的節奏。
(1)配語言節奏“沾點水,滾一滾”,用動作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
教師:“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餡,你怎么讓自己變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圓?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
(2)隨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
教師:“我們跟著音樂來做元宵圓吧,看誰的動作和別人不一樣,大家要注意聽音樂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