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合集(精選12篇)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驗,了解紙能吸水的特性。
2、體驗發現的快樂。
3、懂得愛護書籍、愛惜紙張。
4、滲透民族文化,傳承發揚民族科學精神。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紙: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砂紙、卡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宣紙、瓦楞紙等,并請家長告訴幼兒用途。
2、水盆六只,抹布六塊。
3、已經上過社會四大發明一課,并在主題墻上,布置蔡倫造紙過程的圖片、各種紙制藝術品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初步感知紙的不同類型
1、請幼兒將自己和家長收集的各種紙拿出來,向同伴介紹,它的名稱叫什么?有什么用?(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砂紙、卡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宣紙、瓦楞紙等)
2、你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紙,你的紙和別人的紙一樣嗎?有什么地方不一樣?(有的薄、有的厚;有的能寫字、有的不能;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二)給紙寶寶洗澡
1、幼兒將所有的紙放在水盆中,分別給紙寶寶洗澡。
2、集體交流,紙寶寶遇到水后,變成怎樣了?。(有的爛了,變成紙漿了;有的紙還好好的,不怕水)
3、討論:為什么有的紙怕水,有的紙不怕水(觀察比較兩種紙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4、小結: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三)游戲:船兒飄飄
1、紙可以用來做什么?幼兒自由交流(紙可以用來寫字、畫畫、折東西、撕紙、包裝等)。
2、幼兒選擇多張不一樣的紙,將它們分別折成大小不一的小船。
3、將自己折的小船放在水盆中,四人一組,看誰的小船在水面上飄的時間最長。
(四)分享交流
1、交流誰的小船飄的時間長,誰的小船先沉下水?
2、討論:所有的小船到水里都一樣嗎?(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
3、為什么有的小船先沉下去?(有的紙吸水快,有的紙吸水慢,有的紙不吸水)。
(五)活動延伸:
1、游戲:紙的力量、怎樣使紙落得快、紙運水、誰的飛機飛得遠等。通過一系列游戲活動,使幼兒進一步了解紙的特性和用途。
2、通過報紙的煩惱教育活動,激發幼兒收集各種廢舊紙制品,利用廢舊紙制品進行紙藝創作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愛護水稻,愛惜糧食。
2、幼兒喜歡玩草墊子,能想出各種玩草墊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草墊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很多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請幼兒說說什么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秋天的農作物,它是誰呢?下面邀請小朋友一起來猜一猜。
2、出示水稻圖片
提問:
(1)你們看這是……?(在我們這里,水稻小時候是長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們看稻穗上一顆一顆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著一層黃色的殼,剝掉外面的殼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飯、粥、磨成米粉)
(5)讓幼兒知道水稻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每天吃的飯、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愛惜糧食。
教師小結:水稻渾身都是寶,除了它的果實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處。
師:出示稻草實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嗎?(搓草繩、蓋草繩、做稻草人、做草墊子……)(逐一出示實物)
3、玩草墊
(1)師出示草墊,看,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墊子,它有很多用處。小朋友還可以用它來做游戲呢。小朋友們可以開動小腦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誰玩的方法多。
(2)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草墊,一邊玩一邊念兒歌草墊子,變變變,變不成小河跳過去。草墊子,真有趣,變成格子,跳一跳。草墊子,真好玩,頂在頭上,慢慢走。
(3)幼兒自由游戲。教師巡視指導。
延伸活動:
活動后教師可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稻草編制草墊,草繩等。
活動反思:
本次體育活動我始終圍繞"認識水稻,了解生長環境用途及草墊子玩法的,設計的環節層層遞進。同時,幼兒在玩草墊活動中也體現了尊重幼兒個別差異,在集體練習環節我用草墊子搭設了兩條難易不同的路線,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能力來選擇路線。
從整體教學效果來看,絕大部分幼兒掌握了玩草墊及雙腳立定跳遠的基本技能,能夠跳過三個草墊子并且雙腳穩穩著地。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勇于挑戰的品質,一部分幼兒能夠嘗試雙腳立定跳四個草墊子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3
活動目標:
一、嘗試尋找影子中有顏色的原因。
二、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重點難點:
嘗試尋找影子中有顏色的原因。
活動準備:
一、幼兒用書《影子里的顏色》
二、葡萄汁、牛奶、醋、果粒橙汁
三、透明玻璃杯、磨砂玻璃杯、太陽燈若干個
四、各種水彩顏料、自來水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激發他們動手實驗的興趣。
1.書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為什么能變出有顏色的影子?
2.他是怎么做的呢?
二、將幼兒分組,請他們自由挑選實驗器材,驗證自己的想法。
1.你覺得怎么做能變出有顏色的影子?
2.請按你的想法試一試,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三、請各組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在針對集中的問題進行討論。
1.引導幼兒思考實驗結果不一樣的原因。
2.引導幼兒思考使得影子中有顏色的條件
三、教師操作三個實驗,向幼兒講述影子中有顏色的條件。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動物的名稱。
2.知道動物居住的地方。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動物的家”實拍組圖;“動物的家”圖片。
紙面教具:《動物翻翻牌》
活動過程
一、出示組圖“動物的家”,鼓勵幼兒看圖討論。
1.出示組圖“動物的家”01,引導幼兒討論螞蟻的家。
——猜猜這是誰的家?(螞蟻)
——螞蟻把家安在哪里?(安在地下)
小結:螞蟻的家從上面看,只能看到一個小孔,其實它們的家特別大,有很多很多房間,還有無數相互連接的隧道。
2.出示組圖“動物的家”02,引導幼兒討論燕子的家。
——這是誰的家?(燕子)
——燕子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屋檐下)
——你知道燕子是怎么做窩的嗎?
小結:春天來的時候,燕子就忙碌地從外面銜來濕泥、稻草、草根等,和著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堆砌出像碗一樣的窩。這樣的窩不透風,非常暖和。
3.出示組圖“動物的家”03,引導幼兒討論蜘蛛的家。
——這是誰的家?(蜘蛛)
——你見過蜘蛛網嗎?在哪里見過?
小結:蜘蛛網是蜘蛛的家。蜘蛛一般在角落或樹枝之間吐絲結網。蜘蛛網有粘性,可以
用來捕獲小昆蟲。
二、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鼓勵幼兒說一說更多有關動物的家的話題。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看了這么多動物的家,你最喜歡誰的家?為什么呢?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家?它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益智區,投放紙面教具“動物翻翻牌”,請兩名幼兒一起游戲。游戲開始前,將所有牌倒扣,動物一排,動物的家一排。一名幼兒每次翻開兩張牌,若動物與動物的家相符就收走這兩張牌。若不符就將牌倒扣回去,換另一名幼兒接著游戲。最后誰得的牌多,誰就獲勝。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5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為什么”。在種植區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常發現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蔫,而澆水后,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么往土里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我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通過游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采血管)若干、餅干、粉筆毛線等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須吸水)。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里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里”,引出游戲,并交待規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筐里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
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
1.“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2.白菜、粉筆毛線、餅干、布條能吸水嗎?鼓勵幼兒試一試。
3.幼兒交流。
4.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5.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卜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卜上的“小細管”。
附:
知識背景:
毛細管:指內徑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象:酒精燈里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而植物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通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濕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里,當液體的內聚力大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聚力小于附著力時,管內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公共汽車、貨車、灑水車、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的名稱和特點,并了解其用途。
2.幼兒對汽車產生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汽車的圖片(公共汽車、貨車、灑水車、救護車、消防車、警車)。
2.情境圖片六幅
3.課前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汽車。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引起興趣。今天好多汽車來我們班做客,讓我們來歡迎它們吧!(教師出示汽車圖片于黑板右側)。
2.基本部分:
認識幾種常見車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1)請幼兒找找自己喜歡的車,并說出它是什么車?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它是用來干什么的?(提醒幼兒盡量講一句完整話:“這是車,可以用來干什么”。)
(2)動動腦,連連看。區分幾種車的不同用途。依次在黑板左側出示圖片:
A媽媽帶小紅去奶奶家;
B許多帳篷要運到地震災區;
C公路要灑水;
D小熊病了,要送醫院;
E有幢房子著火了,要救火;
F警察叔叔要抓小偷。
請幼兒思考分別要用什么車,并把左邊的情景圖片與右邊的車子一一對應連起來。
(3)小結:教師總結學到的`車的名稱,特點,用途。
3.結束部分:
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你最喜歡的汽車叫什么?用途是什么?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搭積木,體驗造好高樓后的愉快情緒。
2、能注意觀察、學習他人的經驗,嘗試用多種方法壘高。
3、探索將積木壘高的方法,積累關于壘高的具體經驗。
活動準備:
中號積木若干,壘高要素卡片,小紅旗、條形皺紋紙若干,課件《快快壘起來》。
活動過程:
1、播放PPT觀察高樓外并舉行蓋高樓比賽,引發幼兒壘高的興趣。
教師:喜歡這些樓房的圖片嗎?今天我們來當個小小建筑師,進行蓋高樓比賽,看誰的樓房蓋得最高。
2、回憶已有經驗,幼兒自選材料"蓋樓房"。
教師:怎樣才能將樓房蓋得又高又穩呢?
3、幼兒目測出最高的三座房子,師幼共同總結、歸納壘得高的原因。
教師:誰的樓房蓋得最高?他是怎么蓋得這么高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要素卡)
4、再次進行比賽,使用數量、形狀相同的積木進行壘高。
(1)教師:這次我們用數量、形狀相同的積木進行比賽,看看誰壘得最高!
(2)教師和幼兒一同進行測量,選出高樓的冠亞季軍。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豆漿的制作過程及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黃豆、小碗若干,豆漿機一臺。泡漠板鋪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漿若干。
3.黃豆圖片、自制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出示毛絨玩具小豬,引導寶寶跟小豬嚕嚕打招呼。
1.請寶寶幫忙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觀察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3.和寶寶一起交流黃豆的特征。
二、教師提問
1.黃豆寶寶長的是什么樣的呀?
2.黃豆寶寶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3.黃豆寶寶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三、了解豆漿的制作過程。
1.比較干黃豆和泡水黃豆的不同,通過學學它變胖的樣子,體驗黃豆的變化。
2.欣賞磨豆漿,引導寶寶觀察黃豆寶寶的變化過程,并模仿黃豆寶寶跳舞,體驗快樂。
3.教師小結:豆漿是用黃豆來做成的,豆漿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嘗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1.品嘗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想想放了什么會使豆漿變甜、變咸。
2.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五、結束活動:感謝小豬嚕嚕的熱情招待,并和它告別。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9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積極嘗試和操作,發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
2、經驗遷移,發現生活中的連接現象,萌發探究的興趣。
3、發揮想象和創造,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多種材料,發現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粘、夾、打結等),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難點:
發揮想象和創造,創造性地進行物體的連接。
活動準備:
1、 吸管、手工紙、回形針、橡皮泥、布條、繩子、雙面膠、輕泡、牙簽。
2、 森林背景圖一張。
3、 字卡:粘、夾、打結、串、釘、插。
4、 PPT課件:生活中的連接現象(水管、電線、桌椅、積木)。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個朋友,你們肯定認識喜羊羊和懶羊羊。
他們兩個決定進行一次偉大的探險。
師講述故事:兩個小家伙背上神奇背包,離開了羊村,來到小河邊,卻發現——橋斷了,怎么過去呢?(指導:把斷橋連接起來)
橋接好了,兩人繼續探險,來到一片黑森林里,這里充滿了危險,到處都有灰太狼挖的陷阱……他們兩個非常小心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忽然,懶羊羊覺得腳下一空,撲通掉進了深深的陷阱里面,這個洞這么深,懶羊羊爬不出,急得直哭,喜羊羊努力地想辦法……
猜猜,喜羊羊會想到什么方法呢?
(幼兒自由發表個人見解)
二、操作材料,嘗試連接。
1、師:我們來聽聽喜羊羊怎么做,他想了想,打開神奇背包,發現了這些東西(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有:吸管、手工紙、回形針、橡皮泥、布條、塑料袋、繩子、雙面膠,透明膠、剪刀
2、師:可是這些東西都是短短的,能把懶羊羊救起來嗎?(不能)喜羊羊不知道怎么辦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會怎么做?(重點引導:把短的東西連接起來)
3、師:下面就請你把這些短短的東西變長,把懶羊羊救上來。
4、幼兒操作材料,嘗試多種連接方法,教師注意觀察并重點指導幼兒: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的連接,比如:布條打結、手工紙用雙面膠粘成長條、或用夾子夾成等等。
5、提醒幼兒:如果你完成了,去圖上比劃一下,看長度夠不夠把懶羊羊救上來。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個別幼兒的探索結果,鼓勵第一個完成營救任務的幼兒,以及活動中的合作。
三、交流討論,總結方法。
1、師:喜羊羊可著急啦,趕緊把你想到的辦法告訴他吧!誰愿意第一個告訴他?(請第一個成功的幼兒)
(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如粘、夾等),他用這個方法連接,成功了嗎?我看到他是第一個成功的。
2、師:有誰和他用一樣的方法?
3、師:除了……還有什么方法?
(教師針對創造性的方法給予重點展示)
4、師:你們想到了粘、夾、打結、串、釘、插這么多連接方法,為你們開動小腦筋,老師要鼓個掌。懶羊羊就順著這條長長的線往上爬啊爬啊,終于逃出了陷阱,“小朋友,謝謝你們的幫忙”兩個人又開始了他們的探險之旅。
四、經驗遷移,發現連接。
1、師:剛才我們通過把東西連接起來,幫兩個小家伙解決了難題,其實生活中有些東西只要連一連就可以幫忙解決很多問題。(出示課件)
師:比如說它水管,把它們連接起來就可以?(送水等)
這個呢?(電線)把他們連接起來就可以?(通電)
還有這個木頭,連接起來就是?(桌子椅子等等)
下面這個小朋友最喜歡(管子積木),連接起來就是……
2、延伸部分
師:在我們教室里,哪些地方有連接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找到后記錄在紙上,比一比誰觀察最仔細,找到的最多。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10
【設計意圖】
找個合適的地方,將小小的種子輕輕地灑下,讓孩子們在大自然的環境里精心照顧那些小小的生命。這是綠色的夢想,這是幸福的開始,用自己的小手,搭建起一個屬于孩子們自己的一片小田園,這就是我們山東省農科院幼兒園的種植園。孩子們在這小小的天地里感受收獲的喜悅,感知蔬菜的成長過程,讓他們有一個直觀、透徹的了解,更加珍惜大家的勞動成果。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小手,發現世界的美麗。通過觀察,啟發幼兒大膽想象、相互討論等手段,讓幼兒了解了蔬菜。然后展開系列活動,讓孩子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思維等綜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蔬菜的生長過程,初步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掌握各種蔬菜的基本特征。
3、通過參觀小菜園的活動,使幼兒體驗到豐收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介紹今天外出的地方,及注意事項。
2、提出問題:我們會看到許多的菜,注意觀察各種蔬菜的模樣。
3、教師帶著足夠的紙和筆以備隨時記錄。
【活動過程】
一、參觀小菜園:
1、幼兒自由觀察,觸摸各種蔬菜。
提出問題:這是什么菜?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有的菜長在土里,有的菜長在架上的……
二、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蔬菜及外形特征。
1、認識白菜、蘿卜、辣椒、南瓜等蔬菜。(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其外形特征(長的什么樣子),并觸摸菜葉、果實等。(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自由回答)
3、幫助幼兒辨認各種蔬菜,知道蔬菜的組成(有的有葉、有的有莖、桿等)
4、比一比:各種蔬菜外形的不同。(幼兒自由討論) 三、交流了解蔬菜的營養。我們收獲了各種蔬菜,體驗大豐收的喜悅。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到:我們的生長離不開各種蔬菜,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以后吃飯不挑食。
【活動延伸】
通過小菜園展開系列主題活動:蔬菜大不同,蔬菜真好吃、歌曲《買菜》、葷菜素菜與蔬菜、有營養的菜、系列繪畫活動等。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知識。而在蔬菜種植、成長過程中,幼兒學會了用愛去關心、愛護別人,培養了孩子們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整個過程中,孩子不僅享受了種植的樂趣,還直接觀察和感受植物生長的過程,增長蔬菜和水果種植方面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雖然課前我查閱了一些書籍,但在實際活動中還是明顯感覺自己對農作物生活環境的匱乏,對幼兒的提問不能及時給予全面的回答,以后要更加開拓自己的知識面。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11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張向前飛的更遠。
2.在活動中體驗距離的遠近與多種相關因素有關。(如:紙的外形、紙的輕重、投擲的力量等)
3.體驗科學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牛皮筋、夾子、繩子、透明膠、剪刀。
2.相同質地大小的紙若干張。
3.幼兒用記錄單人手一張,教師隨堂記錄單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導入主題,引起幼兒設想。
1.用什么辦法能讓紙離開你跑的很遠?(讓幼兒說出自己的辦法。)
2.教師肯定幼兒提出的各種辦法,鼓勵幼兒思考還需要什么工具。
二、幼兒操作并記錄。
1.出示幾種物品,“老師這兒有一些物品,看看你能用得上嗎?
2.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第一次嘗試。“誰的紙跑得遠?怎么能記錄他的紙跑到了這個位置?”“你用的`什么方法?這種方法怎么會讓紙跑的比其它紙遠呢?把你剛才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能不能再想辦法讓紙跑的比這個位置更遠?”
3.第二次嘗試。“誰的紙超過了這個距離?(做個記號)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怎么會想到使用這個物品呢?再試試別的辦法。如果你每試一次都比前一次遠,就將這種方法記錄下來。”
4.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注意觀察并記錄。幼兒使用什么方法讓紙越跑越遠。
三、評選出讓紙跑得最遠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紙張跑得這么遠?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 篇12
活動目的:
1、樂于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蠟筆,涂蠟和不涂蠟的紙船若干,三大盆水、毛巾、白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情境導入: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很遠的地方游玩,去那個地方要經過一條小河,可是老師不知道怎么度過小河,小朋友有辦法嗎?(啟發幼兒聯想到坐船過河)
2、教師出示紙船。(看老師這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艘紙船,讓我們一起度過小河)
3、幼兒將紙船放入水中玩耍,提醒幼兒注意觀察4、引導幼兒討論游戲結果(紙船碰到水就濕了,時間一長就掉水里了)
二、科學探索
1、幼兒玩水的過程中,教師將涂滿蠟的紙船也放入水中
2、請幼兒觀察老師的紙船,有沒有打濕呢?那你們的紙船和老師的紙船,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們是怎樣玩紙船的?你們的紙船怎么了?你發現了什么?
3、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
小結:蠟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蠟涂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三、幼兒動手制作不沉的紙船。
1、幼兒自己動手為紙船穿上雨衣
2、教師巡回指導
3、注意提醒幼兒,紙船的每個角落都要涂上蠟,特別是底部
4、幼兒帶著自己制作的紙船再次進行游戲(現在就讓我們坐著不沉的紙船到遠方游玩吧)
活動延伸:將幼兒制作的紙船和制作的材料投放入區角,以便幼兒自己動手探索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找出為什么有的紙船會打濕而有的則不會,就特意給幼兒提供了兩種紙船,一種是涂蠟的,另一種沒有涂蠟。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通過互相對比來發現問題:孩子玩了一會兒他們就發現有的小紙船被水浸濕壞掉了,有的小紙船沒有被水浸濕仍可以在水中玩。發現了問題,我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幼兒摸摸有顏色的小船和沒有顏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現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通過此科學實驗活動,作為教師應幼兒自發概念為“切入點”,讓幼兒從“做中學”以互動——-建構讓幼兒親身體驗科學探索過程。運用科學探究方法,獲取科學知識,發展創造意識,為幼兒提供“支架”,通過幼兒手動、心動、人動、他動、以支持、協助引導幼兒“向上”發展科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