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我自己來
(教師挑選2-3幅有難點的畫,如:拉鏈衫,扣紐扣等)
活動解析
中班幼兒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雖然我們在幼兒的生活中也常常會看到他們穿衣服容
易扭錯紐扣,褲子會穿反,鞋子左右不分等有意思的現象,但是幼兒獨立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十分強烈。
借助《我自己來》繪本中的寶寶與幼兒生活相近的情景,引導幼兒采用繪畫的方式,在分辨衣服、褲子和鞋子的正反中,激發自主穿衣服的愿望,提高學會生活自理的信心。
因此,自主穿衣既是本次活動的情景,也是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要求,聯系中班幼兒會穿衣但又穿不好的特點,將凸顯穿衣的能力貫穿始終。表現服裝的基本特征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整個活動其實就是在畫一個正面直立的人,是中班常常有的繪畫內容。那么這個活動和
之前開展的類似繪畫人的活動有什么不同?
(一)從情景與美術價值的角度來思考
它取材來源于幼兒生活,把幼兒日常穿衣的生活情景作為線索來貫穿始終,在穿衣、穿
褲、穿鞋中表現。平時我們觀察幼兒繪畫人物的時候,由于中班幼兒沒有持久的有序思維,常常畫完身體就忘記了手臂,還沒有畫完手臂就畫腿,通過生活中先穿衣再穿褲子最后穿鞋子的有序步驟與繪畫相對應,幫助幼兒一步步地穿,一點點地畫,這樣一來不僅茌生活能力,也在繪畫能力上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藝術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表達,用繪畫的語言來表達孩子自己對穿衣穿褲穿鞋的自主愿望,使這種藝術表達變得更有意義。
(二)巧用示范和范例
其一,我給幼兒欣賞的畫面來自“東方寶寶”的繪本,圖畫書上的男孩小寶是一個和幼兒相仿的同齡人,我給幼兒欣賞的作品,不是正確穿衣的畫面,而是將衣服穿反,將兩條腿伸進一只褲管等幼兒感同身受的畫面,這些想自己穿衣又穿不好的情景正契合班上幼兒的現狀,不但避免幼兒去模仿畫面人物,而且起到激發他們大膽表現自己會穿衣的愿望。今天孩子畫的也不是重復小寶的行為,而是表達他們自己克服障礙學會穿衣的自豪感。
其二,這個活動中我運用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示范方法,具體表現為以“個體演示,集體討論…‘幼兒提示教師操作…‘師生輪換合作完成”等形式來落實。演示是圍繞著服裝的大體部分展開,不涉及穿衣方法的細節,幼兒可以畫自己會穿的服裝,也可以畫自己現在還沒有學會但愿意嘗試穿的服裝。創作表現的空間很大,滿足每一位幼兒自我表現的愿望,使每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將繪畫回歸生活
本次活動從繪本出發,聯系幼兒生活經驗,最后仍舊回歸幼兒的生活。活動最后,一個女孩也說道:“我不會穿綁鞋帶的鞋子。”當時我說:“你不會也別灰心,下次可以試一試。”繪畫給了幼兒學習更多穿衣方法的信心,活動雖然結束,抓住這一契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斷提高自我服務能力的教育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