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欣賞:舞
活動目標:
1. 感受作品中畫家對鶴的頭頸、翅膀、腿各部分的刻畫所表現出的動態美。
2. 體驗作品中恰到好處的構圖及由此營造出的優美意境。
3. 大膽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表現對畫的感受。
活動準備:
1. 吳冠中的作品《舞》。
2. 輕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作品《舞》。
(1)出示教師大圖。
你在畫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覺怎么樣?
(2)感受水墨畫的特點。
①畫家畫這幅畫時,使用了什么顏色?這些黑色都一樣嗎?畫家主要畫了哪幾只鶴?畫家在哪些地方用了濃墨,感覺怎么樣?哪些地方用了淡墨,感覺怎么樣?
②教師小結:這樣的畫叫水墨畫,可以用濃墨和淡墨來表現作品的層次性以及柔美、強壯等力量的對比。
(3)感受作品的動態美。
①這幅畫中的鶴美嗎?你覺得它們美在哪里?它們的翅膀美在哪里?你覺得它們張開了翅膀想要干什么?它們的頭頸美在哪里?畫家是怎樣來表現的?它們的腿美在哪里?
②幼兒用動作分別學一學。
③教師小結:畫家筆下的鶴各具姿態,有的單腿站立,有的振翅欲飛,有的低頭覓水悠然自得,體現了動態的美感,同時體現了和諧的韻律美。
(4)感受作品布局的合理性。
①畫面中的鶴都一樣嗎?哪些地方不一樣?如果把它們都排成一排好不好?都一樣大好不好?用墨一樣深好不好?為什么?畫家這樣的處理你感覺怎么樣?看了這幅畫你想干什么?
②教師小結:畫家在布局上將主要形象放在了畫面的醒目位置,同時用墨的濃淡體現了畫的主次、大小等,體現了出遠近燈關系,并通過水墨的濃淡體現畫面的疏密,讓作品充滿了動感。
(3)欣賞《動物世界——尋找鶴》,在動態中尋找鶴的美。
2.跟隨音樂欣賞作品。
(1)播放音樂。
聽了這段音樂,看了這幅畫,你想干什么?
(2)幼兒聽音樂做動作,教師用語言營造意境。
湖水清澈,碧綠的湖面上有一群美麗的鶴在翩翩起舞,它們彎曲自己優美的頸項,與同伴嬉戲,它們撲扇自己有力的翅膀,抬起長長的優美的脖子,展翅欲向藍天飛去。
3. 介紹作品背景。
(1)幼兒為畫取名。
(2)教師介紹作品。
這幅畫的名字叫《舞》,是我國的一位大畫家吳冠中爺爺畫的,他用我國傳統的水墨畫結合了西洋畫的特點,很好地體現了中西結合的風格,簡潔中蘊涵古樸,意境優美,引人入勝。
4.欣賞吳冠中的其他作品。
吳冠中爺爺還畫了許多有特色的畫,我們一起來慢慢欣賞吧。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投入水墨畫材料,讓幼兒學一學,親子體驗一下畫水墨畫的感覺。
活動反思:
在美術欣賞的活動中,幼兒對西洋畫的欣賞較多,而對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欣賞比較少,不利于促進幼兒傳承中華民族藝術。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中國的水墨畫,了解我國的優秀畫家吳冠中爺爺極其代表作,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藝術鑒賞能力。
在活動中,我用一幅富有動感的水墨畫作品,將幼兒帶進了欣賞水墨畫的氛圍之中。活動中,讓幼兒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學一學來感受水墨畫的美。在提問中發現幼兒對這幅畫《舞》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我立即轉換視角,讓幼兒欣賞《動物世界——尋找鶴》,在幼兒在動態中觀察鶴的各種動態。同時提出相關問題:鶴生活在什么地方?幼兒從畫面上看到水,由此引出,鶴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有鶴出現的地方,也說明了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很好。然后,再次讓幼兒欣賞《舞》,這樣讓幼兒從靜態到動態,再到靜態的觀察,感受水墨畫所傳遞的意境美,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