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教學設計(精選3篇)
《我知道》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園的環境,消除幼兒的陌生感。
2、讓幼兒喜歡幼兒園。
活動準備
歌曲《你好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互動,認識小朋友及教師自我介紹
。1)師:小朋友起立,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唱歌跳舞吧。播放《你好歌》
(2)教師自我介紹:我是xx老師,我有長長的頭發,小朋友看我的頭發是卷的哦。我是xx老師,(依次介紹)
。3)認識小朋友:幼兒園里除了有愛你們的老師,還有和你們即將成為好伙伴的小朋友們,現在請家長帶著寶貝認識你旁邊的兩位小朋友,問一問他叫什么?今年幾歲了?教師下去和寶貝們互動,(寶寶還可以問一下你的新朋友,他喜歡吃什么食物?喜歡看什么動畫片?)
二:中間部分:
1.認識教室環境
。1)噓!現在請寶貝們安靜,老師要看誰坐的最端正,教師:以后我們都要在這個活動室里生活和學習,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活動室。
。2)寶貝們看,這個地方叫做紅花臺,待會兒請爸爸媽媽把小朋友的照片貼上去,在以后的生活和游戲中,寶貝們表現好的話,老師會在照片周圍貼上小紅花,做為獎勵。
。3)、這是我們的主題墻,寶貝們看,主題墻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在以后的學習中,老師會帶寶貝們根據主題墻上的小動物,創編一個好聽的故事。
。4)、這是一體機,學校里的一體機可厲害了呢,它不僅可以看動畫片還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
(5)、現在到了我們的每月主題墻,我們每個月要學習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每個月老師在主題墻上更換不同的圖片,所以到時候還要請家長積極配合老師收集圖片。
(6)、現在到了盥洗室,以后小朋友洗手、上廁所的地方就在這里了,
(7)、我們的門口還有口杯架、毛巾架,待會兒,會請爸爸媽媽把寶寶的照片貼上去做好標記,
這是午睡室,以后寶貝們睡覺的地方就在這里了。
這是我愛我家,這是用來貼全家福的地方,待會兒請爸爸媽媽把全家福橫著依次把照片貼在墻上。
2制作標識
這是我們班的活動室,以后我們學習的地方就在這里了,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寶貝們會有很多屬于自己的物品,那我們就要為自己的物品帖上屬于自己的標記,請爸爸媽媽把寶寶的照片貼到口杯柜上做好標記,在毛巾上秀上幼兒的名字或圖案,并教會幼兒學會認自己的標識。
3、玩找物品游戲,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規則。
教師: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口杯、毛巾,每個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記住自己的標識,去對應口杯柜、毛巾架,找到屬于自己生活用品,對找到物品的幼兒,教師給予夸獎。
教師示范:這是,它是我的標記,找找找。我的口杯在這里。
幼兒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師注意檢查、引導幼兒觀察物品是否和標記相同。
三:結束部分
教師:請找到物品的幼兒把自己的物品送回去,然后到老師旁邊有序的排好隊,上廁所、喝水。
教師:請上過廁所喝過水的家長帶著寶貝們到門口排好隊我們一起去參觀幼兒園吧!
活動小結
通過活動了解幼兒園的環境,消除幼兒的陌生感。也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
《我知道》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生活中的特殊的車的用途。
2、能夠學會用完整語句表述。
3、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ppt、白板課件、視頻等。
經驗準備: 幼兒在生活中對不同的汽車有一定的認知。
活動的重點:能夠知道特殊汽車的用途。
活動的難點:特殊車輛結構與選車用途之間的關系。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聽音樂開汽車入室
師:今天我們到汽車博物館參觀,來,讓我們開著小汽車出發啦
二.進行部分:
。ㄒ唬┱J識不同的汽車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了汽車博物館。
2、汽車博物館的汽車可真多,都有什么車呢?它長什么樣?
3、教師進行小結:
(二)認識三種特殊功能汽車的特征:
聽一聽,這是什么汽車發出的聲音?看一看是什么樣的呢?
它有什么本領?
(三)出示課件,認知人物與車輛的關系。
緊急的任務來的時候這些特殊的車能幫助我們解決困難,看看他們是誰,在做什么?(看動畫視頻)
(四)認知特殊的電話號碼:
119、120、110
(五)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
師:我們在玩一個連連看的游戲,誰知道,遇到壞人打什么電話找誰呢,請小朋友連一連。(教師總結)
結束部分:
汽車博物館的汽車,本領真大,我們要把他們的本領告訴其他的小友。
《我知道》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天氣冷暖情況,自己增減衣物。
2、了解讓身體變暖和的方法,照顧自己。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熱豆漿一杯。
2、手偶一個。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手偶表演引出活動。
1、幼兒觀看老師進行的手偶表演:天涼了,一個小朋友對自己說:到戶外活動一會就會暖和的。于是這個小朋友在戶外跳繩,踢毽子,不一會感到有點熱了,將外套脫下,拿出手帕擦擦汗。休息一會說:趕快穿上衣服吧,當心受涼。最后他開開心心的去好朋友家做客。
2、教師:剛才這個小朋友為什么要到戶外活動?感到熱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感到涼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
二、天氣變了,提醒幼兒要隨時增減衣服。
1、教師:我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深秋的天氣和夏天比感覺有什么不同?
2、教師:我們感到冷,該怎么辦?(讓幼兒知道,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可以戴手套,圍圍巾等)
3、教師:天氣涼了我們還可以做什么讓自己變暖和呢
三、請幼兒到戶外活動后進教室談談感受。
1、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教師提出戶外活動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2、教師:去戶外戶外活動有什么感覺?
3、教師:如果感覺熱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四:請幼兒喝熱豆漿,感受天氣冷了喝豆漿也會變暖和。
教師:喝了熱豆漿有什么感覺?
五:結合幼兒用書,總結熱和冷時該怎么辦。
1、教師:看第10頁的圖,操場上的小朋友在干嗎?活動后身體有什么感覺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教師:感覺熱了小朋友該怎么做的?
3、教師:看第11頁的圖,小朋友感覺怎么樣了?可以怎樣做就變暖和了。
師生共同總結:感覺冷和熱時應該做防御和調節措施。
活動反思:
先進理念為指導。做中學所體現的價值追求在于培養兒童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它蘊含著人文精神。在這次的科學活動中我按提出問題—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為基本活動流程,從效果來看或多或少的改變了自己以往科學活動幼兒盲目動手、過多限制幼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