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案:5以內的相鄰數(附說課稿)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說過程:
1、 開始部分:通過拍手游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系。
2、 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講述和表演,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并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并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2) 幼兒自主探索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復習5以內數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為后面理解5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打下基礎。
(4) 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并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3、結束部分:游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本活動中采用、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游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采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說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活動反思:
1、 對本次活動的反思:
a、活動《5以內的相鄰數》屬于新授課,在選材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的對“鄰居”關系非常感興趣和幼兒對相鄰數有初步了解但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的現狀,結合中班幼兒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萌芽的年齡特點,通過以故事講述和故事表演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的形式運用較好,讓幼兒在輕松地在故事中將問題解決。
b、在活動的過程中,我首先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復習“鄰居關系”、數的排列、數與數的關系,為幼兒后面理解“相鄰數”的概念,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關系打下基礎,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學習2的相鄰數是個重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鄰數,及相鄰數的關系,從而為探索3、4、5的相鄰數作鋪墊。在整個過程中,讓幼兒處于主動探索狀態,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但是突破難點的過程中,雖然幼兒能在之前的游戲操作中完成相關的相鄰數的練習,但對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關系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對幼兒來說難度較大,要讓幼兒在新授過程中充分理解相鄰數的關系,還需要老師的引導。
2、通過本次觀摩活動在數學教學方面的收獲:
(1)通過這次的觀摩活動,首先讓我學習到更豐富的數學教學方法,故事講述和表演為幼兒設置游戲化的情景,通過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盡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對幼兒數學學習和數學思維訓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jojo老師精心布置的場景,準備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和頭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