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比高矮》教案設計(精選4篇)
中班數學:《比高矮》教案設計 篇1
活動目的: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培養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方體積木、圓柱體積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個,套管、盤子各一個。(盤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釘)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著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為什么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與同伴比高矮
幼兒兩兩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師比),講出誰高、誰矮或兩個人一樣高。自由交換伙伴再比,可多次進行。(教師: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積木
教師出示紅色、綠色長方體大積木各一塊,變換擺放方法,讓幼兒觀察比較:兩塊積木平放――一樣高;紅積木豎起來,綠積木平放――紅高綠矮;紅積木平放,綠積木豎起來――紅矮綠高。教師拿掉紅積木,問:綠積木是高還是矮?(幼兒無法比)由此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分組操作:
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1.讓幼兒用同樣方法將相同數量的小長方體積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師問:你們誰搭得高,誰搭得矮?幼兒:一樣高)
2.讓幼兒將相同數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釘盤上,相互比高矮。(教師:看看誰插得高,誰插得矮?幼兒:一樣高)
3.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只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只高,哪只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
4.請幼兒把6塊紅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再把5塊綠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師:哪個高,哪個矮?幼兒: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高。教師:用什么方法能讓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矮呢?幼兒:拿走兩塊紅圓柱體積木,或加上兩塊綠圓柱體積木就行了)
演示游戲:
教師出示小雞、小鴨的圖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戲。(教師用小雞的口吻說我小雞高,你小鴨矮。教師然后又用小鴨的口吻說:不,我小鴨高,你小雞矮)
教師請幼兒判斷一下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幼兒可能回答一樣高,因為它們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從頭部看是一樣高的)
教師揭去遮蓋的布,幼兒看到小雞站在小椅子上,小鴨站在地上。再請他們想一想,小雞、小鴨哪個高,哪個矮?教師可邊說邊把小雞從椅子上取下來與小鴨比,使幼兒懂得比高矮必須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動:
教師讓幼兒到操場上去找任何一種物體與自己比高矮。如,讓幼兒比過后說,我和大樹比,樹高我矮;我和欄桿比,我高欄桿矮。教師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較。
教師請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分別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比高矮,該怎樣比?把比的方法告訴大家。
活動評析:
1.設計中將高與矮比較中的相應性、相對性、可變性巧妙地滲透在集體活動和分組操作中。在演示游戲和延伸活動中,還進一步揭示了不同的物體比高矮時,必須在同一平面上。這樣,有利于幼兒仔細觀察、多做比較。
2.設計中的各環節注意動靜交替,既有拍氣球時的向上跳躍等活動性比高矮設計,又有桌面組合、擺弄操作材料等安靜性比高矮設計。幼兒不僅人人有親身投入比較活動中去的機會,同時還有思考、判斷、應用和再創造的機會。
中班數學:《比高矮》教案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按照高矮特征給三個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2、學習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方法;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感受數學的趣味性;
活動反思:
在本節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學習按照三個物體的高矮特征進行排序,我們班的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能正確進行比較兩物體的高矮,并能用語言表達。本節活動的難點是三個物體按高矮特征進行正逆排序。讓在活動時我先請幼兒自己給三個物體排序,孩子們大部分能夠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序,但是在請他們用語言描述是按什么順序排列時,部分孩子不能正確的表述。
另外,在幼兒操作材料的準備上也存在不足之處,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誤導,個別孩子將其與大小混亂。
通過對活動的反思,我覺得應在流程及操作材料上進行改善,可將重點放在一個方面:從高到矮的排序。只講一個重點,另一種排序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學習。
中班數學:《比高矮》教案設計 篇3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園圍繞“數學”領域組織青年教師開展了“一課多研”、“好課多磨”等活動,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從而使她們對教學活動的設計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策略和組織形式有了長足的更新和優化!
她們在一次次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一次次組織實施的經驗總結中,形成了組織數學活動特有的可持續發展的較穩定的策略。以中班數學活動“比高矮”為例,思考數學教學中的細節問題——提出切實的要求、適宜的操作來實現各環節目標的落實,將目標達成情況作比較!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高矮,并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2.掌握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發展觀察力與比較判斷力!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有序操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幼兒每人兩套操作材料。(高矮不同的三個動物卡片、高矮不同的小?ㄆ謨纱瓮斗牛
2.教學ppt!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1.情境導入,引出話題。
。ㄐ蕾pppt相關內容)師:這是誰啊? 猜猜小熊發生了什么事情?
你們能幫忙將氣球取下來嗎?(請高矮不同的兩名小朋友)
小結:原來他們兩人一個高,一個矮!
二、觀察ppt圖片,了解比較高矮應站在同一高度!
師:小熊謝謝小朋友幫他拿到了氣球,現在小熊準備回家了,他看見了兩個娃娃在比高矮。你們看得出來他們誰高誰矮嗎? (露出兩個娃娃的頭部)猜對了嗎?(再露出圖片的下半部分)。他們一個站在地上,一個站在椅子上能比得出高矮嗎?應該怎樣比?
小結:原來比高矮應該站在同一水平線高度!
三、比較三個動物卡片的高矮,并將其按高矮排序!
師:小熊也想跟他的朋友比高矮,他找來了猴子和老虎。請小朋友一起幫幫忙,將他們三只小動物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一排。(同時出示從矮到高的標記圖)一定要讓小動物站在同一高度哦!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排列的,誰個子最高,誰個子最矮,誰排中間。
四、幼兒比較四張動物卡片的高矮,再次操作!
師:小牛們聽說小動物在比高矮,也被吸引過來了。(ppt出示四頭高矮不同的小牛)請每個小朋友選擇一頭小牛,再跟原來的小熊、猴子、老虎比一比,看看小牛應該排哪個位置合適?(幼兒再次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操作紙。
五、音樂游戲“找朋友”比較高、矮、一樣高,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想不想學小熊來玩一玩比高矮的游戲呢?那我們一邊唱找朋友,一邊和同伴比一比,并說一說:我和一樣高,我比高,我比矮。
中班數學:《比高矮》教案設計 篇4
幼兒對高和矮基本上都能準確地分辨出來,我課前很擔心的是本次活動的操作環節,因為操作材料是不干膠粘紙動物,要從上面完整地撕下來,對小班寶寶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結果卻非常意外,全部寶貝都完成得很出色。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
1.直接提出難點所在。教師一開始出示動物粘紙,幼兒十分興奮和喜歡,我擔心他們會因為難撕而降低興趣,甚至產生反感,所以直接提出撕的難度,讓大家都有個心理準備,有準備了,才是操作的第一步。
2.清晰的技巧傳授。提出難點之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探討撕下動物的方法和技巧。能干的幼兒能發現其中的技巧:如從邊緣的小棱角處入手撕比較恰當;一處撕不好了就換一處重新撕;撕的時候要慢,細心,等等。老師對大家的意見取精概括,加以總結,起到相互傳授的效果。
3.給力的鼓勵。班級中難免有膽小的寶寶,不敢撕,不自信,怕撕壞,這時他非常需要的是老師給力的鼓勵,“* * * ,老師相信你可以的!”“沒關系,你先自己撕,如果有困難,老師會幫助你的。”“呀,* * * ,你撕得真好,繼續加油!”……
4.困難及時補救。有個別寶寶不小心把動物撕壞了,馬上不開心了,教師要及時啟發寶貝想法子補救:因為是粘紙,所以即使破了,還能黏在一塊,基本上看不出撕破,給幼兒繼續挑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