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體育:玩泡泡
活動背景:
前些天,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由于我們班的皮球漏氣了,沒有辦法把它拍起來,小朋友就想到用別的辦法玩它——有的把球往上拋再去接住它;有的把球夾在兩腿中間往前走;有的把球頂在頭上走路。。。。。。我發現小朋友這么會動腦筋,于是就決定利用塑料袋這一廢舊材料來開展有關這種類型的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積極探索塑料袋的多種玩法。
2、練習追逐跑和躲閃,提高幼兒對信號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
3、嘗試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身體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塑料袋(課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根橡皮筋(套在手腕上)和一個夾子。
2、鈴鼓一面。
3、幼兒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較為熟悉,能隨節奏在圓圈上作相應的“走”、“快快地走”及“跑”的動作。
4、教師口袋里多備些塑料袋、橡皮筋和夾子,以備個別幼兒損壞之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吹泡泡”進入活動場地。
師:小朋友,來,我們跟著音樂來“吹泡泡”吧!(師帶領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室,圍成一個大圓圈)
評析:教師精神飽滿地帶領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吹泡泡的情節,一下子便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
2、熱身游戲《吹泡泡》。
*1)集體玩吹泡泡的游戲。
師:來,我們一起來圍成一個大泡泡。(游戲一次)
*2)聽指令分組玩吹泡泡的游戲。
師:我們再來吹小泡泡,好嗎?好,x個小朋友圍成一個小泡泡,找空的地方玩吹泡泡的游戲。(根據幼兒總人數來定,游戲2次左右,第二次變換人數。玩好后,集中,圍成一個大圓圈)
評析:作為本次活動的熱身游戲,它通過集體與分散兩種形式很好地將整個活動串聯了起來,并且打破了跳諸如跳熱身操之類的傳統熱身活動。
(二)基本部分
1、變“泡泡”。
*1)引出“泡泡”,激發興趣。
師:剛才我們用身體圍成了許多泡泡,看,老師這兒有個塑料袋,我來把它變成一個小泡泡。
*2)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
師:咦,我的泡泡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描述自己的發現)
*3)教師邊講解邊再次示范“變泡泡”的要領。
師:哦,原來我往袋子里面使勁吹氣,然后趕緊用手捂住,用力擰一擰,用橡皮筋扎緊,這樣泡泡就變出來了。
評析:“變泡泡”對幼兒來說,是一個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并不容易的過程,教師生動夸張的體態語言讓幼兒一下子便了解了“變泡泡”的要領。
*4)啟發幼兒想出更多“變泡泡”的方法。
師:除了往袋子里面吹氣,你還有什么好辦法能把袋子變成泡泡呢?(用氣筒往袋子里面吹氣、拿著袋子轉一圈,把空氣裝進去等)
*5)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變出“泡泡”。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口袋里的袋子拿出來,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也來變出圓圓的泡泡吧!
評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盡情的闡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并且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變出泡泡,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2、玩“泡泡”。
*1)探索讓泡泡“飛起來”的方法。
?幼兒在原地嘗試讓泡泡“飛起來”。
師:怎樣讓我們的泡泡飛起來呢?你有什么好辦法。
?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法。
師:你的泡泡飛起來了嗎?你是怎么玩的,請你邊玩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