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螞蟻》教學設計(精選2篇)
《逗螞蟻》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理解兒歌內容。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作品中間段的內容,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兒歌的中間部分。
3、激發幼兒參與情境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依據詩歌內容,編排一個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畫有螞蟻的小圖片若干,并用繩子系上。
(2)用黃色縐紙剪成碎片作黃米飯,用綠色縐紙剪出長條作青菜。
(3)一雙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兒操作材料“逗螞蟻”。
活動過程
1、借助幼兒操作材料,先讓幼兒猜猜“老師要請誰到班上來做客”。再請三四個幼兒扮作小螞蟻,老師做招呼的人。
2、請幼兒根據兒歌內容,進行表演。
3、請幼兒說一說看到的是什么。
(1)師:你們看見誰來了?我是怎么招呼它們的?
(2)師:小螞蟻來了以后,對我說了些什么?
(3)師:我給它們準備的食物太多了,小螞蟻吃不完怎么辦?
4、讓幼兒再次觀看情境表演,然后學說其中的對話部分。
5、引導幼兒擴展想象,仿編對話部分的內容。
(1)師:如果你請小螞蟻吃飯請它吃什么飯?
(2)師:什么菜?
(3)師:用什么筷?
(4)師:用什么碗?
6、請每位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預先放好的螞蟻圖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兒歌,念到最后兩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喲哼喲搬得歡”時,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運其他食物的動作,要求幼兒的動作夸張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們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結束表演。
《逗螞蟻》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 完整地表述兒歌中的有趣、有節奏的對話,并能換詞進行仿編。
2 運用聽說游戲的方法,通過動作的提示理解、感知兒歌的內容。
重點、難點:完整地表述兒歌中的有趣、有節奏的對話,并能換詞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頭飾及雪碧瓶子、筷子、碗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引導幼兒進入生活的情景。
教師運用問答的方式引導幼兒提取自己的生活經驗進入到兒歌中去。
幼兒表演吃飯
二 教師幫助幼兒遷移生活經驗學習兒歌。
教師講故事《蟻媽媽與孩子》引出兒歌的情節―小螞蟻不愛吃飯,一到吃飯的時間就到處亂跑。。。
教師和幼兒共同創作邊表演邊朗誦兒歌。
三 教師用自己創編的兒歌引發幼兒的思考,進行仿編。
幼兒繼續表演,變換不同的詞進行表演。
四 幼兒變換動詞、主語、仿編兒歌。
五 幼兒仿編兒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