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與噪音(通用4篇)
樂音與噪音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2、通過看、聽、說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活動準備:
相關圖片與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1、聽樂音說感受
提問: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師小結:這些聲音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們就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樂音。
2、聽噪音,想想說說
提問: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這些聲音非常吵鬧,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也給它一個名字,叫噪音。
二、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1、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并交流。
2、了解樂音的好處
圖一:病人
圖二:小寶寶
圖三:動物
圖四:植物
2、了解噪音的害處
提供與樂音作用相反的圖片資料。幼兒發現交流。師小結。
三、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師:你還在哪里聽到過樂音?什么地方聽到噪音?(幼兒交流后個別講述)
四、教育幼兒平時不發出噪音
1、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師:幫助難受的人(引導幼兒說出平時要輕輕說話、走路、搬桌椅、做游戲等)轉過臉譜,變成笑的。
五、延伸、
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里有噪音,并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樂音與噪音 篇2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樂音和噪聲.
(1)幼兒隨著優美的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里傳出刺耳的電鉆聲。
(2)幼兒自由議論之后,請他們說說剛才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感覺怎樣?
(3)放錄音,請幼兒聽聽小鳥的叫聲,說說聽這種聲音的感覺。
教師小結:我們把悅耳動聽的音樂叫做樂音,把那種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做噪聲。
二、區別樂音和噪聲。
(1)請幼兒聽小溪流淌的聲音和嘈雜的市場叫賣聲的錄音,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
(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聲。聽到樂音時用優美的舞姿來表示,聽到噪聲時用夸張的表情來表示。
(3)請每一位幼兒自選一種樂器,嘗試發出樂音。教師巡回指導,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發出樂音的。
(4)教師用一種樂器演奏出兩種聲音,請幼兒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為什么同樣的樂器,演奏同樣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教師小結:美妙的樂音放大音量后會變成噪聲。所以平時我們要控制音量,不要把樂音變成噪聲。
三、了解噪聲的危害。
你們還聽到過哪些噪聲?你們喜歡噪聲嗎?為什么?
四、創造安靜的環境。
(1)噪聲的危害那么大,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減少噪聲呢?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
(2)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靜”標志。如在圓形卡片中間畫上嘴和手指;在長方形紙上畫上睡覺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標牌,在圓形卡片上貼上“靜”字等。
延伸活動
幼兒把自己設計、制作的各種“安靜”標志貼到(或插到)適當的地方,如午睡室、醫務室、圖書室等處。
觀察記錄:
活動課“樂音與噪音”中,我問:“噪音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傷害?”子浩大聲的回答:“人聽了,睡覺的時候睡不著,還有耳朵會聾的……”。子儒不等子浩說完就搶著說:“還有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能大聲說話,這樣別人就聽不清楚。”我接著問:“我們應該怎樣做,來減少噪音呢?”我特地請子儒回答,她很高興的回答:“我們講話的時候要輕輕,別人在講話時不能插嘴。”我笑著說:“那剛才子浩在講話的時候你在做什么?”她紅著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
可見,他的行為還不是完全受意識的控制。因此我認為單單只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加強環保行為的培養。我們老師必須要重視其他環節,關注其他環節中出現的事,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學到的環保行為得到實踐,讓幼兒們在實踐中取得有益的經驗。從而體現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的真正含義。
活動目標:1、萌發創造寧靜環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環境意識。2、感受噪聲和樂音并會區別,知道噪聲的危害。3、會用各種形式表達對樂音和噪聲的感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知道什么是樂音、什么是噪聲
物質準備:錄音機、錄有噪聲和樂音的音帶、筆,制作“安靜”標志的“靜”字剪刀、圓形卡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等工具和材料.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噪聲,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噪聲也無處不在,教育幼兒區分樂音和噪聲迫在眉睫。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們必須使這樣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識化為具體形象的游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啟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同時還讓幼兒從自己發現中來理解噪聲的危害,并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境意識深入幼兒的心田。
樂音與噪音 篇3
3.2 樂音與噪音 教案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中體會樂音的特性:響度、音調和音色。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從實例中認識噪聲和了解防治噪聲的途徑。
3、能使學生進行簡單的專項社區調查,使學生具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振興中華使命的責任感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決定樂音特性的三個因素。
難點:了解決定樂音特性的三個因素。
教學準備
實驗器材:鋼尺、橡皮筋、發聲齒輪、硬塑料片、自制“水瓶琴”、音*、啤酒瓶等。
部分學生備用的樂器:口琴、小提琴兩把、手風琴、長笛、鼓、鑼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復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出示一些裝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敲擊它們讓其發聲。用錄音機放一段樂音與噪聲。
舉手回答
引起興趣,知道樂音及噪聲。知道聲音有不同的性質特點。
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聲音的不同特性產生研究的興趣。
進行新課
一、響度
讓學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擊鼓,也可用其它樂器發聲。
讓其觀察同一個物體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時,發生體的振動情況驗證自己的猜想。
鼓勵學生交流探究實驗結果。
演示實驗: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響同一音*,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情況下音*發聲的響度和泡沫塑料球被彈開的距離。歸納探究結果。判斷探究結果是否證實了先前的猜想。
師生共同歸納出影響響度的因素。
二、音調
讓學生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設計實驗,使物體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仔細觀察物體發聲時的振動情況有什么不同,驗證自己的猜想。
鼓勵學生交流探究實驗方案以及結果,引導全班學生對結果進行評估。
演示實驗:教材p39圖3-20,引導學生仔細辨別聲音的高低,找出影響因素。
三、音色
組織學生做游戲。請幾位同學分別用不同的樂器都演奏c調的“1”和“3”,其他同學閉上眼睛,只用耳朵聽,看能否辨別出是什么樂器發出的聲音。
提出問題:你是怎樣辨別不同的發生體的。
教師歸納。
鼓勵學生列舉自己熟知的*音色辨別不同發生體的事例。
四、噪聲的防治
1、 以中音播放一段音樂,然后突然以很大的聲音播放。
先播放一曲樂音,再播放一段噪聲。
2、 讓學生閱讀課本p41,找出生活中噪聲的來源。教師進行歸納。
讓學生了解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3、 噪聲的防治
讓學生閱讀p42。找出日常生活中減小噪聲的事例及方法。教師要進行總結。
回憶所聽到的聲音,可猜想聲音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明確實驗目的,幾個人一組進行探究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舉手回答,其他學生討論、驗證、評估。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
猜想:聲音的高低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幾個人一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實驗現象,作出判斷。
觀察實驗過程,總結結論,積極舉手回答。
積極參與做游戲,判斷每次發聲的樂器是什么樂器,集體回答。
舉手回答。
體驗中去比較、思考、討論,了解什么是噪聲。
閱讀p41回答。
閱讀p42一名學生閱讀。
閱讀p42。找出減少噪聲影響的方法。并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
培養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評估能力。
培養學生從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能力。
嘗試設計科學探究的方法,選擇所需的器材。
教師強調做實驗時一定要讓同一物體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
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培養學生發現身邊的物理現象。
培養學生自學閱讀能力。
使學生初步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五、測試與小結
1、 課堂小測驗。
2、 測試反饋,師生共同評講矯正。
3、 請學生小結本節所學內容。
5分鐘測試。
討論歸納本節內容。
通過練習,檢測學習效果。
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清晰、概念的印象。
六、布置作業 教材p43中的2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樂音與噪聲
一、樂音的三個特征
含義
決定因素
相關問題
響度
聲音的大小
發聲體振動的幅度
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
音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hz)
音色
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發聲體本身的材料和結構
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
二、噪聲的防治
1、 在聲源處減弱。
2、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樂音與噪音 篇4
物理教學案的設計
第二節 樂音與噪音
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師生備注
1、通過自學力所能及地掌握一些基礎知識。 (重點)
2、根據自己學習的程度提出一些你想知道的問題? (難點)
3、學會在討論、交流、評價中學習。 (重點)
4、學會利用實驗來幫助自己探索物理知識的奧秘。 (難點)
5、學會把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結構體系。(重點)
學習工具:
兩根鋸片,兩個相同的燒杯裝上不同質量的水。
我會自學:
1、 叫做樂音; 叫做噪音。
2、樂音的特性是指 、 、 。
3、響度是指人耳能感受到的聲音的 ,常用
( )來表示。響度一般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
越大,響度 ;另外,響度還與距聲源
的 有關。
4、物理學中,把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用 來表示,
其單位為 聲音的 稱為音調。音調的高低與
發聲體振動的 有關, 越高,音調
越高。
5、音色就是指聲音的 與 ,
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其 是不同的。
6、防止噪音的三個途徑分別是:在 處減弱;
在 處減弱;在 處減弱。
我會提問:
1、響度由什么來決定?
2、音調由什么來決定?
3、音色由什么來決定?
4、噪音對生物有什么危害?
5、噪音能消除嗎?
6、回聲與頻率、速度、響度有什么關系?
我能參與:
實驗探究(一)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在桌面上用鋸片彈擊:第一次把鋸片搬低些
第二次把鋸片搬高些
結論:
實驗探究(二)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⑴用鋸片在另一鋸片的一定鋸齒上刮動:
第一次慢刮
第二次快刮
注:要仔細聽聲音 師生備注
結論:
⑵用相同的燒杯,取不同量的水,用筆敲擊燒杯
第一次輕敲
第二次稍敲重點
注:仔細聽聲音
結論:
我能解決:
典型例題
1、 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這時男低音比女高音的
大, 低。
方法:
2、 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學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這樣做的目的
是:( )
a、使二胡發出不同的音調 b、為了獲得更好的音色
c、為了獲得更大的響度 d、阻止琴弦振動發聲
方法:
3、 有經驗的養蜂員。可以根據蜜蜂飛行的嗡嗡聲音,判斷是飛出去
采蜜,還是采了蜜回來。如果不帶花蜜的蜜蜂飛行時翅膀每秒振動
440次,帶花蜜的蜜蜂飛行時,翅膀的振動頻率為300hz,則不帶花
蜜的蜜蜂發出的嗡嗡聲音的 。
方法:
我會解決:
課堂測試(時間2分鐘,2分一空,滿分18分)
1、 人們常用“高聲喧嘩”“低聲細語”這樣的詞語來描述人的聲音,
這里的“高”“低”是指聲音的 。
2、 有經驗的鐵路工作人員,在檢查火車的車輪和支撐彈簧是否正常
時,常用錘子敲敲就能找出故障,這主要上依據聲音的
判斷。
3、 醫生用聽診器診病,是因為聽診器能減少聲音在傳播路徑上的
,使傳入醫生耳朵里有聲音的 更大。
4、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分別屬于哪種方式:
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高速路兩旁安裝隔音墻:
影劇院的墻面用隔音材料制成:
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
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我會總結:
我要鞏固: 師生備注
1、1964年,美國空軍一架f-14噴氣式飛機在俄克拉荷馬城上空做
超音速飛行實驗,在飛機的轟鳴聲中,一個農場的1萬只雞有6千
只死亡。請運用你所學的知識加以解釋。
2、請你談談你所看到的日常生活中與聲現象有關的不文明的例子,
并說出其危害之處,請舉出2-3例
3、動手做一做,動腦填一填
在七個完全相同的的玻璃杯或碗中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然后用筷子
輕輕敲擊它們的邊緣,聽后你會發現,它們發出聲音的
不同,這是因為它們發聲時振動的 不同。盛水越少的杯
子或碗,發出聲音的 越高。
4、 小明同學為了研究一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為:泡沫塑料板、
玻璃、木板、硬紙板),設計并做了一個實驗。他把這些材料做成
盒子,先把鬧鐘放入一只燒杯中,然后從聽到最響的位置開始,慢
慢遠離聲源,測得聽不到指針走動的聲音時的距離,比較各種情況
下這段距離的大小,就可以比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進行實驗收
集到的數據為:
材料 聽不到鬧鐘指針走動聲音的實際距離(m)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紙板 0.5
按隔音效果好壞依次排列: 、 、 、
。由上面的實驗可以總結出: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
點之一是 。
5、讀一讀,拓展視野:
噪聲百害而無一利?
噪聲妨礙交談,影響工作學習,干擾休息,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噪聲是一種社會公害,已被列為世界三大公害。我國已把它定為環
境污染的四害之一。噪聲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現代科學實驗已
經證明,人類如果完全脫離噪聲,生活在死一般的寂靜環境里,對
身心的健康也相當不利。這說明適當的噪聲對人類是有利的。如何
控制并利用噪聲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目前,各國科學家都在努力研究開發利用噪聲的新技術。下面介紹幾
例噪聲利用的新技術。
① 聲發電:英國科技人員設計出一種鼓膜式聲波接收器,它能把收
到的噪聲能量傳到電能轉換器中,聲能立即變成電能。
② 聲制冷: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利用噪聲制冷的冰箱。這種冰箱 師生備注
不用化學制冷劑和壓縮機,不僅不耗電,而且不污染大氣。
③ 噪聲除塵:美國科學家發現,高能量噪聲可以使塵粒一團團下沉。
根據這個道理制成了新型的除塵設備——噪聲除塵器。
④ 噪聲診斷:前蘇聯科學家發現,人體受到電磁輻射后,人體由于
熱運動會發出人耳聽不到的噪聲,這種噪聲可通過電子儀器進行測量,
并且人體部位溫度越高,噪聲越強。根據這一原理,他們成功研制成
電子學診斷儀,利用人體噪聲確定病灶位置。
⑤ 噪聲干燥:美國科技人員曾用噪聲干燥食品。結果發現其吸水能
力為傳統干燥技術的4-10倍,并且不損失食品的營養成份,深受人
們歡迎。
⑥ 聲除草:科技人員發現,不同植物對不同頻段的噪聲,有不同的
敏感度,噪聲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滯后發芽。由此科技人員制成
了噪聲除塵器,使雜草種子提前發芽,可以在農作物生長前施藥
除草,促進農作物增產。
⑦ 以噪制噪:科學家們根據頻率相同,相位相反的兩列波相互疊加,
可以相互抵消的原理,利用電子計算機設計出新穎的反噪聲器。反噪
聲器利用麥克風探測噪聲源,將噪聲送入電腦,產生與之相反的聲波,
在電腦控制下,與傳來的噪聲疊加,從而抵消噪聲。
我還想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