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相等嗎(精選5篇)
它們相等嗎 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知道它們的意義。
準備:
1.貼絨圖片6幅:1)4個圓,平均排成兩行,上下對齊。2)4個圓,一行1個,另1行3個。3)3個圓,排成“品”字形,注意:以上3幅圖中的圓一樣大。4)金魚3條。5)金魚2條,排成一行。6)金魚2條,排成一列。注意:以上3幅圖中的金魚一樣大。
2.數卡1—6,=、≠號每個幼兒2套。
活動與指導:
1.出示圖片1和2,讓幼兒說出圖上各有幾個圓?(4個)它們一樣多嗎?(一樣多)告訴幼兒,我們把一樣多叫相等。讓幼兒跟著說:它們相等。怎樣表示相等呢?把等號放在兩幅圖之間。教幼兒認識等號: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之間的距離一樣寬。
2.把圖2和等號拿掉,換上圖3。讓幼兒說出兩張圖上的圓數,它們相等嗎? (不相等)我們用不等號表示兩邊不一樣,教師邊說邊放上不等號,教幼兒認識不等號:等號上畫一條斜杠。
3.用同樣的方法演示講解圖4、5、6。
4.發給幼兒數卡和符號。教師報數字,幼兒舉符號。
5.教師報一數字和符號(并出示)讓幼兒舉出另一數卡。
它們相等嗎 篇2
活動目標:1.學習用“=”與“≠”表示兩個集體之間的數量關系。2.能積極的思考問題,能用恰當的語句表述操作活動的結果。活動準備;1.實物卡6張,相應數字卡。等于號與不等號各3張2.撲克牌8張2點到9點人手一套活動過程:一、認識等量,理解兩個集合間等量關系及表示方法。1.出示等量實物卡,如6個蘋果和6朵花,讓幼兒說出蘋果與花的數量,用數字幾來表示(出示數字卡6)。說說蘋果和花朵是一樣的多還是不一樣的多。2.提問:在兩張卡片中放一個什么樣的標記,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一樣多呢?(建議用一樣長的兩條短線來表示,并出示等于號“=”讓幼兒指認。說一說“=”像什么呢?要求幼兒一起說“一樣多的叫相等”二、認識不等量,理解兩個集合間不等量關系及表示方法。1.出示不相等數量的實物卡,4個正方形3個梯形,提問:現在兩張卡片的數量是多少?用數字幾來表示(出示數字卡)是不是一樣多?在這兩張卡片中間放什么符號呢?出示不等號“≠”并讓幼兒指認。說說“=”“≠”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強調不一樣多的要用不等號。2.出示幾對相等或不相等的實物卡,讓幼兒上黑板找出“=”或“≠”放在實物卡中間。并說出為什么要放“=”或“≠”的理由。3.出示幾張實物卡與幾個等于號放上幾張空白紙,請幼兒上臺操作畫出空白紙上的物體。要畫幾個才是相等的?(不會畫一樣的圖可以用圓圈,或者你會畫的圖代替)4.出示幾張實物卡與幾個不等號放上幾張空白紙,請幼兒操作畫出與前面不相等的物體三、活動結束;與幼兒互動游戲。每人有撲克一套8張數字2點到9點。教師也一樣撲克8張。游戲開始教師一個手拿數字撲克,一個手拿符號“=”或“≠”當出示一個數字撲克牌與“=”號的時候,幼兒也要出示同樣的數字卡撲克牌。出現一個數字與“≠”號的時候,幼兒手里的數字撲克牌就要與老師的一樣。重復游戲多次讓幼兒徹底理解,等于號“=”與不等號“≠”
它們相等嗎 篇3
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抽象的課程,特別是對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更是不容易理解、掌握的。對于數學《它們相等嗎》從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就是左邊于右邊(不)相等,其實涉及到涵義、內容還是比較多的。《綱要》中也突出了數學與其他各領域及生活的聯系,指出應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數學不再是抽象的邏輯知識體系,而是貫穿于幼兒生活和游戲之中有待于抽象的事物。為了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我就根據我班幼兒的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了本活動。
本活動我是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首先以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引出活動,出示數量不同、顏色不同的花讓幼兒看看、讀讀、比比,讓幼兒認識了等號和不等號,感知了等號和不等號的意思。接著我出示了兩張圖片,每張圖片上有兩條同色排列不一的魚,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孩子們發現了魚兒的排列不同數量相等,在這種自我探索氛圍中,幼兒進一步感知了等號和不等號所表示的意義,不受物體排列不同的干擾。
為了能讓每位幼兒有參與的積極性,采用了孩子們喜歡的“智力大比拼”游戲,提供形象美觀的圖片和幼兒操作的等號、不等號,還把等號與不等號用黃綠兩色來區分,這樣便于老師在活動中能看清每個幼兒所舉的符合,從而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在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拿起符號卡,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讀讀等號、不等號,為將要開展的游戲“舉符號”打下基礎。在游戲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出示數量少,物體排列一樣的圖片,慢慢過渡到數量多,物體不一,排列不一的圖片。還以幼兒為主體,當孩子們出現了兩種符號意見不一時,我沒有給以肯定與否定,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數數,比較,讓不同意的幼兒說說理由等多種手段的指導,最后達成一致,通過這種游戲形式很好的達成了目標。
最后操作練習我是根據個體差異來投放材料,以自主選擇,自主探索為目的,每組上放有足夠的操作材料,有:放符號和放實物卡。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來做練習,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玩兩種。在操作前我沒有介紹做法,而是引導幼兒觀察后說出玩法。通過這種形式提升了幼兒會看圖意的經驗,從而也激發了幼兒參與的主動性。
本活動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整個活動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還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并能充分給予幼兒自主探索的空間;我能注重個體差異,當能力弱的幼兒沒信心發言時,我給予他們機會上來操作、表述,使他們從中感知、體驗、積累有關的知識;雖然沒有利用課件,但我精心設計教具,使它變得美觀,有趣,豐富,特別在智力大比拼舉符號的圖片,我在兩組實物圖片的中間我貼上了白紙,當幼兒一致同意這個符號時,我就揭開白紙,讓幼兒驗證對錯,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
但也存在著不足: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沒有給予更多的表述機會,可以讓孩子自己說說,也可以與組上的朋友說一說操作活動的結果,這樣就能更好的達成目標二中的大膽的用語言來表述。這樣不但發展幼兒的表述能力,也鞏固用“=”、“≠”所表示的意義和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
它們相等嗎 篇4
活動設計: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中班數學活動《它們相等嗎》,我通過數學游戲的教學形式,利用孩子們平時接觸到,又是主題春天涉及到的圖形作為數學探索的對象,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條件,認識“等號”和“不等號”,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兩種事物之間數量比較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環節中我隱性幫助孩子們從側面掌握了事物的不同排列順序,遞進了孩子們目測事物數量的認知能力,在一定數學空間內提升了幼兒的數學知識經驗。
活動目標:
1、不受物體排列和物體不同的干擾,學習用“=”、“≠”表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
2、能自主探索,大膽地用語言表述,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實物相等,數量不等,排列不一的圖卡:1)4朵紅花,平均排成兩行,上下對齊。2)4朵黃花,一行1朵,另1行3朵。3)3朵藍花,排成“品”形。(花朵一樣大);4)金魚3條。5)金魚2條,排成一行。6)金魚2條,排成一列。
2、實物不一,數量不等的圖卡幾對,(數量在6以內)
3、幼兒人數一套“=”、“≠”符號
活動過程:
一、播放背景音樂,談話導入。
師: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有紅花、有黃花。
二、認識等量,理解兩個集合之間等量關系及表示方法。
1、師:看看草地上有幾朵紅花呀?幾朵黃花?(4朵)它們一樣多嗎?(一樣多)
我們把一樣多叫相等。讓幼兒跟著說: 4朵紅花和4朵黃花相等。怎樣表示相等呢?
2、認識等號:出示等號,讓幼兒觀察: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之間的距離一樣寬。并一起認讀。把等號放在兩幅圖之間,請個別幼兒說說,讀讀。
二、認識不等量,理解兩個集合之間不等量關系及表示方法。
1、師:看,什么花也開了呀!(出示藍花)現在黃花與藍花相等嗎?(不相等)你們怎么知道不相等呢?(數量不一樣)那能不能用等號呢?那在兩張卡片之間該放上什么符號呢?出示不等號并讓幼兒指認。(不等號:等號上畫一條斜杠)
2、教師放上不等號在兩張卡片之間,讓幼兒來讀讀,說說:4朵黃花和3藍花不相等。
三、運用符號,鞏固不等號和等號的認識。
1、播放音樂,教師創設情景:看誰游來了?教師出示金魚的圖片,有幾條呢?又游來了幾條?你發現什么了?(一樣多,排列不一樣)那該放上什么符號?(請個別幼兒上來擺放)為什么?(數量一樣)
2、出示排列一樣,數量不一樣的金魚請幼兒先說說擺擺。
3、游戲:智力大比拼。(教師一一出示實物卡,讓幼兒舉符號。)
四、幼兒操作練習:放符號和放實物卡
每組上放有兩種形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五、活動講評。
活動延伸:讓幼兒做《幼兒畫冊》左右相等。
1、觀察幼兒畫冊,讓幼兒說說怎么做。
2、引導幼兒先數出圖上物體的數量是幾,再根據集合相等在空白的一欄里面畫上相應數量的同一實物或者不同實物。(可以用省略的實物或者點子表示)
它們相等嗎 篇5
一、活動目標:
1、掌握“等號”和“不等號”,知道它們的意義。
2、能夠和小組成員一起完成任務,具有合作精神。
二、活動準備
蘋果圖片若干、小花圖片若干、三角形圖片若干、兩套合作任務圖片、等號圖片、不等號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學習等號和不等號
(出示兩行四只蘋果,一直線擺放,中間留空出)這一行有幾只蘋果?(四只)這一行有幾只蘋果?(四只)
他們一樣多嗎?(一樣多)
我們把一樣多叫相等,說說看“相等”。
那我們怎樣來表示相等呢?(把等號放在中間)老師在中間放了什么呢?這個叫等號,我們用等號來表示相等,說說看“等號”。等號有什么特點?
等號的兩條線是一樣長的,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是一樣長的。
(出示三只蘋果,兩只蘋果)這一排有幾只蘋果?這一排有幾只蘋果?
他們相等嗎?(不相等)
那我們用什么來表示不相等呢?(出示不等號)這個叫不等號,我們用不等號來表示不相等。不等號和等號有什么區別?
不等號比等號多了一根斜線。
(拿掉原來的道具)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出示兩排五朵小花),這一排有幾朵小花,這一排有幾朵小花,那我們中間應該放什么號?
(出示一排五朵小花,一排三朵小花),這排有幾朵小花,這一排有幾朵小花,那我們中間放什么號?
2、合作完成任務
現在老師給你們每組發一套圖片,請小朋友將圖片和符號像老師剛才那樣一一對應放起來。 評比講解。
3、提升 現在老師想再考考你們。(出示六個三角星,中間放等號)這里有六個五角星,這里是等號,那我們另一邊應該有幾個三角星?
如果中間是不等號呢?那另一邊該有幾個三角星呢?
4、合作完成任務
現在老師給你們每組發一張紙,這張紙上老師給你們畫好了一邊的圖形和符號,請小朋友按照要求放好另外一邊的圖形,一個小組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
評說講解。
5、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學習了等號和不等號,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完成了兩項任務。現在小朋友洗手解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