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形變畫(精選4篇)
手形變畫 篇1
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十三中附屬幼兒園
姓名:王月
授課班級:大(2)班
授課科目:美術
授課內容:
授課人數:人
第一部分 說 課
(一)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是大班第一學期,幼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幼兒已經可以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活動氛圍是輕松、愉快的。
我們班里共有30多位小朋友,有近10位小朋友能力較強,在活動中膽子較大,思維敏捷,積極踴躍,能夠較快的回答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還有近15名小朋友能力中等,活動常規比較好,但有些膽小,會回答的問題也不是很主動舉手回答。剩下個別小朋友能力稍弱一些,主要由于年齡偏小,內容相對他們有些難等情況。
在美術活動中應把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放在首位,盡量為孩子提供自我想象的空間、自我創新的機會,鼓勵其大膽表現自己的認識理解。
我班幼兒已經到了大班,初步掌握了用各種線條、花紋,圖案對畫面進行裝飾、繪畫。他們已初步形成了正確繪畫的概念。他們在美術課及區域活動中能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繪畫,完成情況較好。
(二)目標分析
1、 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三) 活動準備
1、 課前教幼兒學做好玩的手形游戲
2、 練習變換各種不同的手形。
3、 范例畫
4、 繪畫紙、彩色水筆、油畫棒。
(四)教材分析
《綱要》在藝術教育領域中,強調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根據《綱要》精神,我們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用繪畫的手法去展示自己對手形的想象與創新。
在幼兒用手來展示出一種基本造型的基礎上,進行繪畫。在基本的造型輪廓中進行添畫與裝飾,完全自主想象、自主繪畫。
(五)設計思路
在活動中,我以游戲導入 ,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教師演示彎曲中間三個手指的手形表現出小貓。然后幼兒觀察討論: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我是怎樣變出的?向幼兒介紹這種利用手形添畫而成的畫叫做手形畫出示范例畫,讓幼兒討論這些手形畫是怎樣變出來的?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彩色水筆及蠟筆進行溝邊、添畫和涂色。幼兒聯想創作,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手形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如可教幼兒將左手的手掌張開,按在紙上(手心向紙),看上去就象一只張開翅膀的小鳥,然后畫下輪廓,在拇指輪廓上添畫眼睛和嘴巴,一只可愛的小鳥就就畫出來了。提示幼兒可以利用左右兩個手形拼在一起作畫(如螃蟹的畫法)。展示評價,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畫是用怎樣的手形添畫成的。最后將幼兒作品布置到“能干的小手”專欄,邀請家長前來欣賞。
第二部分 教 案
活動名稱:美術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班級:大 二 班
授課教師:王 月
活動目標:
1、 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 課前教幼兒學做好玩的手形游戲練習
2、 變換各種不同的手形。
3、 范例畫幾張(仙人掌、茶壺、孔雀等)。
4、 繪畫紙、彩色水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
一、 開始部分
1、 游戲導入
⑴、 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
⑵、 幼兒觀看,想一想老師的手變出的東西象什么?
二、基本部分
1、 幼兒討論老師的手變出的東西象什么?它是怎么變的?
⑴提問幼兒“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幼兒回答),
“這種利用手形添畫而成的畫叫做手形畫”。
2、 教師出示范例,幼兒討論這些圖案是用手怎么變出來的?
3、 幼兒用手自己做一做,看你能不能也做成范例的樣子。
4、 想一想,除了老師出示的樣子以外,你還能作出什么樣子的手勢,說一說它象什么?為什么?
5、 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鉛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彩色水筆及蠟筆進行溝邊、添畫和涂色。
6、 聯想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手形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如可教幼兒將左手的手掌張開,按在紙上(手心向紙),看上去就象一只張開翅膀的小鳥,然后畫下輪廓,在拇指輪廓上添畫眼睛和嘴巴,一只可愛的小鳥就就畫出來了。
(2)、提示幼兒可以利用左右兩個手形拼在一起作畫(如螃蟹的畫法)。
三、結束部分
1、展示評價
⑴、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畫是用怎樣的手形添畫成的。
⑵、將幼兒作品布置到“能干的小手”專欄,邀請家長前來欣賞。
活動建議
課后在美術活動區投放紙、毛筆、水粉顏料等材料,供幼兒自由創作手形畫,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
手形變畫 篇2
本周五的上午我進行了大班藝術活動——《手形變畫》園級展示課的活動。這個活動的內容來自孩子們平時熟悉的又喜歡玩的手影游戲。因為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做手影游戲,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一雙雙小手就這么變一變,小兔子、小魚、小貓、小鳥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就一個個活了起來。看著他們興奮的樣子,我就將手影游戲牽引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大班藝術活動——《手形變畫》。通過此活動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圖形添畫的經驗,因此本次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是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因為在活動中,我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在家玩一玩手影游戲,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積累了大量的美術創作的素材,從而為此活動做好了堅實的鋪墊。激發了幼兒的相象力和創造力。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我看到自己對目標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
在活動中,我以游戲導入,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想一想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讓幼兒自由想象。然后通過出示范畫小兔和灑水壺的手形圖,讓幼兒觀察討論,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是怎樣變出的?并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再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神奇的小畫筆進行添畫和涂色。這個環節,幼兒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興趣濃厚。
孩子們發現了只要在手形上添上幾筆,就可以變成另外的一樣東西來,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原來畫畫這么有趣。從而興趣被激發了,也拓寬了幼兒的思路。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為我們大班行為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后,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特別是七尾魚、彼岸花、和魚兒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復某些詞語,
在最后美術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進行講評,并要顧及全體幼兒。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手形變畫 篇3
第一部分 說 課
(一)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是大班第一學期,幼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幼兒已經可以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活動氛圍是輕松、愉快的。
我們班里共有30多位小朋友,有近10位小朋友能力較強,在活動中膽子較大,思維敏捷,積極踴躍,能夠較快的回答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還有近15名小朋友能力中等,活動常規比較好,但有些膽小,會回答的問題也不是很主動舉手回答。剩下個別小朋友能力稍弱一些,主要由于年齡偏小,內容相對他們有些難等情況。
在美術活動中應把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放在首位,盡量為孩子提供自我想象的空間、自我創新的機會,鼓勵其大膽表現自己的認識理解。
我班幼兒已經到了大班,初步掌握了用各種線條、花紋,圖案對畫面進行裝飾、繪畫。他們已初步形成了正確繪畫的概念。他們在美術課及區域活動中能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繪畫,完成情況較好。
(二)目標分析
1、 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三) 活動準備
1、 課前教幼兒學做好玩的手形游戲
2、 練習變換各種不同的手形。
3、 范例畫
4、 繪畫紙、彩色水筆、油畫棒。
(四)教材分析
《綱要》在藝術教育領域中,強調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根據《綱要》精神,我們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用繪畫的手法去展示自己對手形的想象與創新。
在幼兒用手來展示出一種基本造型的基礎上,進行繪畫。在基本的造型輪廓中進行添畫與裝飾,完全自主想象、自主繪畫。
(五)設計思路
在活動中,我以游戲導入 ,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教師演示彎曲中間三個手指的手形表現出小貓。然后幼兒觀察討論: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我是怎樣變出的?向幼兒介紹這種利用手形添畫而成的畫叫做手形畫出示范例畫,讓幼兒討論這些手形畫是怎樣變出來的?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彩色水筆及蠟筆進行溝邊、添畫和涂色。幼兒聯想創作,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手形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如可教幼兒將左手的手掌張開,按在紙上(手心向紙),看上去就象一只張開翅膀的小鳥,然后畫下輪廓,在拇指輪廓上添畫眼睛和嘴巴,一只可愛的小鳥就就畫出來了。提示幼兒可以利用左右兩個手形拼在一起作畫(如螃蟹的畫法)。展示評價,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畫是用怎樣的手形添畫成的。最后將幼兒作品布置到“能干的小手”專欄,邀請家長前來欣賞。
第二部分 教 案
活動名稱:美術活動
活動內容:手形變畫
活動班級:大 二 班
授課教師:王 月
活動目標:
1、 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 課前教幼兒學做好玩的手形游戲練習
2、 變換各種不同的手形。
3、 范例畫幾張(仙人掌、茶壺、孔雀等)。
4、 繪畫紙、彩色水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
一、 開始部分
1、 游戲導入
⑴、 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
⑵、 幼兒觀看,想一想老師的手變出的東西象什么?
二、基本部分
1、 幼兒討論老師的手變出的東西象什么?它是怎么變的?
⑴提問幼兒“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幼兒回答),
“這種利用手形添畫而成的畫叫做手形畫”。
2、 教師出示范例,幼兒討論這些圖案是用手怎么變出來的?
3、 幼兒用手自己做一做,看你能不能也做成范例的樣子。
4、 想一想,除了老師出示的樣子以外,你還能作出什么樣子的手勢,說一說它象什么?為什么?
5、 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鉛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彩色水筆及蠟筆進行溝邊、添畫和涂色。
6、 聯想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手形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如可教幼兒將左手的手掌張開,按在紙上(手心向紙),看上去就象一只張開翅膀的小鳥,然后畫下輪廓,在拇指輪廓上添畫眼睛和嘴巴,一只可愛的小鳥就就畫出來了。
(2)、提示幼兒可以利用左右兩個手形拼在一起作畫(如螃蟹的畫法)。
三、結束部分
1、展示評價
⑴、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畫是用怎樣的手形添畫成的。
⑵、將幼兒作品布置到“能干的小手”專欄,邀請家長前來欣賞。
活動建議
課后在美術活動區投放紙、毛筆、水粉顏料等材料,供幼兒自由創作手形畫,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
手形變畫 篇4
一、案例背景:
這個藝術活動的內容來自于孩子們平時熟悉的又喜歡玩的手影游戲。因為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做手影游戲,一下課就擠在一起做手影游戲,還進行比賽呢!比比誰做的手影做得最像,變換的式樣最多。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一雙雙小手就這么變一變,小兔子、小魚、小貓、小鳥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就一個個活了起來。看著他們興趣那樣高漲,我就將手影游戲遷移牽引到我的藝術教學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大班藝術活動——《有趣的手形變畫》來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興趣的需要。因為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圖形添畫的經驗,因此教學的重點是開發幼兒的創造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利用自己的設計概念來加工自己所采用的手形樣式,形成新的形象,從而滿足孩子們的創造求新的欲望。
二、主題
這是一堂非常有趣的教學活動,活動的目標制定為:1、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3、體驗美術創作給自己帶來的美感和成就感。在活動中,我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在家玩一玩手影游戲,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積累了大量的美術創作的素材,從而為此活動做好了堅實的鋪墊。激發了幼兒的相象力和創造力。在新《綱要》中的藝術領域中,強調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根據《綱要》精神,我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用繪畫的手法去展示自己對手形的想象與創新。在幼兒用手來展示出一種基本造型的基礎上,進行繪畫。在基本的造型輪廓中進行添畫與裝飾,完全自主想象、自主繪畫。
三、細節
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以游戲導入,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瞧一瞧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有充分的想象空間,然后通過出示范畫小兔和灑水壺的手形圖,讓幼兒觀察討論,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是怎樣變出的?并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再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神奇的小畫筆進行添畫和涂色。并向幼兒介紹這種利用手形添畫而成的畫叫做手形畫。通過圖片的展示和幼兒動手嘗試,讓幼兒對手形畫有了比較直觀的感受。分析:在美術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現方式和自己獨特的構想,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的的想象、興趣得到最大的滿足和發揮。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孩子學一學、做一做各種手形,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兒的極大的興趣和聯想,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積累了大量的美術創作素材,從而為下一步的活動做好堅實的鋪墊,當那一張張手型圖片展現在孩子面前時,一下子給了孩子新奇和美的感受,讓孩子們心動不已,在欣賞和討論中,就很自然地激起了孩子的興趣。
在第三環節中,引導幼兒想象和討論。我出示各種手形圖,引導幼兒觀察和討論。老師這里有許多的手形圖,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手形圖添畫能變成什么呢?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請一位幼兒上來演示,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讓孩子們想一想,這個手形還可以變成什么?孩子們充分的發揮了想象的空間,有的幼兒說這個手形可以變成小魚,手指是魚的尾巴,有的幼兒說這個手形可以變成大樹,手指是樹的樹干,有的幼兒說這個手形可以變成卡車,大拇指是卡車頭,還有的手指上卡車的車廂。老師覺得這個手形還可以變成孔雀呢?孔雀的頭和身體在哪里?手指變成了孔雀的什么?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紛紛舉手告訴我手掌是孔雀的羽毛,手指是孔雀的尾巴。只要我們的手形添上幾筆,涂上顏色,就變成了漂亮的手形畫了等等。分析:通過展示各種手形所變化出來的多種形象,讓幼兒發現只要在手形上添上幾筆,就可以變出另外的一樣東西來,孩子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原來畫畫是這么有趣,從而興趣被激發了,也拓寬了幼兒的創作思路。
在第四個環節中,讓幼兒繪畫自由創作。鼓勵孩子們大膽創作,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手形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分析:每個孩子的發展程度各不相同,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老師要一直巡視指導,注意個別對待,能力差的允許學習、模仿,在孩子遇到困難和疑惑的時候,我們要適度的進行引導,讓孩子樂于創作,保持孩子的興趣和創造欲望。
最后一個環節中,進行展示評價。并請幼兒說一說,你的小手變成了什么?是怎么變的?評價:通過讓個別幼兒上來自評、介紹,再讓所有的幼兒交流介紹,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了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四、結果
本次藝術教學活動,也作為我們大班行為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后,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特別是七尾魚、彼岸花、和魚兒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如在第三個環節中,出示各種手形圖,并讓幼兒說說這個手形圖添畫能變成什么呢?,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自由想象,自由發揮,在這個原有的手形圖上添畫還能變出什么?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我采納了同事們的建議。果然,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五、評析
在這次的活動中,在通過孩子的欣賞和自由討論中,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富極了,孩子的創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可以說全班的小朋友的作品沒有一個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在整個作畫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始終是積極的。反思本次活動的成功在于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充足,同時我相信孩子,活動要求也比較開放。從這次活動中也看出了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只要你給他空間、時間,他們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飛翔。我根據孩子的想象給予技能上的指導,由于平時孩子們一直在玩手影游戲,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幼兒能發揮想象,創作自己的所想,創作時顯得特別愉悅,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產生了很多的好作品。我想作為一名老師不是我說你做,而要善于激活孩子的思維,讓孩子獨立思考,產生自己的思想,如果我們的教育總是建立在一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的基礎上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我們要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想象,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那么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也是我們的教育所在,相信用這樣的觀念來教育孩子,孩子一定會成長得更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