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的構圖(通用5篇)
繪畫的構圖 篇1
初二美術
課時:2課時(二、三周)
教學目的:學習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提高學生對構圖的審美能力。
作業 要求:動用構圖的形式法則,創作構圖兩幅。
教學重點:分析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二、引入新課: (2分鐘)
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繪畫構圖能力。
三、講授新知識: (22分鐘) (板書)
1、講解構圖的概念。
2、分析課本中的幾幅畫,講解構圖的基本形式、原則。
四、學生實踐。 (15分鐘)
1、作業 要求:
任選二、三件物品,完成一幅構圖。
用三角構圖的形式,體現構圖基本法則和原理。
2、輔導要點:
輔導學生在實踐中認識構圖的形式法則。
輔導學生對均衡、和諧構圖基本原則的動用。
五、課堂小結: (5分鐘)
1、展示作業 ,總結構圖。
2、自評、互評。
3、復習構圖知識
六、教學效果反饋:
第二節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二、導入 新課: (2分鐘)
以提問形式,復習構圖知識,并更好地在本課中應用。
三、講授新知識: (10分鐘)
1、提出并說明本課作業 --靜物寫生構圖 。
2、講解示范的形式,提出作業 要求,演示構圖。
四、學生實踐、輔導。
1、作業 要求:
線的形式完成構圖。
運用構圖形式法則。
反復構圖。
2、輔導要點:
觀察、分析靜物整體,尋找合理的構圖形健?BR>反復研究構圖形式,使構圖更具形式美感。
五、課堂小結: (7分鐘)
1、展示作業 ,組織討論,談體會。
2、總結:提示學生應在今后各種繪畫學習中注意構圖知識。
六、教學效果反饋:
繪畫的構圖 篇2
出自: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美術試用課本《教學參考用書》(上冊)
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
初一美術(第六、七、周)
課時:2 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進一步學習以線造型的作畫方法 ,加強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培養形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作業 要求:用線條正確表現物體的結構。
教學重點:
1、 觀察、分析、概括物體的形體
2、 用線條正確地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
教學難點 :如何用線條來正確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
教學過程 :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按中學美術常規進行。
二、引入新課: (2分鐘)
總結上一節課--用線生動地描繪物象,并展示優秀學生作品。
三、講授新知識: (15分鐘)
1、 分析物體的結構,樹立形體結構的觀念。
(1) 體的形成:演示。
(2) 體的構成結構 :分析幾何形體的長、寬、高。
(3) 如何將復雜的物體用幾何形體加以概括。
2、 講解和演示用線條表現物體結構的方法。
四、學生實踐,教師視導: (22分鐘)
1、作業 要求:
(1) 臨摹課本第二頁學生的作品。
(2) 學習作品中用線表現結構的方法和步驟。
3、 輔導要點:
(1) 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所臨摹作品。
(2) 要求學生按方法步驟臨摹。
(3) 引導學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關系。
五、課堂小結: (5分鐘)
肯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臨摹掌握了一些表現方法,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了準備。 第二節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二、引入新課: (2分鐘)
上一節課通過臨摹,學習了用線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這一節課進行實物寫生。
三、講授新課: (15分鐘)
寫生一組靜物,用線表現物體的形體
演示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1、 用輔助線定出物體的大體輪廓,找出對應的中軸線。
2、 勾出物體結構的輪廓線,比較各部份比例關系。
3、 從形體結構出發,進一步畫出具體形象結構特征。
4、 用肯定的線條深入描繪。
四、學生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20分鐘)
繪畫的構圖 篇3
初二美術
課時:2課時(二、三周)
教學目的:學習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提高學生對構圖的審美能力。
作業 要求:動用構圖的形式法則,創作構圖兩幅。
教學重點:分析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二、引入新課: (2分鐘)
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繪畫構圖能力。
三、講授新知識: (22分鐘) (板書)
1、講解構圖的概念。
2、分析課本中的幾幅畫,講解構圖的基本形式、原則。
四、學生實踐。 (15分鐘)
1、作業 要求:
任選二、三件物品,完成一幅構圖。
用三角構圖的形式,體現構圖基本法則和原理。
2、輔導要點:
輔導學生在實踐中認識構圖的形式法則。
輔導學生對均衡、和諧構圖基本原則的動用。
五、課堂小結: (5分鐘)
1、展示作業 ,總結構圖。
2、自評、互評。
3、復習構圖知識
六、教學效果反饋:
第二節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二、導入 新課: (2分鐘)
以提問形式,復習構圖知識,并更好地在本課中應用。
三、講授新知識: (10分鐘)
1、提出并說明本課作業 --靜物寫生構圖 。
2、講解示范的形式,提出作業 要求,演示構圖。
四、學生實踐、輔導。
1、作業 要求:
線的形式完成構圖。
運用構圖形式法則。
反復構圖。
2、輔導要點:
觀察、分析靜物整體,尋找合理的構圖形健?BR>反復研究構圖形式,使構圖更具形式美感。
五、課堂小結: (7分鐘)
1、展示作業 ,組織討論,談體會。
2、總結:提示學生應在今后各種繪畫學習中注意構圖知識。
六、教學效果反饋:
繪畫的構圖 篇4
(一) 教學目的: 1. 學習構圖基礎知識,了解形式美法則在構圖中的運用,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2. 初步掌握寫生畫構圖的基本規律,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二) 作業要求:用鉛筆完成一組有主次、疏密、遠近變化,并有穩定感的靜物寫生構圖。(三) 課業類別:繪畫習作(四)教學重點:學習繪畫的構圖知識,并感受形式美感,通過觀察分析范畫 解決。(五)教學難點:能夠運用繪畫的構圖知識,并感受形式美感,通過觀察分析范畫解決。 (六)用具準備: 1. 教師: 課本 范畫 靜物若干 各種形狀的瓶子、果子、盤、盒等物品。2. 學生:鉛筆 書(七)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 組織教學:二、 導入新課1. 出示兩幅構圖差的畫,讓學生觀看,引出構圖。2. 板書課題:繪畫的構圖三、 講授新課:1. 什么是構圖? 構圖是指畫面結構各種關系的總體。一般是指形象在畫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間所形成的畫面分割形式,同時也包括線條、明暗,色彩等在畫面結構中的組織形式。(1)請學生劃出書上有關構圖的一段文字。(2)分析書中第四頁“少女胸像”構圖2. 構圖的一般規律:(1)安排左右關系(2)安排上下關系(3)安排成組物品的主次關系讓學生將以上內容用線劃出3. 教師利用靜物擺成一組:
4. 作業步驟:(1)選靜物:選擇高大的物體作主體,小些的作陪襯。同時要注意高矮大小方圓等變化。(2)擺靜物:按照構圖的一般規律進行。靜物中構圖正三角式最為穩定。(3)反復變換幾種位置,多擺幾種構圖形式。四、 布置作業提出要求:1. 本著學習與研究的態度進行。2. 愛護靜物模型。五、 學生練習,教師輔導:各小組以組為單位,輪流每個人擺放,大家評議。
第二節一、組織教學二、導入新課:復習構圖的基本方法。三、講授新課:1.教師及各小組分別將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運用上,擺出一組靜物,全體互相觀摩。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作業:(1) 結合靜物的實物邊講邊畫。(2) 引導學生學會取舍。(3) 在擺景物時不要將所帶物品全部擺上。(1)描繪主體:將整體形象表現完整(2)畫其他物品:可與主體同時進行,使畫面更加完整。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輔導要點:構圖知識的運用六、課堂小結:
繪畫的構圖 篇5
出自: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美術試用課本《教學參考用書》(上冊)
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
初一美術(第六、七、周)
課時:2 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進一步學習以線造型的作畫方法 ,加強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培養形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作業 要求:用線條正確表現物體的結構。
教學重點:
1、 觀察、分析、概括物體的形體
2、 用線條正確地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
教學難點 :如何用線條來正確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
教學過程 :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按中學美術常規進行。
二、引入新課: (2分鐘)
總結上一節課--用線生動地描繪物象,并展示優秀學生作品。
三、講授新知識: (15分鐘)
1、 分析物體的結構,樹立形體結構的觀念。
(1) 體的形成:演示。
(2) 體的構成結構 :分析幾何形體的長、寬、高。
(3) 如何將復雜的物體用幾何形體加以概括。
2、 講解和演示用線條表現物體結構的方法。
四、學生實踐,教師視導: (22分鐘)
1、作業 要求:
(1) 臨摹課本第二頁學生的作品。
(2) 學習作品中用線表現結構的方法和步驟。
3、 輔導要點:
(1) 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所臨摹作品。
(2) 要求學生按方法步驟臨摹。
(3) 引導學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關系。
五、課堂小結: (5分鐘)
肯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臨摹掌握了一些表現方法,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了準備。 第二節
一、組織教學: (1分鐘)
二、引入新課: (2分鐘)
上一節課通過臨摹,學習了用線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這一節課進行實物寫生。
三、講授新課: (15分鐘)
寫生一組靜物,用線表現物體的形體
演示寫生的方法和步驟:
1、 用輔助線定出物體的大體輪廓,找出對應的中軸線。
2、 勾出物體結構的輪廓線,比較各部份比例關系。
3、 從形體結構出發,進一步畫出具體形象結構特征。
4、 用肯定的線條深入描繪。
四、學生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