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課內文段閱讀精選(附答案及課外)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一短文兩篇
答案: 第一單元 一短文兩篇 1.用"熬過"好。因為"熬過"比"度過"忍受嚴冬之意強烈、不尋常,暗示母親已是風燭殘年,春天對母親來說格外珍貴,而春天陪母親散步,表現了"我"尊老的深情。2.寫出春天田野的色彩,樹上的嫩芽,田里的水,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3.寫出了童趣,寫出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智慧的特點。4.含義不一樣。前者表明尊老,后者表明扶幼。5.比喻。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的歷史責任。6.分別寫出風小雨稀,風疾雨疾,風雨交加的特點。7.表現姐姐的仔細觀察,聰慧,識風雨;對弟弟的關心。8."掀動"是笑聲掀動,"掀開"是風掀開,這是不同之處。另外,笑聲掀動,表明歡樂的程度。9.比喻形象、貼切。斗笠的外觀,雨后天晴的氛圍,色彩絢麗,清新富有童趣,充滿詩意。 二背影 1.AZ.體貼和勸慰。3.在全文中起線索作用。4.祖母去世和父親的差使交卸,以及父親賦閑、變賣典質、還虧空、借錢辦喪事等一系列不幸帶來的困難。5.D6.不放心,愛子情切。7.為"殘'請腳夫、講價錢、揀座位、再三囑咐路上小心、夜里警醒。為寫"背影"作鋪墊。8.自責,恨自己未能理解父親的愛。 9. D 10.伯父親因我流淚而傷心。 11.用兩手攀,兩腳縮,身子微機12.在內容上說明是第二次流淚,突出"我"對父親依戀、感激和敬愛的感情;在結構上回應"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13.不好。"混入"比"進入"準確,因為車站來來往往的人很多。14.父親的背影是依依惜別中留給兒子最深刻的印象,是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兒子感受極深。 三我兒子一家 1.指媽媽懷我不到30天開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來。2.表現爸爸為生了男孩而感到敗興的神態。3.指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歡喜。4.因為媽媽怕兒子以名詩人的兒子作炫耀,滋長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的情緒。5.表現"我"不唯唯諾諾,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的特點。6.媽媽說"守桌待詩"沒有錯,她運用的是一種叫仿擬的修辭法,就是故意仿效他人的既成語句來表情達意。在這里,媽媽故意仿擬"守株待兔"。7.因為媽媽要讓"我"有個快樂的童年。8."我干脆不討老婆算了"是~種幽默風趣的說法,表現自己想一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決不分開的決心;而媽媽"可是我要孫子呀"同樣是幽默風趣的說法,巧妙地表達不同意兒子不討老婆的說法。9.寫作者家庭生活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10.語言生動、風趣和口語化。 四父子情 1.①認為不完美,感到不滿足。②順其自然,不加干涉。 2①對孩子們的功課和成績采取絕對放任自流態度。②他很愛帶孩子去訪朋友,坐茶館,上澡堂子。3.記住的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鐵門,因為老道的樣子很嚇人,使他產生不可磨滅的記憶。4.目的是使孩子培養起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學業的能力,并使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5."但是常常得意地對朋友們說:兒子是學理工的,學的是由木頭里煉酒精。"6.兒子結婚,送的是一幅條幅:"勤儉持家,健康是福。"7.兒子出差,非要看著帶車票沒有,非要讓帶兩條皮帶不可。8.不矛盾。因為"悲傷" 指的是作者的父親在文革時期遭到嚴重的迫害,死得很慘,滿身是傷痕,所以作者感到很悲傷。而作者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和做法,對孩子充滿了父愛之情,使孩子受益匪淺,所以感到幸運。 五羚羊木雕 1.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是從非洲帶回來的。2.緊張和驚慌。3.重財輕義。4.個性不同,爸爸沉著,媽媽急躁。實質相同,都是重財輕義。5.不好。兩個句子雖然都是反問句,但后句語氣太重,顯然與上文描寫爸爸慢條斯理的性格特征不相符。 6.奶奶一定想說:既然孩子已經把它送給別人了,就不要再逼她去要回了。7.奶奶的觀點正確。因為爸爸媽媽重財輕義,而奶奶也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但是她更懂得畢竟讓孩子取回羚羊木雕,對孩子的心理、對孩子之間的感情、對兩家大人之間的關系,影響多不好。奶奶把情義看得重于財物是深明情理的。8.烘托"我"心情的悲涼。9.從資備"我"反悔到珍惜友誼、諒解對方。10.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重財輕義對"我"心理的嚴重傷害。 閱讀遷移文段·背影 1.供電極不正常。2.不是文章線索。因為作為線索是應該貫串全文的,而本文只在⑤和③自然段提到背影。3.他與黑板融化在一起,說明他的教學非常專注和投入。4.忠誠教育事業,帶病堅持工作。5.象征辛勤工作了20多年的徐老師的最后一拼。6.(1)贊揚了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2)表現父親對兒子的至親至愛的感情,以及兒子對父親深切懷念之情。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于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 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 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 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 日還長。我說:'牌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 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 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 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 就是整個世界。
1."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句的"熬過"與"度過"比較,用哪一個好?為什么?
答:
2.畫線的句子寫出春天的什么特征?
答:
3."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寫出小家伙的什么特點?
答:
4."我"與妻子二人"蹲下來背起了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兩人的動作相同,含義是否一樣?為什么?
答:
5."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其含義是什么?
答:
文段二
金黃的大斗笠
風來啦!雨來啦!
姐姐帶著斗笠來啦!
雨,只趕上洗洗斗笠。
風,總想掀開斗笠,看看下面遮著什么。
金黃的大斗笠下:這邊,露出一條翹起的小
辮;那邊,露出一條攬著小山羊的滾圓的胳膊。
在用斗笠臨時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倆坐著,任憑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腳,腳指頭還在得意地動呢。
金黃的大斗笠下還遮著笑,遮著小山羊偶爾發出的洋洋聲,遮著姐姐和弟弟的笑語: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來啦?
那團烏云走過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風來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訴我的。
一一姐姐,你要不送斗笠來,哪怕晚送一會兒,我正好淋個澡。可惜……
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嘻嘻。
--咯咯。
笑聲沖出銀線織的雨簾,笑聲掀動金黃的大斗笠。
遠看,斗笠像個大蘑菇,是那么美。陽光照著它,雨水潤著它,它是那么有生氣。
6.文段寫了三個風雨鏡頭,分別寫出風雨的什么特點?
答:
7.姐姐從"烏云"和"竹林"的動向識風雨,給弟弟送斗笠,表現了什么?
答:
8."笑聲掀動金黃的大斗笠"的"掀動"與前面"風,總想掀開斗笠"的"掀開"有什么不同?
答:
9."遠看,斗笠像個大蘑菇"這個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
二背影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 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1.選出加點字注音和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差(cha1)使:舊社會在機關里做事叫"當差",這里指派遣。
B.狼藉(ji2):亂七八糟的樣子。
C.賦(fu4)閑:指失業在家。
D.簌簌(su4):紛紛落下的樣子。
2."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表現父親對兒子___。
3."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里提到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答:_
4.家中"禍不單行"、"慘淡"指的是哪些情況?
答:____
文段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
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
其實我那年已20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 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 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 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 的過;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 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5.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感情色彩發生變化的一項()
A.他再三囑咐條房,甚是仔細。
B.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D.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6.父親決定親自送子的原因是____
7.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有哪些事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_
8."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表達怎樣的感情?
答:__
文段三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④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⑤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9.選出能表明上面文段所寫內容的小標題()
A.父子情B.父親的背影C.惜別D.買橘送別
10."我趕緊拭干了淚"這樣做的原因是____
11.文中用哪些詞語具體地寫出父親"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答:
12.文段末句"我的眼淚又來了"中的"又"字用得好,為什么?(從內容和結構上說明理由)
答:
13."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句中"混入"換成"進入"好不好?為什么?
答:
14.文段著重描寫"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三我兒子一家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媽媽懷我不到30天開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來,慌忙去住院輸液,一住幾個月,還是止不住吐。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來一碗豬肝面線,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凈凈,還問:"有這么好吃的東西嗎?"
住院期間,爸爸每日去圖書館借五六本驚險小說供應媽媽,說是能減少嘔吐次數。媽媽高臥在床,左邊一握書一本一本飛快地移到右邊去,不到天黑,全部看完。立刻逼爸爸再去換,可借圖書館已經關門。我還不會說話就已迷上一切機動車輛,后來發展為熱愛槍支刀劍和飛車走壁,爸爸說是由于媽媽的胎教。
媽媽的體質不好,懷孕時又吃了這么多苦頭,所以我出生那天來了不少親友看望她。姨姨從門縫窺見我被倒拎著,大喊:"是男孩!"爸爸額然應聲:"糟了!"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每逢我淘氣,父親老是搖搖頭:"若是女孩就好了。"
我還沒出生就已有一長列名字,左邊媽媽擬的女孩名字,右邊爸爸擬的男孩名字。等證實我是男孩,爸爸辛辛苦苦翻答:_
2."爸爸頹然應聲"句中"頹然"表現爸爸的什么神態?
答:_
3."于是皆大歡喜"意思是:____
4.為什么爸爸媽媽要告誡我以后不許說"詩人舒停的兒子"?
答:___
5."怕采訪發言還說得過去,當一個詩人,不愿與人談詩真是太不講道理了,我的媽媽。"表現"我"怎樣的特點?
答:
文段二
只要有機會,媽媽到哪里都把我帶在身邊。如果她只身去外地,一定要打長途電話回來,查問我有沒有每天洗澡。媽媽為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做惡夢。前幾天鼓浪嶼發生了唯一的交通事故:一輛飛奔的手拉板車把我們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撞死了。媽媽唏噓好幾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腦袋,似乎試探它能不能硬過板車的把手。
人多的時候,爸爸不愛說話,媽媽只好說個沒完沒了。客人走后,特別是飯桌上,奶奶、爸爸和我爭著同媽媽說話,直到我雙手將媽媽的臉扳向我為止二爸爸爭不過我,就在熄燈之后拼命講話,只有當他注意到我沒有睡著也聽得出神的時候,就習慣地命令我:轉過去,快睡著。
人家說一定是爸爸怕媽媽,其實是媽媽怕爸爸。每晚媽媽陪我上床,都帶著一本書看。爸爸一走進臥室,媽媽趕緊把書藏在被窩里。那書的封面不是畫著一支手槍,就是畫著一具血淋淋的尸體。爸爸發現后就擺出在課堂講課的架勢教育媽媽。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錯了,是守株待兔。
等爸爸去教書,媽媽腳踮在爸爸的硬木太師椅上,近視眼貼著書櫥,把爸爸的大書一部一部搬下來。雙手撐著頭唉聲嘆氣地讀著,茶喝得很多,好像那是什么干澀的東西,可以用水送下。如果我的小朋友找我玩,媽媽立刻丟下燙金硬殼面大書,和我們在院子里跳繩,踢球,玩老鷹抓小雞。媽媽知道的游戲和幼兒園阿姨一樣多。爸爸說媽媽可以去幼兒園陪我讀。媽媽可憐巴巴回答:"我真想多要幾個孩子,帶一個和帶五個是一回事。"
可是我干媽干爹來,媽媽卻勸干媽不要生孩子/搬子小時候,你為他把心都揉碎了。就算他長大了,你再揉碎心都幫不了他。到他們這一代,同性戀、愛滋病、戰爭、吸毒,什么都可能發生。"我干媽也是個作家,叫唐敏。養的貓病死后她到我家哭訴。媽媽說,如果養一個孩子病死了,她不是要把眼淚哭干?
我們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買了鋼琴。和我同歲的小表姐每個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從早上九時到晚上九時,拉得她小小年紀就喊活著沒意思。經常有人問我媽:"你兒子學什么?"媽媽回答:"學玩。"媽媽總說要讓我有個快樂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時間愛畫畫,媽媽買了一大堆蠟筆、彩色鉛筆和水彩。我扔下畫筆去剪紙,媽媽又給我買小剪刀和彩紙。再后來我迷上踢足球,媽媽就辛辛苦苦陪練,當過真正的足球運動員的爸爸,有時忍不住出現在陽臺上,居高臨下地把媽媽的腳法批評得一無是處。來家的叔叔們常問我長大了干什么,像媽媽當個詩人?我才不呢!當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沒意思,我要當司機。媽媽爸爸聽了都大大高興起來。媽媽到國外給我帶的玩具全是各種汽車。現在我的機動車輛有六七十種。媽媽說等夠一百部了,就開個汽車博覽會。
我今年五周歲了。有位伯伯來家里,說起他兒子結婚后想搬出去獨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媽媽勸他說:"孩子成家就應該離開父母。小思長大后我也要讓他走。
但是,如果他們愿意讓我幫忙帶孫子,十個八個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覺,媽媽坐在我的小床邊,問我怎么啦。
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媽媽笑著把爸爸叫來,向我保證,等我長大還要很多很多天,這以前我們三人決不分開。
但是,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媽媽摸摸我的臉說,可是我要孫子呀。
6."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錯了,是守株待兔。"媽媽是不是錯了?為什么?
答:
7.媽媽為什么讓我"學玩"?
答:
8."但是,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媽媽摸摸我的臉說,可是我要孫子呀。"這段文字表達怎樣的情趣?
答:_
9.作者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怎樣的家庭生活?
答:_
10.本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答:_
四父子情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慈母"這個詞講得通,對"慈父"這個詞我老覺著別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國男人不大能和這個詞掛上鉤,他們大都嚴厲有余而慈愛不足。我的父親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種嚴厲得令孩子見而生畏的人,所以是個復雜的父親。
我不知道,一個人的記憶力最早是幾歲產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個記憶是一歲多有的。那是在青島,門外來了個老道,什么也不要,只問有小孩沒有。于是,父親把我抱出去。看見了我,老道說到十四號那天往小胖子左手腕上系一圈紅線,就可以消災避難。我被老道的樣子嚇得哇哇大哭,由此便產生了我的第一個不可磨滅的記憶。使我遺憾終身的是,在我的第一個記憶里,竟沒有父親的形象,我記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鐵門。
我童年時代的記憶中第一次真正出現父親,是在我兩歲的時候,在濟南齊魯大學常柏路的房子里。不過,說起來有點地氣,這次記憶中的父親正在撒尿。母親帶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親走了進來,做示范,母親說:"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們倆一樣!"于是,我第一次看見了父親,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樣。
在我兩歲零三個月的時候,父親離開濟南南下武漢,加人到抗戰洪流中。再見到父親時,我已經八歲。一見面,我覺得父親很蒼老。他剛割完盲腸,腰直不起來,站在那里兩只手一齊壓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聲"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頭,叫我"小乙"。對他,對我,爺兒倆彼此都是陌生的。他當時嚴重貧血,整天抱怨頭昏,但還是天天不離書桌,寫《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慶去,最高興的時候是朋友們來北暗①看望他。
只有這個時候他的話才多,變得非常健談,而且往往是一張嘴就是一串笑話,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漸漸地,我把聽他說話當成了一種最有吸引力的事,總是靜靜地在一邊旁聽,還免不了跟著傻笑。"父親從不趕我走,還常常指著我不無親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對孩子們的功課和成績是無興趣,H次也沒問過,也沒輔導過,采取了一種絕對超然①的放任自流態度。他表示贊同的,在我當時看來,幾乎都是和玩有關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賞我對書畫有興趣,對唱歌有興趣,對參加學生會的社會活動有興趣。他很愛帶我去訪朋友,坐茶館,上澡堂子。走在路上,總是他拄著手杖在前面.我緊緊地跟在后面,他從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說話。我個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見的總是他的腿和腳,還有那雙磨歪了后跟的舊皮鞋。就這樣,跟著他的腳印,我走了兩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國。現在,一閉眼,我還能看見那雙歪歪的鞋跟。我愿。跟著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擔心,不必說話,不必思索,卻能知道整個世界。
1.解釋下列詞語。
①遺憾:() ②放任自流:()
2.舉出兩個例子說明作者的父親"是個復雜的父親。"
答:
3.作者第一個記憶里記住的是什么?為什么?
答:------
4.作者的父親對孩子們的功課采取絕對放任自流的態度,表示贊同的幾乎都是和玩有關的事情。這種做法的目的在哪里?
答:
文段二
再見到父親時,我已經是十五歲的少年了,是個初三學生。他給我從美國帶回來的禮物是一盒礦石標本,里面有二十多塊可愛的小石頭,閃著各種異樣的光彩,每一塊都有學名②,還有簡單的說明。
我奇怪地發現,此時此刻的父親已經把我當成了一個獨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種異乎尋常的大人對大人的平等態度。他見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稱呼"舒乙",而且伸出手來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樣。他的手很軟,很秀氣,手掌很紅,握著他伸過來的手,我的心充滿了驚奇,頓時感到自己長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
了。高中畢業后,我通過了留學蘇聯的考試,父親很高 興。五年里,他三次到蘇聯去開會,都專程到列寧格勒去看我。他沒有給我寫過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對朋友們說:兒子是學理工的,學的是由木頭里煉酒精①!
雖然父親誠心誠意地把我當成大人和朋友對待,還常常和我討論一些嚴肅的問題,我反而常常強烈地感覺到,在他的內心里我還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東北出差,臨行前向他告別,他很關奶地問車票帶了嗎,我說帶好了,他說:"拿給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車票,他才放心了。接著又問:"你帶了幾根皮帶?"我說:"一根。"他說:"不成,要兩根!"干嘛要兩根?他說:"萬一那根斷了呢,非抓瞎不可!來,把我這根也拿上。"父親的這兩個問題,讓我笑了一路。
對我的戀愛婚事,父親同樣采取了超然的態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選擇。他送給我們一幅親筆寫的大條幅,紅紙上八個大字"勤儉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
這是繼礦石標本之后他送給我的第二份禮物,以后,一直掛在我的床前。可惜,后來紅衛兵把它撕成兩半,扔在地下亂踩,等他們走后,我從地上將它們揀起藏好,保存至今,雖然殘破不堪,卻是我的最珍貴的寶貝。
直到前幾年,我才從他的文章中發現,父親對孩子教育竟有許多獨特的見解,生前他并沒有對我們直接說過,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終于懂得了他的愛的價值。
父親死后,我一個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過了一個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臉,拉了他的手,把淚灑在他滿是傷痕的身上,我把人間的一點熱氣當作愛回報給他。
我很悲傷,我也很幸運。
5.文段中哪一個句子表現老舍說話幽默的特點?
答:
6.文段中哪些事例表現老舍注重思想品德的培養?
答:
7.文段中哪些事例表現老舍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
答:
8."我很悲傷,我也很幸運。"這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
五羚羊木雕
閱讀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文段一
"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么?"我小聲地說。
"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簡單。
"我把它收起來了。"
"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么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張呢?"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經給我了。"
"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
我沒有理由了。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
1.文段中媽媽認為羚羊木雕貴重的原因是______.
2."媽媽突然問我"句中"突然"一詞寫出媽媽怎樣的神態?
答:
3.媽媽追問羚羊木雕一事,說明她怎樣的個性特點?
答:
4.從文段中劃線的句子來看,爸爸的性格與媽媽有什么不同?在對待羚羊木雕一事,爸爸的態度與媽媽實質同不同?
答:
5."怎么能自作主張呢?"一句,換成"你能自作主張嗎?"好不好?為什么?
答:
文段二
不知什么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一定想說什么,可是,她沒有說。這時,媽媽從柜子里拿出一鐵盒糖果對我說:"不是媽媽不懂道理,你把這盒糖送給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媽媽也舍不得送人啊!"我從媽媽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貴重。她和爸爸一起看著我,像是在等待著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屋子里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媽媽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貴的木雕廣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
我手里摸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么?一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
"萬芳……"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沒有……"我慢慢從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萬芳愣了一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這樣呢廣 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里出來了。看見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們的樣子,立刻明白了:"萬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東西?"
萬芳看了我一眼,跑進屋去。過了一會兒,她拿著那只羚羊出來了。她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受,看我呆會兒揍她!"
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不見了,她不會再跟我好了……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6.根據上下文,你認為奶奶"一定想說什么"?
答:_
7.爸爸媽媽執意讓"我"取回羚羊木雕,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答:_
8,"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一描寫作用是_____。
9.萬芳在"我"討回羚羊后,突然不見與突然出現反映她怎樣的心理變化?
答:____
10."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為什么?
答:_
閱讀遷移文段
閱讀下列文段,然后按要求回答問題。
背影
①那年我才九歲,農村小上三年級。村小條件簡陋,有的只是粗糙的桌椅、布滿傷疤的黑板,以及永遠關不牢的rl扉;供電也極不正常,這就使得那盞六十瓦的白熾燈泡常常很長時間地不能盡職。那時的孩子倒也懂事,知道上課的時候該規規矩矩地坐著聽講,偶爾的樂趣,便是能夠從高過頭頂的狹窄的窗戶里瞥見一角藍藍的天空了。
②教我們數學的老師姓徐,是個有二十余年教齡的老教師。由于勞累的緣故,他的背過早地駝了,而且患了病,看上去蒼老而干癟。那是期中考試的前夕,徐老師正上著課,電又停了,教室里一片昏暗。他看了看天,吩咐將凳子搬到室外去。
③天邊紅彤彤的一片,絢麗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徐老師將一塊小黑板支在課桌上,讓我們依照在教室的順序坐好,便開始講述未完的課程。
④過了一會兒,他背轉身板書。抬起手臂的剎那,夕陽在他身上碎成了零星的光斑。套在老藍色中山裝里的干癟的身子似乎不再那么刺目,而他佝僂的腰部更彎了,突露出高高顴骨的頭部幾乎與肩相平,雜亂的白發被深秋的風吹得根根直立起來。他埋著頭列算式,[忽然的我便有一些錯覺,不知是他融進了黑板中,還是黑板融化了他.]這四周的一切是那么寧靜而美麗。
(5)倏地,他彎下腰去,喉嚨口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旋即一大堆沉悶的咳嗽接二連三地從他的喉嚨口鉆出來,由于不能盡情地咳嗽身體顫動水已,]我們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用手撐住涌上前的同學的肩膀,不住地喘著氣,恍若用舊了的風箱般。]我們沒辦法看到他的表情,因為他竭力不讓我們走到他面前。良久,他才平靜下來,努力挺直了腰,回轉身來。就在他回轉身的瞬間,天驟然沉了下去,仿佛燃盡的油燈,火花很亮麗地閃耀一下,接著便哭了。他用力地一揮手,用滯重而嘶啞的聲音宣布:今天就講到這兒吧,放學了!可是,當他那被攙扶著的瞞珊的背影從我的視線里消失時,我依舊沒能適應眼前的灰色。
(6)我那時一直不明白徐老師為何這般拼命。
他只不過是一個民辦教師,而且憔悴得厲害。他有幾十個理由可以申請休假,甚至辭職。那幾十元的工資根本不值得他這樣。等我真正懂了的時候,我已經走進了一所師范學校。
(7)一個曖融融的春日的下午,我靜靜坐在花 園的一座亭子里。幾對燕子在不遠處追逐嬉戲, 大朵大朵的月季迎著風絢麗地搖曳。這時同鄉捎 來了一個消息:徐老師死了,因為肺癌。
(8)很久以前那個絢麗而又慘淡的黃昏驟然走 進了我的視線,那大片大片吞噬晚霞的黑煙,那 蒼老而倔強的背影,仿佛都用犀利的眼光牢牢地 盯住我。我的淚很快地滴下來,打濕了攤在膝頭 的語文課本。
1.文段①中"這就使得那盞……"的"這"指代什么?
答:_
2.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一文,"背影"是作為文章的線索,本文的"背影"是不是文章線索?為什么?
答:_
3.文段④中劃線的句子其含意是 4.文段⑤中劃線的句子對徐老師的動作描寫表現他怎樣的特點?
答:_
5.文段⑤中"天驟然沉了下去,仿佛燃盡的油燈,火花很亮麗地閃耀了一下,接著便滅了。"這段話的含義是什么?
答:_
6.本文寫"背影"與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表現的中心相同嗎?試作比較。
(1)通過描寫徐老師的背影,____ (2)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