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姓氏有奧秘》語文閱讀答案
《華人姓氏的奧秘》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公布了中國姓氏研究新成果。專家耗時兩年,根據1110個縣市、2.96億人口、4100個姓氏的大量數據繪制出100張大姓分布圖。研究發現:這些分布圖與《中國人口主要死因地圖集》中的疾病分布圖有重疊,所有的姓氏和常見疾病之間似乎都存在一種說不清的重疊現象。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考閱讀答案,閱讀理解答題方法,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計算機能思維嗎?》語文閱讀答案
1997年5月11日,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幢高樓里正在進行一場被媒體稱為“人機大戰”的國際象棋比賽。對局的一方是1985年以來一直獨霸棋壇的俄羅斯棋王卡斯帕羅夫,另一方是美國IBM公司推出的“天下第一”下棋機器———名為“深藍”的超級計算機。盡管卡斯帕羅夫一開始就聲稱他是“為尊嚴而戰”,但最后“深藍”還是以3.5比2.5的總比分取勝。對此,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人們歷來認為,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駕馭生物,就是因為人有智慧、能思維。弈棋往往被視為人類最有代表性的純智慧活動,世界棋王常常被視為人類智慧的象征。今天,棋王易位于計算機,人們不禁要提出疑問:機器能思維嗎?思維是人類的專利嗎?人類的智慧已經進化發展了成千上萬年,而智能機器充其量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如果再發展幾百年,我們也許很難想像那時的人工智能的水平和情景。看來,如果有朝一日機器在我們自以為優越的那種重要品質上超過我們,我們就要向自己的創造物雙手捧出那惟一的特權!有人甚至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總有一天電腦要超越人腦,使人類成為機器的奴隸。到那時人們討論的已經不是人類思維的尊嚴問題,而是人類命運的問題了。
機器能不能思維?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命題,而且是一個哲學命題。“深藍”曾于1996年跟卡斯帕羅夫交過一次手,結果以1勝2平3負敗北。隨后IBM的專家們一方面努力從硬件上提高“深藍”的運算能力和速度,另一方面加深“深藍”對棋局的“理解”,終于使其棋力大增,最后戰勝棋王。難怪卡斯帕羅夫在賽后說,這次比賽“是一群人運用電腦來向一個人的智慧和反應挑戰”。機器的“思維”本質上是人賦予的,人的思維是自然界、宇宙間最復雜的系統之一。機器固然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邏輯、理性特征,但人腦還有意志、靈感、性情和精神,這些卻是計算機所無法企及的。
5. 對文中畫線的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當機器在優越品質上超過人類時,人類就將無法控制機器的思維能力。
B. 當機器也具有思維能力以后,人類就將承認思維不再是人類的專利。
C. 如果某一天機器在各方面超過人類,機器就將使人類喪失思維能力。
D. 如果某一天機器具備了人類的重要品質,機器將享有人類的所有權利。
6. 從上下文看,以下對這次“人機大戰”特別引人注目的原因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 人跟計算機進行國際象棋比賽尚屬首次,所以引起媒體的關注。
B. 一方是俄羅斯棋王卡斯帕羅夫,一方是“天下第一”下棋機器“深藍”。
C. 卡斯帕羅夫并非是為他個人而戰,比賽涉及到人類的尊嚴問題。
D. “深藍”最終以3.5比2.5的總比分取勝,導致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7. 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高速發展的智能機器將來完全可以代替人類的許多智力活動。
B. 有智慧、能思維才使人類取得了主宰地球、駕馭生物的優越地位。
C. “人機大戰”實際上是卡斯帕羅夫一個人跟許多人的智力的較量。
D.計算機在可形式化的邏輯、理性特征方面不能跟人類相匹敵。
參考答案:
5、B
解析:畫線句子中“我們自以為優越的那種重要品質”實際上就是指人能思維,所要捧出的“特權”則是指人類沒有權利聲稱自己是物質世界唯一能思維的。可見B項是正確的。而A和C中說“人類無法控制機器的思維”和“機器將使人類喪失思維”的說法有失偏頗。D項中“機器將享有人類的所有權利”與“捧出那唯一的特權”含義違背。因此選B。
6、A
解析:A項中“人跟計算機進行國際象棋比賽尚屬首次”的表述是錯誤的。文章最后一段有“‘深藍’曾于1996年跟卡斯帕羅夫交過一次手”的表述。
7D
解析:D項中說“不能和人類相匹敵”的表述錯誤,張冠李戴。文章最后一段承認“機器具有可形式化的邏輯、理性特征”這一點是可以和人類匹敵的,機器和人類不能匹敵的是“意志、靈感、性情和精神”方面。
《華人姓氏有奧秘》語文閱讀答案
項目負責人袁義達說,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國家,大約5020xx年前,姓就被定為世襲。其間絕大部分是父系社會,中國人都隨父姓。而在遺傳學上,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體,因此,Y染色體就同姓氏一起遺傳給他的后代。由此推斷,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樣類型的Y染色體以及它所攜帶的遺傳基因。換言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體遺傳基因的分布應該是平行關系。那么中國姓氏在5020xx年中是穩定的代代相傳,還是像日本一樣是偶然一次出現的呢?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只有少數的幾個姓,明治天皇為了改革,要求全國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幾年出現了8萬多個姓,且多數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難與遺傳聯系起來。
上個世紀90年代,為弄清姓氏傳承的穩定性,袁義達對中國姓氏在歷史上的分布也進行了一次調查。通過對宋、明、清和當今這四個時期的姓氏統計發現,一千多年來中國姓氏傳承非常穩定,每個時期的姓氏分布曲線基本重合。他說:“中國人的姓氏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文化,從科學角度來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非常好的研究遺傳學的標本,是歷史上男性活動的忠實記錄者。”
兩次姓氏統計完成后,他自編軟件把100個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張張彩色的姓氏分布圖,從中可直觀地了解到每個姓氏在全國的分布區域和在當地人口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覺這些姓氏分布圖有點似曾相識,查閱《中國人口主要死因地圖集》中的疾病分布圖,這二者竟然有重疊,比如糖尿病在山東地區比較高發,而孔姓在山東出現的頻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當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沒有直接關系的,而且疾病和Y染色體的關系也不大,疾病多數發生在常染色體上。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兩張圖相似,或者某個姓氏和疾病表現出某種關聯性。姓氏和常見疾病之間一定存在某種內在聯系,但又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調動起來。這種重疊現象是否和幾千年來的人群活動有關呢?如果把常染色體的突變看作疾病,我們5020xx年中是以男性為主進行群體遷移的,Y染色體在遷移,和Y染色體同在一個個體上的常染色體必定也隨之遷移,研究Y染色體的分布規律就能找出常染色體的某些分布規律,必定對研究某種疾病的起源有幫助。“這就好像我們現在研究禽流感病毒在通過研究候鳥遷徙的路線一樣,”他形象地比喻說,“我們現在沒直接研究疾病的分布,而是通過研究載體的分布來找出疾病分布的規律。”
研究還在深入。他認為,對姓氏和疾病關系的探究,可以為研究疾病起源的專家提供一些新的線索和資料;醫藥學領域現在就開始關注姓氏和遺傳基因的關系,有可能為新藥和個性化藥物的研制提供線索。同樣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反映是不一樣的,比如同樣的感冒藥對某些人十分有效,對某些人則沒有半點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遺傳基因的關系,那么,根據姓氏開發個性化藥物甚至‘對姓下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報》20xx年12月7日期,有刪節)
6.下列對“姓氏和常見疾病之間一定存在某種內在聯系,但又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氏項目組繪制的100張大姓分布圖與早先的《中國人口主要死因地圖集》的疾病分布圖有重疊,中國的姓氏和常見疾病存在某種關聯性。
B.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體遺傳基因的分布是平行關系,而疾病和Y染色體的關系又不大。
C.5020xx年中Y染色體以男性為主進行群體遷移,和Y染色體同在一個個體上的常染色體也隨之遷移,它們的突變,導致了疾病在中國的同一姓氏之間遺傳。
D.不只是一兩張姓氏分布圖與《中國人口主要死因地圖集》的分布圖相似,說明很多姓氏和疾病表現出某種關聯性,但目前我們卻不清楚造成這種關聯的原因。
7.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A.中國姓氏是祖先留給后代的非常好的研究遺傳學的標本,是歷史上男性活動的忠實記錄。
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維新后一次性出現的,且多數以地名命名,他們的姓氏與遺傳就沒有聯系。
C.袁氏項目組運用候鳥遷徙路線的研究方式,研究疾病的分布與姓氏分布的關系。
D.姓氏分布和《中國人口主要死因地圖集》中的疾病分布圖的重疊,說明所有的姓氏和常見疾病之間都存在一種重疊現象。
8.結合原文內容,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調查宋、明、清和當今這四個時期的姓氏發現,一千多年來的姓氏分布曲線基本重合,這說明中國古代人口無遷移。
B.山東是糖尿病的高發區,而孔姓在山東出現頻率最高,這就意味著姓孔會生糖尿病。
C.疾病多數發生在常染色體上,和Y染色體的關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體,
因此,疾病跟男性關系不大。
D.以研究中國姓氏的分布為載體來研究中國人的疾病分布規律,不僅為研究疾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徑,也使根據姓氏開發個性化藥物成為一種可能。
參考答案:
6.C(“它們的突變,導致了疾病在中國的同一姓氏之間遺傳”的說法沒有根據)
7.A(B日本的姓氏是“明治維新后一次性出現的”不對,之前有少數幾個姓,他們的姓氏與遺傳沒有聯系也不合文意;C“研究侯鳥遷徙的路線”是個比喻,并非研究方式;D“都存在一種重疊現象”太絕對。)
8.D(ABC都不符合原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