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身教,言教哪個重要
“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呢?是啊,我也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可是,你知道嗎?有多少次良好的溝通機會就因為爸爸媽媽粗魯的回應而錯過了,多可惜啊!我也曾經對女兒說過這樣的話:“媽媽和爸爸在說話,小孩子別插嘴,等我們說完了你在說!”女兒總是噘著小嘴看著我,把想說的話又咽回了肚子里。針對孩子這種“不聽話”、“喜歡插嘴”等,是教育里面的常見問題,在《讓孩子把話說完》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
作者蒙謹,原名李彥芳。教育學碩士,心理咨詢師。曾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作者以講述自己十五年養育一雙兒女的真情故事,并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闡述了“親子交流”的科學理念、本質規律和關鍵點。她教會了我傾聽孩子的真心話,從而找到了教育的問題所在。
在第一章,孩子為什么不懂事里,有這樣一句話讓我深有體會——言傳,更要身教。書中寫到:家庭教育,絕不僅僅是父母只用語言來教導孩子如何去做,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因為,孩子更多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父母的行為對他的影響越大。
女兒四歲了,晚上從幼兒園回來就告訴我:“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好啊,離電視遠點哈!”囑咐完女兒后,我就去忙我的事了。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女兒竟然躺在沙發上看得入神,我連叫了兩聲,她都沒聽見,我很生氣,一把把她拉起來,大聲說:“誰叫你躺著看電視了?”我的聲音顯然是嚇到了女兒,女兒小聲說:“媽媽,你不是也躺著看電視了嗎?”突然間我意識到了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讓我明白了女兒從小就不喜歡看書的原因。從這以后,我每天晚上沒有事做的時候,就拿著書坐在沙發上看,有時還會笑出聲來。這時,女兒總會來問我:“媽媽,你在看什么呢?這么高興!”我回答:“別吵,媽媽剛看到有趣的地方,你快去玩吧!”就這樣,沒過幾天的時間,我發現女兒不再對動畫片著迷了,回家后也拿起故事書坐在沙發上看起來,小嘴巴里時不時的還在講著“小故事”,有時還會興奮的叫到:“媽媽你看,這個字是人,這個字是開……”可見,父母會在無意中成為孩子直接的學習對象,不論是父母良好的習慣還是不良的習慣,孩子都會模仿,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造成影響。
良好的溝通從學會傾聽開始。傾聽始終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這也讓我學會了,要是能夠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孩子就會體驗到平等、尊重和信任。無論爸爸媽媽多么愛自己的孩子,有了平等和信任,孩子更愿意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心聲。
有的父母經常向孩子提出“要聽話”的要求,并總是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在你的潛意識里就沒有和孩子真正的平等過。要求孩子“聽話”是在我們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了,可“聽”與“不聽”完全是我們用成人的思想來評價孩子的一個簡單的標準,那這個簡單的標準到底是以什么來定位呢?我們自己又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所以聽懂孩子的心聲太重要了,假如我們不認真理解孩子在說什么,就胡亂的哄她或是訓斥她,那孩子的心結打不開,我們也就聽不到孩子的心聲。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她的未來負責。正確的溝通方式就是傾聽。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那我們就應該給它雕刻成一塊美玉。想要有一個聽話的孩子,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應該做一個“聽話”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