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重視孩子們的精神獎勵
一、案例背景
現在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成長,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最大程度地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于是物質鼓勵成為家長常用的一種激勵孩子的手段,比如家長向孩子許諾:如果你這次考試能考前十名,就可以帶你去旅游,或者買游戲機……這種方法還真奏效,孩子為了那份誘惑力,不惜一切地努力爭取,最終很好地完成了家長的目標任務,滿足了家長的期望。逐漸地,物質鼓勵成為家長激勵孩子樂此不疲使用的方法。然而,在家長許諾過程中,孩子唯利是圖的價值觀也慢慢滋生起來,物質鼓勵成了家長和孩子的一種交易,成為家長討好孩子的一種賄賂,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一把枷鎖。下面,我就家庭教育,淺談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做法。
二、教育過程
孩子從姥姥家回來,總是夸夸其談,說姥爺姥姥是如何如何地好,想要什么就給什么,過著皇帝般的生活。姥爺姥姥疼外甥是天經地義的,有時溺愛孩子是難免的,疼孩子沒有錯,這可以理解,不能怪罪他們。但是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這樣完全依著孩子,這樣溺愛孩子不行。妻子多次和孩子他姥爺姥姥說起:不能嬌生慣養孩子,這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應該讓孩子通過勞動獲得,并在勞動中逐步培養孩子熱好勞動的好習慣,不能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同時,讓孩子懂得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勞動成果。他們二老也說以后注意,不再這樣了。接下來,姥爺姥姥不隨意給兒子東西了。隨之變化的是,為了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得勞動成果,好好地表現,他們采取物質鼓勵的方式。比如:這次考試考好了,假期可以去旅游;自己洗衣服,可以獎勵買玩具;幫忙做一件好事(洗刷餐具,做飯,掃地等家務活),可以買自己愿意吃的好東西……這種方法很管用,馬上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孩子比以前更聽話了,玩具也不亂扔了,也講衛生了,也不貪睡戀床了,也變得勤快了很多……
然而回到家中,我的命令不好使了,吩咐做點家務時,他總是和我講條件,討價還價,一肚子不愿意,埋怨我說:“在姥姥家,干了活能得到報酬,而在咱家,就是甘盡義務,一點好處都沒有,真小氣!”我倒成了小氣鬼。現在不教育不行了,他有點太物質了,利欲熏心會毀了他。而且這種勢頭愈演愈強,欲望越來越大。他姥姥有時打電話也說:“嘉(孩子的小名)總是要這要那的,有時還獅子大開口,說要遙控飛機、電動小汽車等,俺快了供應不起他了。”
我決定要改正他這一毛病,說做就做。在周末,我吩咐他打掃衛生,他又咕嘟著嘴極不情愿,干完了,屁顛屁顛地跑到我跟前說:“爸爸,任務完成了,我要到商店買好東西……以前姥姥總是給我買好東西!”在他吞吞的話語中,我知道他想物質獎勵。正好抓住這次機會,我勸導他說:“爸爸媽媽在家干活,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給報酬了嗎?”他卻反駁道:“我是小孩,你們是大人。”我趁熱打鐵繼續勸說他:“爸爸媽媽小時候在家干活的時候,也沒得到報酬,不也干得好好的嗎?現在爸爸媽媽大了,在家干得是沉活累活臟活,也沒有抱怨什么。你年齡小,干點輕快活是可以的。老師不是說在家要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嗎,這才是好孩子的表現。”
要想改掉孩子身上的這個毛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地淡化物質鼓勵,取而代之的是精神鼓勵。當孩子家庭作業寫得認真了,就畫一個五角星或寫上一個一百分作為鼓勵,讓孩子繼續努力,寫出更好的作業;當孩子能自覺地干家務活了,或者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了,就要開家庭會隆重表揚一下,讓孩子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孩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好了,總是不忘豎豎大拇指表示贊賞,總是不吝惜一個擁抱,或者一句贊美,讓孩子體會到被肯定的感覺,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我春風化雨般的說教下,在日積月累地精神鼓勵下,他改掉了動不動要物質鼓勵的毛病,隨之一些良好的習慣也慢慢培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