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驗:重視三個“培養” 讓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我作為一名五歲孩子的母親,也不例外。我總是滿懷希望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按照自己認為好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設計自己的“希望工程”。近日,認真讀完《幼兒家長必讀》一書,我對自己的育兒方法進行審視和反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認識:
一、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
現在的父母多數是過多的重視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卻忽視了品德教育;其實,品德的培養是孩子乃至一生的根本,是最不容忽視和小覷的。擁有了良好的品德,孩子才會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為今后的人生奠定好基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所。因此,我們要力求做好孩子的榜樣,如孝敬父母,待人有禮有節,誠實守信,負責任有擔當等。
二、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播種一種行為,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會收獲一種命運。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小習慣成就大人生。我曾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育人的關鍵在于立德,而好的品德養成離不開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和培養。對父母來說,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精神,應當是重中之重。在生活中,要有意加強孩子打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和意識。(家長切不可當“保姆”)如按時起床、睡覺、不亂扔垃圾、自己整理玩具、飯前飯后洗手,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有話好好說等。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家長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蛻變。看看孩子“化繭化蝶”的過程是痛苦的,也是享受的。
三、重視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難,積極嘗試,奮力進取,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成功的體驗。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聰明,反應靈敏,但在學習中稍遇問題和挫折就會停滯不前。因此,作為家長,要在平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家孩子原來膽子不大,更別說表現自我了,意識到了這點,我們刻意帶她到各種場合去,刻意遠離,讓她去適應環境,鼓勵她去幼兒園廣播站講故事,當小主持人。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表現的欲望,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所以我們要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和肯定。對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許諾的獎勵要實現。享受到成功喜悅之后的孩子,對參與活動,表現自我的積極性便提高了,自信心也就更強了。
教育是一門藝術,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百分之百。讓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個家長一生的追求。因此,我們要多用真心、真愛去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