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精選5篇)
健康的生活 篇1
課 時 教 案
教學課題第二十四章 健康的生活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通過對幾種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認識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2.健康生活方式的含義。
能力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的設計,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總結結論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我國人民健康水平的了解,體會黨和國家對人民生活的關注和我國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2.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探究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學風。
重點難點重點: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難點:探究實驗的設計 和修改。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學生自主、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 學 過 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人類有史以來就在與 疾病作長期不懈的斗爭,至現代已經有許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療,但是一些疾病仍然困擾著人類,例如現代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慢性病——
學生: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醫學知識很關心,那么你知道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嗎?
學生:食物中含脂肪、糖類、膽固醇過多,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吸煙易導致肺癌。……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對,其實這些疾病的發生都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下面我們就通過94頁的資料分析來共同探討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講授新課]
(學生認真閱讀、分析、討論。)
教師:看了這段資料,請同學們共同思考下列問題:
(用投影片打出)
(1)40多年來,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種類發生了哪些變化?
(2)你認為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3)從這段資料中,你還得到什么樣的啟發?
學生1:1957年,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傳染病和肺結核,而在1999年,呼吸系統疾病從死因順位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急性傳染病和肺結核排在第7位以后。相反,在1957年,排在死因順位的第5、6、7位的心臟病、腦溢血和惡性腫瘤,在1999年分別上升至第3、2、1位。
學生2: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傳染病和肺結核等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造成,而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 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外,還主要與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死亡原因的變化說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和行為因素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3:從這段資料的數據變化中我體會 到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對健康的重要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參加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少吃脂肪含量高的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恰當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問題;同時還應該盡力勸說周圍的人 戒煙戒酒,從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教師:同學們的建議都非常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會加速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下面就請同學們來設計一個實驗,觀察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為了幫助大家完成實驗,老師這里有一些實驗資料,供大家參考。
(投影片資料)
水蚤為甲殼綱動物,身體透明,一般體長不足5 mm,水蚤主要以單細胞綠藻為食,生長在富含有機質的靜水水域,如水草茂密的湖邊、水庫邊、養魚池和水塘等環境中。在我國南北廣大水域中廣泛存在。除冬季外,其他時節很容易采集和培養。 在北方,水蚤常作為家養觀賞魚的餌料。
由于水蚤極易采集和培養,而且在顯微鏡下能夠很容易地看清楚身體內部的多種結構及其生理活動,因此常作為觀察和研究小型活體動物的好材料。
水蚤的心率及其影響因素:水蚤的心臟呈白色,位于背部中央偏上部位。水蚤的心臟每跳動一次,包括一次舒張和一次收縮兩個動作,水蚤的心率范圍很廣,每分鐘心臟的跳動次數從100至350次之間不等。影響水蚤心率的因素很多,在實驗中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水蚤的大小:一般同種的水蚤,年幼的個體比成熟個體的心率要快,衰老的水蚤心率更 慢;小型水蚤比較大的水蚤心率要快;
2.溫度的影響:在水溫偏高時,水蚤的心率比在水溫低時要快;
3.水體的影響:水體中富含氧,水蚤的心跳比缺氧的要慢;
4.營養狀況的影響:飽食的水蚤心率快,饑餓的水蚤心率慢。
[設計探究實驗,組織討論]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探究實驗的方案并記錄,然后請小組的記錄員向大家匯報你們小組的實驗設計。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探究計劃并記錄)
教師:現在請每小組的記錄員向大家匯報小組的探究實驗設計。
(以某組為例,用投影片打出部分內容)
學生:本組想探究的問題是:酒精對水蚤心率有什么影響。
作出的假 設是: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濃度越高的酒精抑制作用越強。
(投影片內容)
教師:如果同學們對本實驗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方法,請提出來讓我們共同學習和進步。
學生1:水蚤的心率很快,記錄數據時可以以10秒為單位來計算。
學生2:實驗報告還可以設計一個曲線圖,使實驗數據和結果更直觀。
……
教師:同學們考慮得很周到,說明大家都作了深入的思考,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完成實驗,當然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建議,同學們可以用來作參考。
(投影片內容)
1.水蚤的心臟很小,又呈白色,不容易找到,所以應該先確認心臟的位置,避免勞而無功。
2.計數時應用吸管或吸水紙吸去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蚤跳動難以觀察,但水分又不能全部吸干,以免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心臟。
3.一只水蚤只能做兩次實驗,即在清水中和在某一濃度的酒精溶液中。
4.在用酒精實驗時,應先用吸水紙將水吸干,避免降低酒精的濃度,先滴2~3滴酒精溶液,過5~10 s再用吸水紙吸去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但不 要吸干,這樣既可保證酒精溶液對水蚤的影響,又可避免 水蚤游動影響觀察。
[鞏固練習]
一、看誰填得對
1.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________,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等。
答案:行為習慣
2.現在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排在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惡性腫瘤 腦血管病 心臟病
二、觀察與思考
3.什么是“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
答案: 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部 分發展中國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經不再是傳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一些慢性、非傳染病,這些疾病除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這些疾病常被稱為“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
4.每個人都應擁有健康的生活,想一想,你應該怎樣幫助家人和親友選擇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答案:可以幫助家人制定營養早餐和晚餐;與家人一起積極鍛煉身體;如果家人吸煙還應該勸他們戒煙;注意與家人多溝通,保持良好的家庭氣氛和愉快的心情等。
板書設計
一、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1.生活方式:人們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為習慣。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某些慢性、 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活動與探究
活動題目:調查本地惡性腫瘤(或心臟病、腦血管病)的發病情況。
活動目的:通過調查,了解當地患惡性腫瘤的基本情況。
活動提示:1.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小組中的成員可以分工進行。
2.調查前擬好調查提綱,內容包括調查目的、調查途徑、調查內容等。
3.可以通過訪問當地醫學院校的老師、醫院的醫務人員等進行調查。
4.寫出調查報告,寫明調查人、調查時間、被調查人、調查提綱、調查結果、分析和建議等內容。
活動結果:針對本地惡性腫瘤的發病情況展開一次生活方式與健康關系的討論。
作業布置
實驗冊練習 教學后記
健康的生活 篇2
第三章第二節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學目標:了解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通過探究獲知不良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教學重點、難點:了解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通過探究獲知不良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教學過程:一、 導入什么是健康?(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方面)我們的生活方式健康嗎?什么是生活方式?二、 新授生活方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習慣,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等。㈠資料分析 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p94資料討論:⑴40多年來,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種類發生了哪些變化?⑵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解析:⑴上世紀50年代死亡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統、急性傳染病、肺結核,而90年代主要是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⑵呼吸系統疾病、傳染病是由于物質條件差等因素影響,而現在主要疾病是由于遺傳等因素影響,還有環境變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㈡疾病趨向隨著文明的發展,我們所面臨的已不再是傳染病,而是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些疾病也被稱謂“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㈢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討論:⑴如何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配制供實驗用的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⑵供實驗用的水蚤共需幾只?該分成幾組?每組多少?為什么?⑶實驗具體步驟怎樣?4.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討論:⑴酒精對水蚤心率有什么影響?⑵酗酒對人體健康可能有哪些危害?分析:①低濃度,心率變快,高濃度,心率變慢。②傷胃,損害心臟、血管,引起神經衰弱或智力減退等,長期飲酒,可導致酒精中毒而死亡。三、 練習p98練習1四、 作業完成課課練習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學目標: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健康的生活。教學重、難點:一、 導入想一想,我們身邊有沒有小胖墩?為什么?對他的成長有利嗎?你能舉例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嗎?(如:不吃早餐、過早吸煙、經常喝可樂等碳酸類飲料)二、 新授健康的生活方式1.益處:有利于預防各種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還可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2.觀察p97圖片,說說健康的生活方式①營養配餐好 如:晚餐不要進食太多②支持體育鍛煉 如:晨起散步等③按時作息 如:不開“夜車”④不吸煙,不喝酒 青少年正處在生長期,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⑤拒絕毒品不應好奇而嘗試⑥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防止“自閉癥”的形成想一想:書本中給出了一些健康生活的方式,你還有哪些建議?設計:設計健康生活的一周請同學們根據健康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安排下一周的作息時間和具體活動內容,設計健康生活的一周,并將計劃付諸實踐,將好習慣長期保持。三、 練習1.你見過或聽說過吸毒對他們個人和家庭造成了怎么樣的危害?建議你就這個話題與同學交流,提高對拒絕毒品的認識。2.每個人都應擁有健康的生活。想一想,你應該怎么樣幫助家人和親友選擇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四、 作業完成課課練相應練習板書: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配餐好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 不吸煙,不喝酒 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學習并沒有結束教學目標: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學重、難點: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一、 導入二年的生物科學課程已全部學完,請大家來總結一下,你知道了哪些知識。二、 梳理知識㈠分類生物界分為動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想一想與人類的關系?動物與人類關系植物與人類關系微生物與人類關系㈡特征需營養、呼吸、代謝、應激、生長、繁殖等。㈢綜合生物圈中的人人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動物細菌、真菌綠色植物生產者動物(人)消費者細菌、真菌分解者㈣討論1.談談你對人類的理解。2.說說動、植物的作用。3.想一想:真菌、細菌對自然界、人的作用。4.你會從事與生物相關的行業嗎?為什么?㈤生物知識應用想一想:你所知道的運用生物的事例。1.醫藥方面:中草藥(蠶砂、人參、虎骨等等)、生物技術整合(抗生素,生物效應器等)2.仿生:建筑、能量應用(冷光燈)等3.生物防治:赤眼蜂等還有如與人類保健、美容密切相關的內容。三、 調查在自己生活的周圍內,選擇適應事例說說與生物相關的知識。四、 練習寫一寫與生物學習相關的事情。
健康的生活 篇3
教學目標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內容。2.體驗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養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態度。教學過程 1.導人:“業余時間你最喜歡做什么?”請幾位學生談一談。 2.探究討論。“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哪些屬于健康文明的生活?”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87~88頁,并提問學生:“這樣的生活你經歷過嗎?你喜歡這樣的休閑方式?你覺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教師鼓勵學生用事先搜集的反映健康生活的照片加以說明。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教師幫助學生澄清,這里提到的健康,不僅僅指身體健康,但不必陷入對概念進行詳細的界定,只要學生理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是指積極的生活,各種對于身體和精神有益的生活方式即可。 3.小組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制定體驗活動計劃,為體驗一次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導做好準備。學生可以按居家遠近進行分組:計劃應當包括體驗的內容、地點、時間 4.全班交流;各個小組發表自己的體驗活動計劃,對于不適宜之處,師生要提出修改建議,并進行適當的點評, 5.教師小結。概括討論要點,強調體驗活動應注意安全。布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1.利用休息日,按汁劃實施各小組的體驗活動,并寫出白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學或外出活動的時間,觀察公共場所中的文明與不文明的現象,并做記錄。
健康的生活 篇4
在進幼兒園之前,作為父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寶寶在入園之初會有哪些不適應的狀況?年輕的爸爸媽媽恐怕正為此思前想后吧。讓下面的內容來告訴你應該怎樣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吧。
積極與老師密切配配
第一、切勿給孩子消極暗示
許多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經常無意中會對孩子這樣說:“你再不乖,過兩天就送你去幼兒園。”、“這兩天讓寶寶多玩玩吧,過幾天就要到幼兒園去了。”殊不知,這樣的言語對孩子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在孩子意識中會認為幼兒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入園前就產生抵觸情緒。專家認為,積極的心理暗示是相當重要的。幼兒教育
第二、要帶孩子熟悉環境,減少焦慮。
幼兒園老師建議家長在入園前,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暗示孩子“這里有許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第三,充分信任幼兒園的教育,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孩子剛到幼兒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了。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鮮感,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那肯定是要哭鬧的。這個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而是要相信幼兒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兒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的。
寶寶新入園的兩種不適應情況
情況1 怕見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案例:安一衡和吳佳剛進幼兒園時,都有一些“反常”。安一衡很容易大吵大鬧,哭得天昏地暗,吳佳卻是太安靜了,以前在家里很喜歡玩的游戲,也不感興趣了,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的樣子。幼兒教育
專家解釋: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通常會不適應,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相差很大。有些孩子大哭大鬧,情緒激動,有些孩子則顯得異常安靜。對于情緒激動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會格外重視,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
但是對于異常安靜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往往會忽略,以為孩子“很聽話”就不加以重視。其實,這樣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適應陌生環境的,只是因為知道“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里還是不開心的,還是害怕陌生環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對于心理的成長就相當不利。因此老師和家長對于異常安靜的孩子要格外關注。幼兒教育
情況2 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易生病
案例:張佳豪平時在家里睡覺、吃飯都特別香,但是上了幼兒園就徹底改變了。一到午睡時間就哭鬧,胃口也很不好,而且沒幾天就發熱生病了。
一般來說,孩子不想午睡,幼兒園的老師會輕輕撫摸孩子的額頭,讓孩子安靜下來直到入眠。至于孩子吃得不多,家長可以準備一些食品讓孩子帶到幼兒園,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后,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復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寶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家校配合 助寶寶渡難關
經驗一:讓孩子了解“現實”
可欣媽媽:我的方法簡單極了。第一是從來不跟孩子說:“如果你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之類的有損幼兒園形象的話。第二是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所以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讓老師和小朋友陪你玩。幼兒園是肯定要去的,任何的哭鬧都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如果你在幼兒園表現好,媽媽就獎勵你。幼兒指導
我女兒是個適應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在最初入園的一個星期有點吵,后來就好了,也偶爾碰上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我的態度是沒商量的!所以她也就沒辦法了。……入園也有“實習期”!
經驗二:與老師一起幫助寶寶渡過難關
濤濤媽媽:我的寶寶入園時兩歲多一點,是班里比較小的。雖然入園前做了比較充分的工作,但寶寶入園哭鬧還是沒能避免。時間挺長的,雖然從原來的一進幼兒園大門就哭發展到進教室門前哭,但很讓我們心煩。打罵、教育都沒什么效果。最后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個紅心帶到幼兒園交給老師。每當寶寶哭的時候,老師就會拿出照片給寶寶看并告訴他媽媽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錯。
經驗三: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凡凡媽媽:為了讓孩子愉快地走進幼兒園,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向兒子灌輸:小朋友都應該上幼兒園。玩耍中遇到鄰居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總忘不了夸獎幾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兒園了。”為了引起孩子興趣,一次次地帶孩子到幼兒園“體驗生活,當孩子玩在興頭時,我就抱上他回家,并保證下回還來玩。僅僅讓孩子有了愿望當然不夠,還要告訴他“實情”。我反復地向兒子說明“寶寶上了幼兒園就要自己吃飯。媽媽上班,凡凡自己與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覺,媽媽下班后才去接寶寶。”
結果開學后,第一天放學我去接他,老師介紹說,他是自己吃的飯,有事知道跟老師說,就是午睡時哭了一下。我忙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吧,明天睡覺時也不哭,對嗎”兒子認真地點點頭。如今兒子入園都一個多月了,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離家,還主動向老師問好。
經驗四: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
文文媽媽:女兒兩歲半時,我們把她送進了一所一級幼兒園,說實話,送孩子去幼兒園時,我的確有一些擔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兒園過一過集體生活,多學一些知識,我更希望她在幼兒園生活快樂。每天早上,老師都在教室門口等著孩子們,主動先與孩子打招呼問好。對一些不肯與父母告別而哭鬧的孩子,老師就一個個抱起來安慰,“寶寶乖、寶寶親”地哄著勸著。我女兒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上的是小小班,班里共配備了3個老師,兩個管教學,一個管生活。女兒上幼兒園之前,我還擔心她的大小便問題,怕她不敢對老師說,專門在家訓練了幾天。后來,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兒天天在幼兒園大便,卻從未弄臟過衣褲。女兒每天回家我都要問她:“今天在幼兒園高興不高興?”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興!”其實不用問也能看出來,她每天回家后總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師教的童謠,玩老師教的游戲。我問女兒:“幼兒園的老師好不好?”女兒說:“好!”我問她怎么好,她想了想說:“老師像媽媽。”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對于這樣的問題,家長可以根據上面的提示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引導孩子度過一個美好的教育模式,讓孩子有一個良好難忘的幼兒園生活,成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意識有可能的。
健康的生活 篇5
第八單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第二節 免 疫
一、 教材分析:
這是本章第二節課《免疫》,是本章中的重點。在知道了傳染病的有關知識之后,學生更關心的事為什么的了疾病能夠痊愈的原理,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最好的一節課。讓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知識枯燥抽象,不以學生理解,我們以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進行剖析,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更容易接受關于計劃免疫、加強體育鍛煉的教育。
三、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免疫的概念及類型,以及免疫對人體的主要作用
2. 能力目標:
(1) 通過結合生活中與免疫相關的實例,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結合學生打預防針的親身經歷,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國為提高人口素質在傳染病的預防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2) 對學生進行科學史觀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們對某一個問題(如免疫)的認識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認識水平上,我們需要的是對科學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并不斷的造福于人類
(3) 通過對艾滋病的了解,充分認識艾滋病對人類的威脅,以及我國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關懷艾滋病病人,不僅僅需要善待與寬容,更需要給他們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 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和難:點免疫的概念及類型,以及免疫對人體的主要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講解抽象難懂的定義
五、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六、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分析現象,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對本節內容學習的興趣。) 提問:上節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同樣是在傳染病流行的時期,比如流感,有的人被傳染了,有的人則不易患病,這是為什么呢?
設問:你知道什么是免疫力么?
它在我們身體里是怎么起作用的?
1、在你的生活常識中,你理解什么是免疫?
(不要求學生提出的免疫概念假設準確,介紹免疫學與其它科學一樣是一個逐步發展的科學,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討,引導學生進入以下的學習。)
設疑:1、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大量病原體的環境里,可為什么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安然無恙呢? 學生提出對免疫概念的假設。
思考
人體的三道防線
1、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
皮膚具有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的作用。 教師:
1、指導學生閱讀
2、提出問題:資料1說明什么問題。
3、展示:皮膚的保護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的動畫。 學生
1、閱讀資料1
2、討論: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病菌會很快死亡?
3、學生觀看,描述、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實際分析、體會皮膚的免疫作用。
如:燒傷病人的治療環境、學生中皮膚受傷后的感覺、痰的產生和排除。
2、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設疑:通過資料一,我們知道皮膚雖然具有免疫能力,但還是不能殺死所有的病原體,當病原體突破第一道防線,又是什么在與病原體戰斗呢?
1、展示吞噬細胞的吞噬活動的動畫。
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和講解身體中吞噬細胞的分布。
2、展示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學生描述吞噬細胞吞噬病菌的過程、作用。并解釋皮膚破壞后的紅腫、化膿現象。
學生描述溶菌酶的殺菌過程。
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
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
功能:產生抗體消滅病原體(抗原) 1、引導學生閱讀資料3。
教師播放抗體和抗原作用的動畫。并講解和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和作用。
教師運用各種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抗體和抗原的關系和功能。(如:抗日戰爭,日本人侵略中國,激發了我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奮起抗爭,許多農民變成了戰士,與侵略者進行了頑強的戰斗,取得了抗日的勝利,勝利后,戰士們的戰斗能力并沒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膽敢再來侵犯,我們的戰士一定能再次打敗侵略者。) 學生閱讀,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接種過水痘疫苗或出過水痘的人能夠抵抗病毒的侵襲呢?
學生觀看、理解。
學生分析比喻,將比喻的內容類比抗體、抗原的關系,理解第三道防線的作用。
4、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講:人體的三道防線有什么區別呢?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道防線與第三道防線差異,并導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學生比較倆者的產生和功能。并填寫表格。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范圍 對體外異物都反應。 對一種異物有反應。
形成 生來就有 后天形成的
作用 弱 強
免疫的功能
防疫感染
自身穩定
免疫監視 設疑: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們免受病原體的侵害,使我們受益,但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人民發現它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位的,還有哪些功能呢? 學生閱讀課本教材,展示他們收集的免疫資料。歸納總結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
總結: 以下的各種現象哪些與人體免疫有關?藥物過敏、骨折、腎移植前要尋找與之相“匹配”的腎臟、貧血、艾滋病病人、風濕性關節炎、肝癌。
學生討論回答。
附錄:
接種月齡 制品名稱 預防疾病
出生 卡介苗 肺結核
2月 小兒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脊髓灰質炎
3月 百白破混合制劑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8月 麻疹疫苗 麻疹
七、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免 疫
免疫:人體對于病原體等的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