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八年級生物教案 >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精選8篇)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發布時間:2022-11-15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精選8篇)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課標中要求學生明確動物獲得行為的兩種方式,學會區分動物的兩種行為,初步把握兩種行為的要領,但不能要求過高,因為學生還缺少一些基礎知識,如什么是遺傳物質他們并不懂。因此,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對兩種行為的形成,兩種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以及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別進行了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本節從學習的過程中,體現了人們對科學概念的認識和深入體會。在教學中,通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從對動物的趣味性為切入口,使課堂進入分析、探討的認識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過或掌握了一些動物行為的特征,這為新的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的基礎。他們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由此確定了以下的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動物獲得動物行為的兩種方式,并舉例說明。

  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

  能說明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討論、發言等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積極地思考,從而提高學生進行研究學習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參與問題的討論,學生能認同人類學習和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各種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樹立珍愛生命,自覺尊重和愛護動物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動物的學習行為。

  教學難點

  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

  五、教學方法

  出于八年級的學生,根據此時期學生心理特征和對動物特征有相關的了解及對動物的興趣愛好,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我采用的是自主學習+分組探討+互動交流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本節內容教學時間為二課時。第一課時:本節開始—p33最后;第二課時:p34—本節教材最后

  六、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知道動物的行為不僅是指動物的動作,還包括動物的站立姿勢、體色的改變、氣味的釋放等。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閉上你的眼睛,任憑你的思緒遨游在遼闊的海洋;奔跑在美麗的草原;飛翔于蔚藍的天空,你一定會被那千姿百態、奧妙無窮的動物行為所吸引。請同學們舉例說說你所觀察或了解到的動物行為。

  考慮到同學們會把動物行為片面理解為動物的行為動作,采取積極的辦法,引導同學們知道凡是有  1、  回憶、搜索自己腦海里認為是動物行為的情景并回答。

  2、  通過錄像的啟發、老師的點撥,重新認識什么是動物的行為。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

  1、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  知道動物的先天性行為的形成是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但有局限性。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和生活經驗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動物的適應能力就越強。

  3、  認同人類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三、

  1、  根據探究的資料背景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

  2、  嘗試制定計劃,能設計探究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會選擇和控制變量。

  利于動物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

  組織學生閱讀資料,啟發學生思考、討論4個討論題(另:談談人類或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其間巡視、旁聽學生的討論,對學生的見解給予積極的評價并補充和完善,以達到教學目標。

  出示思考題:迷路的小狗會根據它留下的氣味原路返回,這是什么行為?以此題引導學生考慮問題時不能絕對化。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作出假設,不管作出什么假設,只要是有道理的,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

  提示學生:科學是嚴謹的、實事求是的,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偽。做科學實驗要持嚴肅、認真、細心的態度。為此提示學生在實驗前必須制定好計劃及考慮到要注意的問 

  學生在閱讀與分析資料的前提下,通過充分的討論甚至激烈的爭論,說出各自的見解,使所學知識得以內化和遷移。

  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假設。

  以小組為單位,集個人智慧于一體,根據老師的提示及教材提出的注意問題,嘗試制定實驗計劃。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3、謹慎操作

  4、嘗試編寫探究報告 題。

  教師可根據學生提供的計劃對適當的環節作示范。

  實驗報告的過程是科學探究活動的繼續,辨證的邏輯,嚴密的推理,是科學活動要求的品質。在撰寫科學探究報告時會得到鍛煉。 

  模仿老師膽大心細地親自操作。

  學生明確目的意義,認真分析、總結實驗全過程,從中得到啟示和收獲,使實驗有始有終。

  同步練習:  《同步學習》中的“智能檢測”

  交流總結,體會感受

  課堂即將結束時,我總是要求學生們用自己的話總結課文,以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由于各自的感想體會不同,但從學生對課堂的知識的收獲中,看到了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學會尊重和欣賞別人的成果。這樣通過對比,學會反思,認識到自己在今后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2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原因

  二、教學重點

  掌握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的特點以及各科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繁衍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探究螞蟻覓食行為的方案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5-2-2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有: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

  二、先天性行為的概念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如鳥育雛、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鵝會把鵝卵石當作企鵝蛋來孵化等。

  三、學習行為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區別

  類別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

  形成

  生來就有的

  不是生來就有的,在成長過程中形成

  獲得途徑

  由遺傳物質控制

  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

  適應性

  造就相對穩定的環境

  適應復雜的環境

  進化趨勢

  無脊椎動物主要的持為方式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在它們的全部行為活動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課本例子

  母袋鼠與幼袋鼠、小鳥喂魚、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蚯蚓走迷宮的實驗、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取白蟻、黑猩猩摘取香蕉、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

  六、作業

  1、動物具有“學習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敵害 C、找到配偶 D、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

  2、下列各項中,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A、馬戲團的獅子表演節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術 D、蚯蚓走迷宮

  3、下列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A、野鴨的遷徙 B、蜘蛛結網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學反思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3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學習重點

  1.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認識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二、學習難點

  認識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三、內容提示

  獲得途徑

  決定因素

  意義

  四、學習任務

  任務(一)

  將“小狗吃奶”、“猴子騎車”“蜜蜂采蜜”、“鳥兒育雛”、“海豚表演”和“蜘蛛結網”這6種動物的行為分為兩類,并說出分類依據。

  任務(二)

  閱讀課本48-49頁資料分析,分組解決討論題目。

  1.上述資料里描述的各種動物行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

  2.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分析資料3,試說說先天性行為有沒有局限性。

  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

  任務(三)

  解決實際問題:鸚鵡妞妞唱歌這一行為是生來就有的嗎?如果不是,這種行為又是怎樣形成的?

  任務(四)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思考:我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

  五、練習鞏固

  1.“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詩句分別描繪了蝴蝶和蜻蜓的(     )

  a.防御行為、取食行為     b.防御行為、遷徙行為

  c.取食行為、繁殖行為      d.繁殖行為、攻擊行為

  2.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                                         

  a.孔雀開屏        b.白細胞聚集到傷口周圍

  c.螞蟻搬家        d.小狗打盹

  3.“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蛾類的趨光性是一種(     )                                         

  a.攻擊行為        b.繁殖行為

  c.先天性行為      d.后天性行為

  4.下列動物行為中,最復雜的是(      )

  a.蚯蚓走迷宮      b.老馬識途

  c.鸚鵡學舌        d.黑猩猩設法取下高處的香蕉

  5.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敵害

  c.找到配偶        d.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

  6.下列動物中,學習能力最強的是(      )

  a.蜜蜂            b.小白鼠

  c.蚯蚓            d.鯊魚   

  7.菜青蟲喜歡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的決定因素是(      )

  a.習慣            b.后天環境

  c.遺傳物質        d.多次嘗試

  8.杜鵑將自己的卵產到別的小鳥巢中,小鳥為杜鵑孵卵并喂食杜鵑的雛鳥。對小鳥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為 

  ②是學習行為

  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

  a.螞蟻搬家、大雁南飛、孔雀開屏

  b.貓捉老鼠、尺蠖擬態、鸚鵡學舌

  c.蜘蛛結網、公雞報曉、驚弓之鳥

  d.狗辨主客、黃牛耕地、老馬識途

  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低等動物沒有學習能力,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b.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是一種后天性行為

  c.幼小的黑猩猩釣取白蟻是一種先天性行為

  d.螞蟻筑巢和蜘蛛結網都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

  11.印度曾發現一個從小被狼收養的7歲女孩成為了“狼孩”,各種行為都像狼。經過精心教育,她逐漸學會了直立行走,但在16歲因病去世前都未能真正學會說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直立行走、說話都是人類的學習行為

  b.狼孩被發現時不具有學習行為

  c.學習行為在幼年時更易形成

  d.學習行為的形成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

  1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動物的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      )

  (2)動物的學習行為越復雜,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      )

  13.請你再舉出動物的一種先天性行為和一種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4

  學習目標:

  1、  舉例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區別。

  2、  通過探究實驗“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和“動物的繞道取食”,培養探究能力。

  3、  闡述動物的行為對生物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難點:探究動物的某種行為

  學習過程

  一、              情境引入:

  觀察一段馬戲節目片段,提出問題:馬戲團中的小動物可以表演很多有趣的節目,自己家的小動物為什么不行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自學教材p32-33,了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并舉例說明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學習任務二:闡述動物的行為對生物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1、 研究教材中“資料分析”,小組討論資料后的“討論”,總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特點,將動物的行為的意義與大家共同分享。

  3、  拓展反思與應用:

  (1)動物的取食行為中釣魚時魚吃餌料是屬于        行為,第一次被鉤住逃脫的魚不再上鉤是屬于        行為。

  (2)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魚池邊浮到水面張口求食的金魚喂它捕來的昆蟲,就像喂自己的雛鳥一樣,這種行為屬于       行為,金魚到池邊求食屬于         行為。

  學習任務三、學會探究動物的一種行為。

  1、  學生分組完成探究實驗:

  探究一: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提出問題: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嗎?

  作出假設: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學生討論材料中給出的菜青蟲的生活習性得出)

  制定實驗計劃:(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中給出的材料和圖片,討論完成實驗過程);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實驗計劃;

  實施實驗計劃,預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反思實驗得失。

  探究二:動物的繞道取食

  提出問題: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嗎?

  作出假設: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提示學生根據材料給出的“嘗試與錯誤”分析得出)

  制定實驗計劃(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圖示“動物的繞道取食”來制定)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實驗計劃,觀察預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反思實驗得失。

  2、  拓展反思:

  (1)       討論防治菜青蟲的辦法。

  (2)       不同動物“嘗試與錯誤”的次數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說明了什么?

  (3)       這項探究活動對你自己的學習有什么啟發?

  三、系統總結:

  引導學生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得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區別、意義、舉例。

  四、嘗試應用:

  國寶大熊貓的食物種類比較單一(竹子),由于環境污染和破壞,大熊貓的數量曾經瀕臨滅絕,試從動物的行為來分析原因,并呼吁同學們關愛環境,保護野生動物。

  六、診斷評價:

  1、     實驗人員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鳥類是怎么獲得對它們母親的情感的。他們選擇了六只剛孵化的小鴨。小鴨①、②、③剛孵化出來就被從它們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們沒有見到它們的母親。小鴨④、⑤、⑥還和它們的母親在一起。

  實驗員給小鴨①、②、③展示了一個氣球,同時播放母鴨叫的錄音,經過若干天后,實驗員發現小鴨①、②、③模仿它們的母親的行為并時刻跟隨在氣球左右。請選擇:

  (1)小鴨①、②、③的行為發展過程可用下列哪個術語描述(     )

  a、先天性行為    b、社會行為    c、學習行為    d、被動行為

  (2)小鴨④、⑤、⑥最好被稱為(    )

  a、實驗模型    b、對照組      c、實驗組   d、一個變量

  (3)如果不是把小鴨①、②、③暴露在氣球周圍并播放母鴨叫的錄音,而是將它們暴露在一只貓的周圍并播放鴨叫的錄音,則小鴨①、②、③可能會怎么樣(    )

  a、可能嚇唬其他鴨子  b、將失去繁殖能力  c、將發出類似貓的聲音 d、將會認為貓是它們的母親

  2、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在探究動物先天性行為的活動中,a組同學對于菜青蟲的行為產生了興趣。請你幫助他們完成探究實驗的設計:

  提出問題:菜青蟲總在十字花科(如白菜)葉片上出現,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葉子,這是先天性行為嗎?

  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1)菜青蟲的來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長大的菜青蟲;b、去白菜地尋找即將孵化的卵,等待剛孵出的菜青蟲。請你選擇以上兩種獲得菜青蟲的方式,你的選擇是:       。你的理由是:                                                       。

  (2)實驗的變量:                                   。你打算選擇哪兩種植物的葉子?a、                         ;b、                           。

  (3)每一組菜青蟲的數量:a、用1只菜青蟲;b、用10只菜青蟲。你的選擇是:

  ,你的理由是:                                               。

  (4)如果你做出來的實驗結果與你的假設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結論是:         

  。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5

  教學目標

  本節教學內容在生物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為: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教材的內容上看,本課從觀察寵物入手,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有關問題,提高認識,促進今后的學習 。因此,確定本節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嘗試編寫探究實驗報告。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參加探究活動,培養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鼓勵創新;在問題 探討中,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認同人類學習和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探究實驗的實施。

  難點:探究實驗材料的準備和操作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經過整理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及關鍵圖片,并制作成課件; 教材中“資料分析”中的圖文制成的課件;動物行為相關資料課件;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關鍵步驟制成的課件,及采集和飼養資料;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布置學生準備。[來源:學。科。網]

  學生準備:整理過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及記錄;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查找有關菜青蟲的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教學思路

  知識源于生活,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生活,認識生活,在生活的體驗中汲取成 長的營養。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動物有過接觸,因此,同學們都能列舉出一些動物的行為。通過課前一個月時間的觀察和《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的精彩回放,增強了感性認識。因此從敘述觀察到的動物行為入 手,區分哪些是生物生來就有的行為,哪些是通過環境作用,由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再看資料分析材料,進一步學會區分認識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然后探究一種動物的行為,加深理解動物行為的成因,最后播放《動物世界》精彩片段,拓寬視野,增強趣味性,收到課雖盡意未止的效果。

  動物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許多行為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教學中要以此為主線,精心設計,并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探究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動,倡導創新,合作交流。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只是引導、點撥、協助、積極參與的旁觀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動獲取,積極探索,提高能力。

  課堂實錄

  授課過程

  第一課時

  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喜歡這個片段嗎?在這個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動物的什么行為?同學們可以隨便議論一分鐘。

  生:議論。

  師:這些動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見到,我們非常感謝這個電視欄目帶給我們這么多的動物朋友,感謝那些科學工作者們,為我們大開了眼界,一飽眼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小動物,一個月前我們已經約定好,和這些小動物近距離接觸,并把你觀察到的小動物活動情況記錄下來,進一步整理,做了這件事的同學請舉手。

  生:幾乎全部參加了這 項活動,很興奮地舉起手來。

  師:很好。老師也很喜歡小動物,我也同樣寫了觀察日記。現在我們以 小組為單位,組內交流你的觀察所得,讓你編制的“動物世界”回放給大家 ,好嗎?

  生:好。

  師: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注意評 判,誰的更細致,更生動,全班推選兩名同學在班級交流 。

  (孩子們講得更起勁了,惟恐不被推舉出來,因為日記里凝聚了孩子們辛勤的汗水與歡樂。幾分鐘后孩子們停了下來,表明交流完成,推舉結束。)

  師:兩名代表將你們的觀察所得呈現給大家,語言盡量生動些,好嗎?

  生:我觀察的是奶奶家剛出生的三只小貓,它們全都是一身黑白相間的毛,那毛柔柔的,很可愛。剛出生的四五天,它們眼睛一直不能睜開,我想去幫它們把眼睛扒開,奶奶說不可以,要等它自己睜開才行。在這些天里,小貓幾乎就知道吃、睡,一直不離開貓媽媽,把它從貓媽媽身邊拿開,它就叫個不停,直到放回貓媽媽身邊她才安靜下來。貓媽媽的身體對它們來說,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穩妥的避風港。此時它們的活動空間就是這個窩,在媽媽身邊鉆來鉆去的。貓媽媽經常用舌頭舔小貓的全身,為它們梳洗打扮,希望它的孩子們漂亮,惹人喜愛。小貓吃奶的時候很不情愿讓人靠近,貓媽媽會發出警告,那聲音好有威嚴,令人生畏。五天后,三只小貓陸續睜開了眼睛,它們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隨著視力的發育,四肢力量的加強,他們的活動空間加大了,試著到處觀光,不放過任何一個“景點”。除了吃奶,還能吃爛粥,精力充沛起來,更活潑可愛了。近幾天,我一到那里,叫它們三個的名字,它們就向我走來,象闊別已久的老朋友一樣。匯報完畢。

  師:細心的觀察,愛心的融入,使你多了三個貓朋友,恭喜你!

  生:我觀察的是小雞。我很幸運,兩個月前鄰居李奶奶家母雞正在孵蛋,二十一天后我聽到了小雞的叫聲,我趕緊過去看,窩里已經有七、八只小雞了。這時剛好有一只蛋被啄開一個口,口越來越大,小雞的頭從里面探出來,它身上濕漉漉的,緊接著兩只翅膀也出來了,后面的蛋殼對此時的它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了。它用翅膀和頭部與束縛它的半截蛋殼抗爭著,但僅僅幾分鐘它就成了勝利者,它試著站起來,抖了抖潮濕略顯光禿的身體,可動作剛進行了一半就摔了一跤,它勇敢地站 起來試著邁步,剛走兩步又摔了一跤,看來要站穩、走路對它目前來說還真不容易,但它學得很快,一會的工夫就能走很快了。它從啄開蛋殼的 那時起就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仿佛在宣布它的出世。因為它的出世過程被我一覽無余,很巧,所以我叫它“巧巧”,在它翅膀上系條彩線便于和其他小雞區別。雞媽媽從窩里出來吃食了,咯咯地叫著,巧巧聽了趕緊跟過去,啄食小米,喝水,仰脖咽下去,儼然象個吃喝老手。幾天后,小雞們已經能從窩里跳上跳下了,也能到院子里活動了,但是一聽到大的響動就逃向媽媽身邊。會被淘氣的小貓追 得落慌而逃;會從別的小雞嘴里搶吃同一條蟲子;會在吃的時候防著人家來搶。有一次巧巧在聚精會神地吃東西,我大聲一喊,它被嚇得打個趔趄,然后沖著我叫個不停,好象在和我理論。它們長得很快,現在羽毛豐滿多了,每次我去看它們,都被它們圍起來,尤其是巧巧,不知道它把我當成 了媽媽還是食 源了,緊跟在我身邊,有時我突然停下,它煞不住腳,或撞我腿上或向后坐在地上。我先說到這吧。

  (孩子們已經笑得不行了,我被他們同化了,呵呵。)

  師 :好乖巧的巧巧,好頑皮的你,謝謝你帶給我們的精彩回放。

  (看得出孩子們意猶未盡,但是時間關系只能到此為止了。)

  師:現在老師把觀察過程中拍攝下來的一組圖片奉獻給大家,看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觀察到了動物的哪些行為?這些行為是動物一生下來就會的嗎?

  生1:攝食行為,如雞吃米。

  生2:運動行為,如跑、走、跳、爬等。

  生3:防御行為,如斑馬看到獅子就跑掉。

  生4:繁殖行為,如母雞孵蛋。

  生5:貯食行為,如螞蟻將食物搬入洞中。

  生6:攻擊行為,如雄象海豹為爭奪領域而戰斗。

  師:說得都很準確。哪些是一出生就會的呢?

  生1:小貓吃奶,小雞啄食,睡覺等,是一出生就會的。

  生2:母雞孵蛋好象也是生來就會的。

  生3:老師,母雞孵蛋不是生來就會的吧,應該是和 其他孵蛋的母雞學的。

  生4:不對,單獨養的母雞也會孵蛋呢,我家養的那只母雞已經孵過一次蛋了 ,它不曾和任何孵蛋的母雞接觸過,這說明母雞孵蛋的行為是生來就會的。

  (通過這場爭辯,母雞孵蛋是否是先天性行為已然明了。)

  師:這是一場有價值的爭辯,在爭辯中我們找到了可信賴的答案,在學習方面我們需要這種探索精神。

  (既學到了知識,又鼓舞了士氣,端正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更濃,自主性更強了。)

  師:生來就有的行為我們稱它是什么行為?而由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叫什么行為?

  生:前者為先天性行為,后者為學習行為。

  師:是什么原因使它們有了先天性行為了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三十二頁尋找答案。

  生:因為動物體內有遺傳物質,遺傳物質決定了動物生來就有這些行為。

  師:沒有這些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是否能建立起來呢?

  生:不能。學習行為要以先天性行為為基礎,通過環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

  師:回答得很好。請同學們在書中概念處做好標記。下面我們共同看一組資料片,邊看邊思考以下問題:

  1.區分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后天性行為。

  2.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對比分析資料3和資料4,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

  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學習行為有遺傳 因素的作用嗎?

  (學生觀看資料片,思考,想好就可以回答問題了。)

  生:第一題,資料1和3是先天性行為,資料2、4、5是學習行為。資料1和3中小袋鼠和小鳥的行為都是不用學習就會的,是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而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釣取和摘取食物,是在遺傳因素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師:回答正確。

  生:第二題,資料1和2的動物行為都對動物自身的生存有好處,資料1中剛出生的小袋鼠如果爬不到母袋鼠的育兒袋中吃奶,就很難存活,所以幼袋鼠的這種行為是它存活的基礎;資料2中的蚯蚓經過多次的嘗試和錯誤后,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是對環境的適應,使它能更好地生活。

  生:老師,是不是學習行為越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呢?

  師:你想的很有深度,很好。誰能回答這名同學提出的問題呢?

  生:我想一定是的。比如說小松鼠學會爬樹,在樹上吃東西,做窩。這樣就逃避了比它強大的動物捕獲,適應環境生存下來。再比如說,貓學會用尾巴放到水邊釣魚,使它的食物來源更廣泛。再比如說,剛才的資料片中大山雀學會偷喝牛奶,使它能輕易獲得大量的、優質的食物,對大山雀們來說,無異于天上掉餡餅,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得更好。

  生:老鼠吃東西時戒備心很強的,它的一對鼠目不停的轉,耳廓張開,隨時準備逃離,它之所以有這些行為,也是它對環境的適應啊,因為以它為食的動物種類和數量實在可觀啊。

  生:還有,我們的祖先學會了鉆木取火,少挨凍,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質量有了提高,比從前更適應環境了。

  生:我們的祖先還制造了火藥,抵御 侵略的能力增強。

  生:通過學習,科學家還發明了蒸汽機,利用產生的能量做好多事情。

  生:通過研究,人類利用仿生學制成了飛機,拓寬了活動的空間。

  生:在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也成功地發射了宇宙飛船,更深入地向未知領域邁進。

  師:對呀,你們說得太好了,簡直是把人類──高等動物的學習史、發展史展現給了大家。人類同動物一樣,正是在不斷學習中進步,不斷探索中前行,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人類的發展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每一項發明創造都凝聚了前輩們辛勤的汗水,印 上了他們奮斗的足跡,做為青少年的我們,現在應該做好哪些事情呢?

  生:發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

  生:努力學好每一科課程,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 技能,爭取將來有大作為。

  生:我們不但要搞好學習,還要有一顆愛心,愛親人,愛家鄉,愛祖國,愛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

  師:是的,學習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相信,通過努力你們會實現你們的理想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師:如果沒有這些學習行為又將如何呢?我們繼續答題吧。

  生:第三題,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礎,是種族延續的保證。但是資料3中小鳥喂魚的行為對小鳥本身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并沒有什么益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浪費。

  師:有道理。

  生:象這種哺育后代的繁殖行為是有階段性的,到一定時期就會消失。如果動物沒有學習行為,一旦親體的繁殖行為消失了,就要忍受饑餓,生命將結束,物種將滅絕。所以只有先天性行為是不行的。

  生: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樣,自己奮斗,尋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師:那我們就做個不偷東西的大山雀吧。(孩子們都笑了。)接著看第四題。

  生: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較起來黑猩猩更聰明,思維更復雜,所以學習能力更強。

  師:在同樣條件下培養黑猩猩釣取食物,它們的學習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不可能相同。

  師:對,不同種動物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之間學習能力是不同的,能說一說差別的原因嗎?比如說:結構因素、形態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

  生:遺傳因素。

  師:具有了遺傳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親代那 樣嗎?留做課后思考吧。回想本節內容,我們學到了什么?請總結。

  生:(三名同學)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為,什么是學習行為,及兩者的區別。通過比較知道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基礎,是種族延續的必要條件,而后天的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由此我們得到啟示;人類要認識世界,就必須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師:大家總結得很全面、很透徹。今天的課結束了。

  生:作業。

  第二課時

  探究實驗──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師:一起回憶探究實驗有哪幾個環節。

  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 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師:今天我們以菜青蟲為例,探究動物的行為。我們先來熟悉我們的探究對象。

  生;(介紹菜青蟲)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卵經過大約一周左右時間發育成的幼蟲,它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為食,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長大后變為蛹,最終羽化成菜粉蝶。

  師:展示學生采集和飼養蟲卵的錄象片段。

  生:對照屏幕介紹采集和飼養過程。在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背面找到的蟲卵,連同葉片一起采集回來,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飼養,4~5天相繼發育成了幼蟲。

  師:萬事具備,開始分組實驗。

  生;逐個環節進行。

  師:巡查。

  (掌握實驗進行情況,對共性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在“討論和完善計劃”這個步驟,同學們的疑問比較多,有必要提請全班討論,迅速解決。)

  師:出示討論題。

  討論題1:為什么要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直接從十字花科植物葉片上采集幼蟲做實驗不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我們探究的是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是先天性的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如果直接用菜青蟲做實驗,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行為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后 來學的就不能確定,實驗的可信度降低。

  師:有道理。

  討論題2:怎樣對菜青蟲卵進行隔離飼養?

  生:要模仿它自然生活環境條件飼養,如光照、溫度、濕度、充足新鮮的食物等。

  生:要多取些卵,保證幼蟲的數量。

  師:想得很全面。

  討論題3:選擇哪些種類的葉片較好?

  生:選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

  師:只選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可以不?

  生:不可以,要用其他植物的葉片做對照才能說明問題。

  師:選上面帶毛或刺的葉片可以不可以?

  生:不可以,這樣不能確定是毛或刺影響了菜青蟲取食還是菜青蟲根本就不取食這類植物的葉片,所取的葉片要和十字花科的葉片相似,軟、光滑、闊葉等。

  師:討論題4:實驗用的葉片和濾紙等應當一樣大嗎?

  生:要一樣大,不要因為葉片的大小不同影響菜青蟲的選擇。

  師:討論題5:濾紙的顏色要和菜葉一樣嗎?

  生:象上一個問題一樣,要避免其他因素對探究問題的影響。

  師:討論題6:用什么方式讓菜青蟲對不同的葉子或濾紙進行積極選擇?

  生:要在菜青蟲饑餓狀態下實驗 ,這時它會積極地去找食物,效果要好些。

  生:真葉和假葉與菜青蟲的距離要相同。

  生:葉片還不能離菜青蟲太遠,要讓菜青蟲容易找到。

  師:很對。

  討論題7:對照實驗要在同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做嗎?

  生:是的,要在相同環境條件下進行,保證實驗的嚴謹有效,更有說服力。

  師:誰來說說你們組的實驗計劃,讓大家參考一下,好嗎?

  生:

  1、挑選20條肥壯的菜青蟲。

  2、準備大一些的培養皿。

  3、兩片小白菜葉,兩片菠菜葉,兩片萵筍葉。

  4、將選好的葉片擺在培養皿的邊緣,將20條菜青蟲放在培養皿的中央,距葉片大致1 cm。

  5、認真觀察,并做好記錄。

  師:大家認為他們的計劃如何,可行嗎?

  生:可行。也可以把小白菜葉、菠菜葉、萵筍葉換成浸有十字花科植物葉汁液的濾紙和沒浸汁液的濾紙。

  師:當然可以,請繼續實驗。

  生:開始實驗操作。

  師:巡視,以積極態度旁觀。

  生:觀察很認真,記錄很詳盡。

  (實驗結束了,結果已經出來。)

  師:針對實驗現象,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

  生:菜青蟲的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師:為什么這樣認為呢?[來源:第一范文網]

  生:實驗用的菜青蟲從出生就沒和外界接觸過,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葉片的行為,是它出生后就會的,而不是根據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是由體內遺傳物質控制的。

  師:各小組表達交流實驗中成敗之處,互相借鑒。先談失敗。

  生:實驗用時較長,可能是葉片不很新鮮,不很吸引菜青蟲吧。

  生:我們用時也長了些,可能是濾紙浸得太濕了,葉的氣味小了吧。

  生:我們開始時不小心,培養皿中滴上了水,菜青蟲在里面爬行得很慢,也影響了實驗速度。

  生:我們的20條菜青蟲可能不餓,有12條在菠菜葉和芹菜葉那邊呆了半天,不過沒有取食行為,后來才慢慢爬向白菜葉那邊,影響了我們實驗的速度。

  生:我們取菜青蟲時,可能拿捏得緊了一點,有幾條直到現在也沒爬向任何葉片取食。

  師:雖然我們有失敗,但可貴的是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這次失敗是我們下次成功的基礎,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哪些成功之處呢?

  生:所用的菜青蟲數量比較適合,能說明問題。

  生:我們把小白菜葉、菠菜葉、萵筍葉做了修剪,形狀、大小相同,但是并沒混淆菜青蟲的“視聽”,最終它 們各個都找到了小白菜葉,象做游戲一樣,很有趣的。

  生:我們組是這樣做的,選用了小白菜葉、菠菜葉、萵筍葉、芹菜葉還有浸入大白菜葉汁液的濾紙和被染料染成綠色的濾紙,為菜青蟲設置了“迷魂陣”,可它們尋尋覓覓,最終還是找到了小白菜葉和浸有大白菜葉汁液的濾紙,邊休息邊香甜的吃起來。

  生:我們把菜青蟲編為兩組進行實驗的,一組是比較大的菜青蟲,一組是比較小的,把它們分別放入并排的兩個培養皿,我們除了觀察它取食哪類植物的葉,還比較了它們尋找食物的速度,大菜青蟲爬行很快,找到食物也快,取食速度也快。由此我們想到:一定要讓自己快些成長起來,讓國家強大起來,否則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師:這么多的優點足可以使我們再做這個實驗時錦上添花,并且有了這么深刻的認識。萬物皆思均有得。我們要象剛才這名同學一樣,做個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

  (播放《動物世界》精彩片段,結束課。)[來源:學*科*網]

  生:整理實驗材料,填寫探究報告。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6

  學習導引

  重點和難點

  本節學習的重點是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并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難點是運用研究動 物行為的方法, 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學習行為則是動物不斷適應多變的環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境越復雜多變,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動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不斷地獲得新的行為。所以說,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如果 一種動物一生只具備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這種動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敵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發現,就連動物界最低等的草履蟲,也是有學習行為的。另外,無論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的學習行為,都是有遺傳基礎的,而且很多行為很難分清究竟屬于哪一類,如鳥 類 的遷徙和魚類的洄游,都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相結合的結果。

  先天性行為的意義

  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對動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使得動物一出生就能很快具有生存的基本能力,比如剛出生的小袋鼠生來就會自己爬到袋鼠媽媽的育兒袋中,繼續生長發育,否則就會死掉;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吃奶,并會抓握物體,這些都是先天性行為,保證了嬰兒攝食的基本需要,而攝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關于動物的學習能力

  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宮的蚯蚓要經過200次以上的嘗試和錯誤后,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而走復雜迷宮的鼠學習就會快得多。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的動物來說,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的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學 習行為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包括兩類:觀察法和實驗法。觀察法要求觀察者精確、真實、詳盡、客觀地反復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也就是說要求觀察者在觀察某種動物時,將這種動物的所作所為不加渲染地如實記錄,即見到什么就記下什么。實驗法是運用各種手段將行為的主體(動物)或行為的環境條件(各種有關刺激)加以改變,來分析研究動物行為的一種方法。通常是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就是綜合法。教材中的兩個研究動物行為的探究活動,即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和動物的繞道取食,都可以用綜合法來研究,同學們可以根據具體條件替換實驗材料或方法。

  知識闖關

  1.小歐同學家的寵物狗非常可愛。小歐一回家,小狗就會把他的拖鞋叼給他,讓小歐非常高興。 小狗的這種行為屬于:

  a.適應行為;b.經驗行為;

  c.學習行為;d.先天性行為。答( )

  2.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下列各行為中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a.小狗鉆火圈;b.聽飯盆聲,飼養動物就往飯盆跑;

  c.小猴走鋼絲 ;d.小牛出生就會吃母牛的奶。答( )

  3.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所具有的特點是:

  ①動物生來就具有的行為;②不是動物生來就具有的行為;③由身體里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④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

  a. ②④;b. ①④;c. ①③;d. ②③。答( )

  4.“狼孩”的故事為許多同學所熟悉。失去了小狼的母狼,把人類的嬰兒當作自己的后代來喂養。母狼的這種行為屬于:

  a.貯食行為;b.防御行為;

  c.先天性行為;d.學習行為。答( )

  5.家鴿、蚯蚓、青蛙、鯽魚和草履蟲是同學們已經了解和熟悉的動物,它們都有學習行為,按照其學習行為由簡單到復雜的程度排序,正確的是:

  a.草履蟲—蚯蚓—青蛙—鯽魚—家鴿;

  b.草履蟲—蚯蚓—鯽魚—青蛙—家鴿;

  c.草履蟲—青蛙—蚯蚓—鯽魚—家鴿;

  d.草履蟲—鯽魚—青蛙—蚯蚓—家鴿。答( )

  6.在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時,需要從菜青蟲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同學們討論這樣做的原因,其中不正確的是:

  a.這樣才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為究竟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的學習行為;

  b.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

  c.有利于給 菜青蟲提供安靜的環境;

  d.探究結果更具有可信度。答( )

  7.下列圖中動物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①小鳥喂魚    ②大山雀喝 牛奶   ③黑猩猩釣取食物 ④雞的繞道取食

  a. ①②④;b. ①③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 )

  8.判斷下列說法 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從動 物行為的目的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

  (2)生物圈中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 越強,學會某種行為的過程中“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 )

  (3)只要認真觀察就一定能很好地研究某一種動物的行為。( )

  (4)在學習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同種動物 的學習能力是相同的。( )

  9.請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判斷下面這些動物的行為是屬于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將 代號填入表中,并說明先天性行為 和學習行為的主要特點。

  (1)小貓吃奶(2)象幫人運木材(3)雞孵蛋(4)變色龍能改變身體的顏色(5)聽見上課鈴,同學們趕緊走進教室(6)鸚鵡學舌(7)黑猩猩堆疊木 箱,去摘香蕉(8)蜜蜂采蜜(9)鳥筑巢(10 )導盲犬幫助盲人過馬路(11)蜻蜓點水(12)蠶吐絲

  動物行為類型   代號  主要特點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 

  探究樂園

  1.樹林中,一只小鳥正飛來飛去忙著找吃的。突然,它發現樹上有一個色彩艷麗的小動物在慢慢移動,便迅速飛了過去,將小動物一口吞入口中。就在同時,小鳥覺得口中刺痛難 當,趕快把它吐了出來。原來這小動物是舞毒蛾的 幼蟲,既有艷麗的色彩,又有毒毛,毒毛會粘在捕食它的動物的口腔黏膜上,使捕食者痛苦不已。

  ( 1)如果今后這只小鳥再看見艷麗的舞毒蛾幼蟲可能會怎樣做?請說明你這樣推測的理由。

  (2)這只小鳥的這種行為從獲得途徑上看屬于哪種行為?請說明理由。

  2.成年黑猩猩會利用經驗來解決問題。當香蕉被掛在高處,徒手夠不到時,黑猩猩就會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請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這種行為從獲得途徑來看屬于_________行為。

  (2)剛出生不久的幼黑猩猩能否完成這種行為?

  (3)幼黑猩猩要完成這種行為,需要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和_______而獲得。

  (4)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

  3.請閱讀資料后回答問題。

  在某地生活著幾種鳥。鷹就是其中一種,它的脖子較短,能捕食剛孵出不久的其他鳥的幼鳥;而鵝不捕食這些幼鳥,它的脖子較長。當剛剛孵出的幼鳥看到任何鳥類的影子時,它們就馬上將身體蜷縮起來。隨著幼鳥逐漸長大,當它們看到鷹的影子時仍然會將身體蜷縮起來,但它們看到鵝的影子時卻不再蜷縮。

  (1)剛剛孵出的幼鳥看到任何鳥類的 影子時,它們就馬上將身體蜷縮起來。幼鳥的這種行為從獲得途徑上看屬于什么行為?這種行為是由什么決定的?

  (2)請你預測一下,當看到下圖a、b兩種鳥的影子時,稍大一些的幼鳥將有怎樣的行為?這種行為說明了什么問題?請試著解釋。

  課堂延伸

  研究者將一只母雞關在籠內(見右圖),只許它伸出頭來啄食。再用觀察雞的學習行為木板、鐵絲等做一個食物槽,準備觀察和研究雞的學習行為。

  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個為紅色,一個為黑色)可以通過鐵絲的拉動將食物杯蓋住。食物杯為一凹窩,可放 母雞吃的谷粒。在實驗前,讓母雞餓36小時,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紅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幾粒 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雞,母雞欲啄食時,迅速將紅色插片蓋上。當母雞啄黑色插 片時,拉開插片,杯里無谷粒。當母雞再啄紅色插片時,拉開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過多次訓練后,母雞就會只啄紅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

  (1)請你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2)在做上述實驗前,為什么要使母雞挨餓?

  (3)研究人員用了哪些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參考答案

  知識闖關

  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d

  8.(1)×(2)√(3)×(4)×

  9.

  動物行為類型  代號  主要特點

  先天性行為  (1)(3)(4)(8)(9)(11)(12 )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學習行為  (2)(5)(6)(7)(10)  動物生來沒有,而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探究樂園

  1.(1)將不再捕食它;由經驗得知,捕食它會讓自己受傷。(2)屬于學習行為;因為小鳥生來并不知道艷麗的舞毒蛾幼蟲有毒,只是經過捕食后,由生活經驗得知它會傷害自己,今后不能吃它,所以不屬于先天性行為,而屬于后天的學習行為。

  2.(1)學習;(2)不能;(3)學習;(4)學習行為是動物不斷適應多變的環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境越復雜多變, 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動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不斷地獲得新的行為。所以說,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如果一種動物一生只具備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這種動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敵害而被大自然淘汰。

  3.(1)屬于先天性行為;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2)看到a影子時,幼鳥將身體蜷縮起來;看到b影子時,幼鳥的身體不再蜷縮;說明鳥類具有學習行為,較大的鳥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可以知道某種鳥的影子是否代表有危險,以及是否需要躲避。

  課堂延伸

  (1)雞有學習行為,通過多次嘗試,它知道啄黑色插片與取食無關,所以只啄紅色插片;(2)挨餓后,雞取食欲望強烈,有利于實驗的進行;(3)觀察法和實驗法(也統稱綜合法)。肌肉也就癱瘓了。(2)略。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7

  一、         教學目標

  1、 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  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3、 嘗試制定探究計劃,設計探究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會選擇并控制變量。 4、  參與問題討論,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5、 參加探究活動,培養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并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態度的引導和強化;探究實驗的實施。難點:探究材料的準備。

  三、 課前準備 教師:動物行為相關資料;果蠅的相關資料;寵物觀察日記;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以及果蠅的采集和飼養的布置。學生:寵物觀察日記,菜青蟲卵的采集和隔離飼養,果蠅的采集和飼養。

  四、課時分配 兩課時

  五、--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判斷并說出資料1---5中是動物的哪一類行為?小組觀察討論。直接觀察教材的資料。引導學性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知道動物的先天性行為的形成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有局限性。能說出資料1、3的行為不是學來的。小組代表閱讀相關資料。閱讀教材資料。組織其他同學認真聽取匯報,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激勵學生,并進行積極的評價。知道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學習行為越復雜,動物的適應能力就越強。   觀察討論,對比資料1與2、資料3與4、資料1與5,能說出越高等的動物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形成的時間就越短。提示對資料2、4、5的對比觀察。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并進行積極的評價。知道動物的學習行為是為了適應環境,在長期的進化中形成的。人類或自身的學習也應是長期的和不斷發展的。     討論“資料分析”中討論題4,能說出人類或自身學習的意義。  提示對題4的討論,在討論中作為積極“旁觀者”參與,在問答中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并給予積極的評價。根據探究的資料背景,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能作出假設。閱讀探究的資料背景,能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認可教材提出的問題,填寫相應的假設答案內容。   提示閱讀。在學生探究活動開始時,注意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的態度來面對科學問題;在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   嘗試制定探究計劃,能設計探究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會選擇并控制變量。   議論教科書及教師的提示,能說出探究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說出實驗對照和所控制的變量。   巡視,并旁聽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討論,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注意引導的技巧,并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中的第二節,本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并通過學習認識到任何一種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不被淘汰,都必須具備學習能力,特別是我們人類要提高生存本領,認識世界,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在這一課題內容中,我認為應該分2課時進行講授,其中第一課時主要任務解決如何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及對二者關系的探討。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完成對“動物繞道取食”的探究,并對學生進行“人類的生存質量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的情感教育。今天我所講的是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地位及作用

  前面第一章學習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學生對各種動物的行為也有所認識,但是,具體怎么區分動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更沒有深刻體會學習行為的意義。本課時的重點是對這兩種行為的區分,初步認識動物行為的意義,為下一課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意識的情感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學生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下一節課的教學及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地位十分重要。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①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②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關系的探討。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動物行為的特點,識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了解二者關系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①通過對資料圖片的觀察,培養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②認同學習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③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

  二、說方法

  (一)學情分析

  1.從學生知識結構來看,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再加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知,對于本節內容的學習來講,無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礎。關鍵是教師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自我學習,以期達到更佳的效果。

  2.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盡管初中學生思維方式偏重感性,但經過不斷的訓練,也已具備初步的理性思維能力,這對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很重要。教師可提供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讓他們感知,再引導其理性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至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 二)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參與法:通過參與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3.小組討論法:利用已有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三)學習方法

  本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啟示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動物世界》節目片段;經過整理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及關鍵圖片,并制作成課件;教材中“資料分析”中的圖文制成的課件;動物行為相關

  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整理過的寵物行為觀察日記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導入新課,啟發學生思維:這些動物在干什么,它們這樣做有什么目的?在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動物的這些有目的的活動就是動物的行為。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與學生的交流、問題的提出、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都努力在營造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馳騁的空間,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是享受,樂學親師。

  (二)新課教學:

  1.知識聚焦:教師展示動物的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觀察,并根據行為目的不同推斷行為的類型。同時加以剖析、引導區分。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生活,認識生活,在生活的體驗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2.生活拾趣:學生展示自己的寵物觀察日記,教師加以適當評價和鼓勵,并出示準備好的觀察日記,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有關行為獲得的途徑的進行分析,歸納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并通過圖片資料驗證鞏固,加深認識。

  3.快樂參與: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動物有過接觸,因此,同學們都能列舉出一些動物的行為。因此鼓勵學生分別舉兩個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例子,看誰舉的又好又準。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同學們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動物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許多行為都有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以此為主線,精心設計,并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深入探究:通過對圖片、文字資料的探討歸納,使學生認識到先天性行為的局限性和學習行為的適應性。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動,倡導創新,合作交流。

  5.實驗再現:這是前蘇聯的生理學家巴普洛夫曾經做過的實驗,通過對這個實驗中狗的行為的分析,逐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和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但它需要鞏固,否則會逐漸退化,并讓學生思考這個實驗對學習的啟示。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的只是引導、點撥、協助、積極參與的旁觀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動獲取,積極探索,提高能力。

  6.案例解析:這個實驗中有三個主人公:雞、狗、黑猩猩,它們對玻璃墻外的食物的有不同取食方式,在對現象的解釋中歸納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強。那么同種動物之間學習能力是否相同呢,下來的小游戲:一槍打四個,學生自己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三)暢談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人類的學習行為對人類有怎樣的意義?你打算如何去做?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和進化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生存而不被淘汰,都必須具備學習能力,必須提高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引導、點撥、協助學生為主。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時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或語言,或目光,或肢體動作,使孩子們有勇氣說,表現欲更強,更積極思考,更主動求知探索,這樣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教學反思: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安排二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我提前布置“寵物觀察日記”,不但激發學生興趣,還為教學做好準備。

  2教學策略的選用:

  (1)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主動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基于此,本節課通過引導探究式學習,構建一個互動和探究的環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動物行為的有關知識。

  (2)運用媒體工具,向學生提供資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鼓勵、啟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3)課堂上、課前、課后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嘴、多動腦,更多地讓學生去發現、去總結、去歸納,摒棄教師教學生看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的學習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少評價他們的描述正確與否,讓他們自主發現,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了新型的、和諧的、民主的、開放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欲望才會如此強烈,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在進行心智的交流。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本節教學內容在生物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為: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從教材的內容上看,本課從觀察寵物入手,從生活實際出發,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有關問題,提高認識,促進今后的學習 。...

  •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導學案

    學習目標:1、 舉例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區別。2、 通過探究實驗“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和“動物的繞道取食”,培養探究能力。3、 闡述動物的行為對生物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本課題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中的第二節,本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并通過學習認識到任何一種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要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不被淘汰,...

  • 傳染病及其預防(精選6篇)

    課題內容: 傳染病及其預防 ( 第 1 課時) 課 題傳染病及其預防第 1 課時教學目標知道傳染病的概念,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教材分析重點病原體的概念及種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難點病原體的概念及種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

  • 人的性別遺傳(通用13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能力目標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情感目標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教學重點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教學難點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教學...

  • 從種到界(通用4篇)

    日期: 年月日星期 設計:審核:課題:從種到界學習目標1、說出生物分類的幾個等級。2、描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學習重點:描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學習難點:描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學 習過 程學習內容t學習筆記及釋疑一、練習回顧...

  •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精選7篇)

    第六單元 第一章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師寄語: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教材分析:在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前,應首先回顧一下初中生物第一冊(上)《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一章的知識,特別是幾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合課本81頁“觀察...

  • 動物的運動(精選14篇)

    第一節 授課人: 桂陽三中 彭智明一、教學目標1、說明依賴于一定的結構。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關節的結構。 2、認識肌肉的特性。 3、掌握骨、肌肉、關節的協調運動。...

  • 根的形態(通用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態特點以及根系的類型。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點。能力目標通過了解根的組成,培養學生對植物結構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 八年級生物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一级A片 中国人与拘一级毛片 | www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 在线观看二区 | 成人做爰高潮片免费视频九九九 | 少妇欲求不满和邻居在线播放 | www.亚洲人 | 亚洲自拍p | 男女猛烈啪啪无遮挡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mv在线观看 | 天堂а在线最新版在线 | 天天干天天躁 | 一级少妇高清性色生活片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亚洲涩涩 | 国产自精品 | 久草福利资源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少妇WWWB搡BBB搡BBB |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视频大全国语 | 超碰在线资源 | 另类人妻校园卡通技巧 | 女人天堂av手机在线 | 免费欧美一级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成人 |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美视频 | 夜夜春亚洲嫩草一区二区 | 久久不射影院 | 日韩av综合在线 | 欧美国产麻豆 | 超碰人人搞 | 国产后入清纯学生妹 | 久久激情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影院 | 9999免费视频| 欧美爆乳乱妇高清免费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小说 | 18禁无码永久免费无限制网站 |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