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導學案(通用2篇)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導學案 篇1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學習重點
1.學會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認識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二、學習難點
認識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三、內容提示
獲得途徑
決定因素
意義
四、學習任務
任務(一)
將“小狗吃奶”、“猴子騎車”“蜜蜂采蜜”、“鳥兒育雛”、“海豚表演”和“蜘蛛結網”這6種動物的行為分為兩類,并說出分類依據。
任務(二)
閱讀課本48-49頁資料分析,分組解決討論題目。
1.上述資料里描述的各種動物行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
2.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分析資料3,試說說先天性行為有沒有局限性。
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
任務(三)
解決實際問題:鸚鵡妞妞唱歌這一行為是生來就有的嗎?如果不是,這種行為又是怎樣形成的?
任務(四)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思考:我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
五、練習鞏固
1.“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詩句分別描繪了蝴蝶和蜻蜓的( )
a.防御行為、取食行為 b.防御行為、遷徙行為
c.取食行為、繁殖行為 d.繁殖行為、攻擊行為
2.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
a.孔雀開屏 b.白細胞聚集到傷口周圍
c.螞蟻搬家 d.小狗打盹
3.“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蛾類的趨光性是一種( )
a.攻擊行為 b.繁殖行為
c.先天性行為 d.后天性行為
4.下列動物行為中,最復雜的是( )
a.蚯蚓走迷宮 b.老馬識途
c.鸚鵡學舌 d.黑猩猩設法取下高處的香蕉
5.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敵害
c.找到配偶 d.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
6.下列動物中,學習能力最強的是( )
a.蜜蜂 b.小白鼠
c.蚯蚓 d.鯊魚
7.菜青蟲喜歡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的決定因素是( )
a.習慣 b.后天環境
c.遺傳物質 d.多次嘗試
8.杜鵑將自己的卵產到別的小鳥巢中,小鳥為杜鵑孵卵并喂食杜鵑的雛鳥。對小鳥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為
②是學習行為
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下列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
a.螞蟻搬家、大雁南飛、孔雀開屏
b.貓捉老鼠、尺蠖擬態、鸚鵡學舌
c.蜘蛛結網、公雞報曉、驚弓之鳥
d.狗辨主客、黃牛耕地、老馬識途
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低等動物沒有學習能力,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b.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是一種后天性行為
c.幼小的黑猩猩釣取白蟻是一種先天性行為
d.螞蟻筑巢和蜘蛛結網都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
11.印度曾發現一個從小被狼收養的7歲女孩成為了“狼孩”,各種行為都像狼。經過精心教育,她逐漸學會了直立行走,但在16歲因病去世前都未能真正學會說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直立行走、說話都是人類的學習行為
b.狼孩被發現時不具有學習行為
c.學習行為在幼年時更易形成
d.學習行為的形成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
1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動物的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 )
(2)動物的學習行為越復雜,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 )
13.請你再舉出動物的一種先天性行為和一種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導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1、 舉例說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區別。
2、 通過探究實驗“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和“動物的繞道取食”,培養探究能力。
3、 闡述動物的行為對生物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難點:探究動物的某種行為
學習過程
一、 情境引入:
觀察一段馬戲節目片段,提出問題:馬戲團中的小動物可以表演很多有趣的節目,自己家的小動物為什么不行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自學教材p32-33,了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并舉例說明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學習任務二:闡述動物的行為對生物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
1、 研究教材中“資料分析”,小組討論資料后的“討論”,總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特點,將動物的行為的意義與大家共同分享。
3、 拓展反思與應用:
(1)動物的取食行為中釣魚時魚吃餌料是屬于 行為,第一次被鉤住逃脫的魚不再上鉤是屬于 行為。
(2)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魚池邊浮到水面張口求食的金魚喂它捕來的昆蟲,就像喂自己的雛鳥一樣,這種行為屬于 行為,金魚到池邊求食屬于 行為。
學習任務三、學會探究動物的一種行為。
1、 學生分組完成探究實驗:
探究一: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提出問題: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嗎?
作出假設: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學生討論材料中給出的菜青蟲的生活習性得出)
制定實驗計劃:(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中給出的材料和圖片,討論完成實驗過程);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實驗計劃;
實施實驗計劃,預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反思實驗得失。
探究二:動物的繞道取食
提出問題: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嗎?
作出假設: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提示學生根據材料給出的“嘗試與錯誤”分析得出)
制定實驗計劃(提示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圖示“動物的繞道取食”來制定)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實驗計劃,觀察預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反思實驗得失。
2、 拓展反思:
(1) 討論防治菜青蟲的辦法。
(2) 不同動物“嘗試與錯誤”的次數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說明了什么?
(3) 這項探究活動對你自己的學習有什么啟發?
三、系統總結:
引導學生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得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區別、意義、舉例。
四、嘗試應用:
國寶大熊貓的食物種類比較單一(竹子),由于環境污染和破壞,大熊貓的數量曾經瀕臨滅絕,試從動物的行為來分析原因,并呼吁同學們關愛環境,保護野生動物。
六、診斷評價:
1、 實驗人員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鳥類是怎么獲得對它們母親的情感的。他們選擇了六只剛孵化的小鴨。小鴨①、②、③剛孵化出來就被從它們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們沒有見到它們的母親。小鴨④、⑤、⑥還和它們的母親在一起。
實驗員給小鴨①、②、③展示了一個氣球,同時播放母鴨叫的錄音,經過若干天后,實驗員發現小鴨①、②、③模仿它們的母親的行為并時刻跟隨在氣球左右。請選擇:
(1)小鴨①、②、③的行為發展過程可用下列哪個術語描述( )
a、先天性行為 b、社會行為 c、學習行為 d、被動行為
(2)小鴨④、⑤、⑥最好被稱為( )
a、實驗模型 b、對照組 c、實驗組 d、一個變量
(3)如果不是把小鴨①、②、③暴露在氣球周圍并播放母鴨叫的錄音,而是將它們暴露在一只貓的周圍并播放鴨叫的錄音,則小鴨①、②、③可能會怎么樣( )
a、可能嚇唬其他鴨子 b、將失去繁殖能力 c、將發出類似貓的聲音 d、將會認為貓是它們的母親
2、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在探究動物先天性行為的活動中,a組同學對于菜青蟲的行為產生了興趣。請你幫助他們完成探究實驗的設計:
提出問題:菜青蟲總在十字花科(如白菜)葉片上出現,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葉子,這是先天性行為嗎?
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1)菜青蟲的來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長大的菜青蟲;b、去白菜地尋找即將孵化的卵,等待剛孵出的菜青蟲。請你選擇以上兩種獲得菜青蟲的方式,你的選擇是: 。你的理由是: 。
(2)實驗的變量: 。你打算選擇哪兩種植物的葉子?a、 ;b、 。
(3)每一組菜青蟲的數量:a、用1只菜青蟲;b、用10只菜青蟲。你的選擇是:
,你的理由是: 。
(4)如果你做出來的實驗結果與你的假設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結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