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了就一定要“罵”嗎
孩子做錯了就一定要“罵”嗎趙忠心
趙老師:您好!
我家孩子三周八個月,上幼兒園一年了。可是有個問題我和幼兒園的老師看法不一致,那就是孩子做錯了事就一定要“罵”他嗎?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孩子犯了錯,我們從來就是以說道理的方法來引導。比如他不吃飯了,我們就比著他的個頭跟他說:“不吃就不長個子了,寶寶以后就只能這么高了。”然后他就會吃了。
可是,幼兒園的方法是“罵”孩子。老師給我的意見說我們的孩子很愛哭,“平時在家有不對的要多“說說”(罵)他,不然以后咋進入社會?你看其他的孩子都不像他那樣。”
孩子挨老師“罵”當然會哭。我是不主張“罵”孩子的,但是他在幼兒園又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我也跟老師交流過,說我們家是以引導為主,他很少挨罵。
可我就不知道為啥其他的孩子就不哭呢?是他們被罵慣了就無所謂了?還是我的孩子太弱了?用老師的話就是他臉皮太薄了?
趙教授回答:
這位家長:您好!
您提出的問題,我感到為難。原因是你提出的問題中一個概念很模糊,我不知道如何理解。那就是“罵”。
“罵”這詞的本意是用粗野或惡意的話侮辱人。現在,很多孩子把家長或老師正當的批評也稱作“罵”,成年人也有這么表述的。一說“被罵”,使人覺得事情是很嚴重的。但你仔細盤問,原來是比較嚴厲的、不愛聽的批評,籠而統之為“罵”。
我實在搞不懂,為什么要這樣表述“批評”這個概念?我認為這是不準確的,容易產生歧義,使人誤解。
我猜測,你在問題中說到的“罵”肯定是比較嚴肅的批評。要是用粗野或惡意的話侮辱你的孩子的話,你也就不會找我咨詢了,直接找他們的園長解決,把“用粗野或惡意的話侮辱你孩子”的老師開除就是了,“贏家”肯定是非你莫屬。
從你的提問中看到,你并沒有完全跟老師鬧崩,老師還建議你在家孩子有做的不對的要“說說”他,并不是要你“用粗野或惡意的話侮辱你孩子”。由此,我可以斷定:你所說的“罵”就是不敷衍、比較嚴肅的“批評”。
我建議家長,最好使用規范的準確的語言表述問題,免得引起聽者的誤解。
我贊成你們做家長采用說服教育的做法。對小孩子,就是要用管教小孩子的方式方法去對待。家長是很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結合孩子的切身利益講道理。像你們給孩子,講不好好吃飯,“個子就長不高”,這樣結合孩子的切身利益說服教育,這很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如果再加上“長不高,就跑不快,排隊就排不到前邊,就拿不到高處的東西等等”,可能教育的效果更好。這樣引導孩子,孩子一般會接受的。
對小孩子,我主張還是要多“哄”。不能像對待大人一樣簡單,是就是,非就非,長篇大論也不適合。小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靠臆測,靠猜想,要試著用多種的、適合孩子個性特征的方式方法去開導孩子。因為孩子往往不大會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理由,教育者不能武斷。
老師可能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會有些簡單化的現象。家長可以跟老師多溝通,促使老師改正。家長覺得老師管理教育簡單化,這跟孩子太多也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