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孩子真的有意義嗎
1.要幫助一個我認為做錯了的人,我也需要用尊重這個人的辦法,才可能奏效;
2.用粗暴的方式來做對的事情,不一定會得到對的結果。
3.指向外的暴力,有一部分一定也是指向內的,兇別人的時候,我也在兇自己。
所以,我相信當一個孩子膽小又任性時,即使我們認定孩子這樣是不應該的,那么也需要用關愛的、尊重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改變。到現在我甚至相信,對一個孩子來說,任性和膽小這樣的特質算不上缺點或者錯誤,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某些內心需要的外在體現。如果我們用真誠和關愛的心來理解孩子,跟孩子溝通,那么孩子的需要會得到滿足(盡管我們不一定能夠清晰地知道孩子的需要具體是什么);如果我們用忽視和壓制的方法來對待孩子,那么即使孩子的行為得到了改善,孩子內心未被滿足的需要卻仍然會在那里,而這些需要,將來或許會以家長更不愿意看到的方式表現出來,又或者,在當下,用膽小和任性的方式顯現出來。真希望求助的那位媽 媽能好好休息一下,看看自己,平靜下來以后,重新看看自己的女兒,一定不會覺得女兒有那么煩的。這個時候,她或許不需要幫助和指導,就能處理好自己和女兒之間的事情。
“搞定”這個概念在如今的世界太瘋行了。之前做銷售工作時,老板和同事都常說要搞定客戶。現在,遇到這個概念就會反思一下背后的控制和自大的想法。一個人對自己愛的人,是永遠都不需要“搞定”的 。“搞定”了愛人的行為時,我們也許就會失去愛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