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之體能訓練
從兒子出生那刻起,我就非常看重孩子能否自由自在的活動。盡管當時婆婆和她的妹妹總是說要給孩子綁手,但我從來不把他包起來,我只想用科學的方式去養育一個寶寶,什么傳統,什么古人語,都通通一邊去。兒子出生在8月大熱天,不外出的話我就只給他穿一件上衣和一個尿不濕,空調房里蓋床極薄的蠶絲被就ok了。此外我不允許爺爺奶奶總是抱著他,我總覺的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自由活動,因為這件事情婆婆極為生氣,她總覺得我不讓她抱孫子,但我沒有妥協,我堅持著自己的育兒方式。
每個孩子動作發展的速度不一樣,只有不斷地練習,不斷地運動,動作才能發展的快些。可樂在肚皮里就被斷定是個大頭寶寶,別人3個月能抬頭,可是他不行,所以我們總是讓他俯臥在床上訓練他抬頭。兩個半月開始去嬰兒館游泳。后來訓練他翻身。4個月以后經常讓他玩拉鈴鐺游戲:這個游戲很有趣,玩法就是把寶寶放小床上,找根繩子,一頭系著鈴鐺掛在高處,一頭綁在寶寶的手上,然后寶寶動手的時候,鈴鐺會被拉動,并發出聲音,這時候他會覺得很有趣,便會拼命的動,剛開始的時候是四肢亂動,但是玩幾次之后他便會發現只有小手動才會響,然后可以給他換另外一只手,四肢輪流玩,他肯定會玩的很高興。8-9個月練習爬行,爬行的經歷真是難忘啊。
在我懷孕期間,看過很多育兒書籍,所以明白爬行的重要性。可樂8個月后天氣逐漸暖和起來,可是他并沒有爬行的欲望。不管你拿什么玩具去逗他,他都沒想法。于是我跟老公每天有空了就訓練他爬行。我拿根床單吊著他,老公拿玩具在前面吸引他,訓練了一個月,都不太有效果,他總是不會曲膝。后來我們就把他一個人扔在書房里,然后自己躲到外面讓他看不見,這時他急啊,急的想追,就開始爬了。但是還是不會曲膝,爬行的時候是一只腳曲一下,身體往前挪一下,一只腳拖著,就像士兵打仗時的匍匐前進。
爬行到11個月多了練習走路。走路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痛苦,那段時間白天彎腰扶他走路,晚上腰疼的睡不著。每次孩子摔跤我都不緊不慢地把他扶起來,即使著急也要克制,要讓孩子感覺到摔跤是難以避免的,僅僅是一件小事情而已。有些老人或者媽媽,看到寶寶摔跤了就會尖叫著跑過去扶他,可能你沒想到的是,孩子其實并不疼,是你的尖叫聲嚇哭了他。可樂到13個半月才會獨自行走。從那以后,孩子每次摔跤,我就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小擦小碰總有的,但是可樂從來不哭,每次自己爬起來。摔的很疼的時候,我會輕輕的抱起他親親他的傷口告訴他:“媽媽親一下就不痛了,寶寶要堅強。”有一次去公園,石板路不平整,他為了追別人的推車摔了一跤,滿嘴鮮血,我當時嚇壞了,以為門牙掉了,但是在孩子面前卻要故作鎮靜,我邊安慰他邊幫他擦血,也許是我的態度影響到他了,他哭了一會就沒哭了。晚上回到家我也不允許老公去翻看傷口。
因為離公園很近,天氣熱起來之后,我每天會在晚飯后帶可樂去逛公園。剛開始是走走抱抱。后來走穩了后就堅持不抱,如果要抱就跟他說:“一直抱著你媽媽也很累的,要我抱你的話就不去公園了。”后來他每回都走完全程。現在我會經常帶他去爬山,他能爬很高。